譚秀貞 吳時光 鄭增鑫等
[摘要]目的探討佛山市南海區醫療機構新生兒病房的建設現狀、資源分布和服務能力,為進一步促進學科規范管理和發展提供依據。方法對佛山市南海區開設產科的各級醫療機構開展全面的現狀調查研究,填寫調查表后匯總分析。結果佛山市南海區17家開設產科的醫療機構中,開設產科但未開設新生兒科或新生兒病區的有1家(5.9%),設立新生兒科病床但歸屬于兒科的有11家(64.7%),獨立設置新生兒科的有5家(29.4%),其中設置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的有3家(17.6%)。平均新生兒科床位15.6張,平均NICU床位1.0張,平均年住院量760.3例。醫療設備方面,配置率最高的是溫箱、光療儀、復蘇囊及喉鏡等基本治療和搶救設備,配置率最低的是一氧化氮治療儀,同時亞低溫治療儀、新生兒眼底鏡的配置率也較低。各項治療技術的開展率為0~94.1%,開展率最高的為新生兒氣管插管術,各項診斷技術開展率為5.9%~88.2%,最高的為微生物培養。醫療機構級別越高,其規模越大、收治患者越多、配置醫療設備越全面、開展技術越全面。結論佛山市南海區新生兒病房發展初具規模,但不同級別醫療機構差別較大,基層醫療機構發展相對滯后,應制定適合本區特點的學科發展管理規范和改革方向。
[關鍵詞]醫療機構;新生兒;病房建設;服務能力;調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R1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7)04-55-05
我國新生兒學科起步較晚,但自20世紀70年代至今,經過幾十年的迅速發展,已逐漸形成了獨立的學科。近年來,我國新生兒的救治水平大幅提高,新生兒死亡率由1991年的33.1‰下降至2011年的7.8‰,降幅明顯。但隨著我國二孩政策開放,新生兒科醫療服務資源越顯匱乏。佛山市南海區作為廣東省二線城市發展極具代表性的區域,醫療機構學科建設頗具規模。本研究通過對佛山市南海區開設產科的各級醫療機構開展全面的現狀調查,對其新生兒病房的布局、建設、技術、設備、人員配置等情況作了全面的調研和評估,為加強廣東省二線城市新生兒病房醫療服務建設提供參考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調查對象為佛山市南海區所有開設產科的醫療機構,包括三甲綜合醫院和婦幼??漆t院,二甲綜合醫院,一甲醫療衛生院,共有17家。調查時間為2016年11月1~15日,本次調查研究覆蓋全區所有開設產科的醫療機構。
1.2調查方法
由佛山市南海區新生兒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掛靠醫院是佛山市南海區第六人民醫院)設計《2016年南海區新生兒科服務能力現狀調查表》,其內容包括人員設置及培養、開展的技術項目、業務量及技術指標、科研工作等。該調查表的Alpha信度系數與效度KMO系數均在0.8~0.9之間。
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開展調查活動,調查數據統計周期為2015年10月~2016年9月,針對各醫療機構新生兒科的布局、建設、技術、設備、人才等情況作全面的調研。參與調查的醫院指定負責人,對各醫院負責人進行集中培訓。發放設計好的調查表,由各醫院負責人收集、總匯、審核相關資料,并做好填報工作,對有疑問的問卷進行復核。
1.3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新生兒專業歸屬
佛山市南海區17家開設產科的醫療機構中,三甲醫院2家(11.8%)、二甲醫院8家(47.0%)、一甲醫院7家(41.2%),其中開設產科但未開設新生兒科或新生兒病區的有1家(5.9%),設立新生兒科病床但歸屬于兒科的有11家(64.7%),獨立設置新生兒科的有5家(29.4%),其中設置NICU的有3家(17.6%)。
2.2新生兒科(病區)的業務情況
病房收治病種前三位為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肺炎、早產兒。前三位死因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33.3%)、新生兒重度窒息(26.7%)、早產兒和極地出生體重兒(20%)。新生兒窒息死亡率0.8%。
2.3新生兒病房和NICU開放床位數及年住院量情況
17家醫療機構中三甲醫院、二甲醫院、一甲醫院新生兒科床位所占比例分別為24.4%、50.4%、25.2%;年住院總量所占比例分別為30.7%、47.0%、22.3%。三甲醫院新生兒科床位、NICU床位均數及平均年住院量均明顯高于二甲醫院(P<0.05)。見表1。
2.4人員配置情況
佛山市南海區5家獨立開設新生兒科的醫療機構總床位數為125張,而人員配置中,護士總數與開放床位比為0.82:1,醫護比為1:2.49;新生兒科醫師中高級職稱占68.3%,住院醫師僅占31.7%,中高級職稱比例明顯高于住院醫師比例(X2=10.98,P<0.05)。見表2。
2.5產兒科合作,產房、手術室新法復蘇及設備情況
各級醫療機構新生兒新法復蘇的開展及產兒科合作率高達94.1%,但空氧混合儀、T-piece復蘇器的普及率仍較低,分別為35.3%和29.4%。見表3。
2.6醫療設備情況
各級醫療機構配置率最高的醫療設備是溫箱、光療儀、復蘇囊及喉鏡等基本治療和搶救設備,佛山市南海區尚未配置價格高昂的一氧化氮治療儀。見表4。
2.7新生兒科技術開展情況
各項治療技術的開展率為0%~94.1%,開展率最高的為新生兒氣管插管術,各項診斷技術開展率為5.9%~88.2%,最高的為微生物培養。見表5。
3討論
我國新生兒學科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成為兒科學、圍產醫學最為活躍的一個重要分支。本次調查研究顯示,佛山市南海區的新生兒病房建設初具成效,新生兒診療服務已達到一定水平。
調查顯示,佛山市南海區新生兒病房建設覆蓋率較高,17家開設產科的醫療機構中,設新生兒科(病房)的有16家,達94.1%,個別二甲醫院已建立較成熟的NICU,顯示出佛山市南海區新生兒學科向著獨立學科方向發展迅速。但目前我國尚未實施統一的新生兒科分級標準,本次研究也是按照醫院級別分層,發達國家已建立較成熟的新生兒病房分級制度。封志純也提出新生兒病房分級建設與管理的建議,希望能對推動我國新生兒學科的建設和規范發展做出貢獻。
規模方面,平均新生兒病房床位15.6張,平均NICU床位1.0張,總體來說佛山市南海區新生兒病房建設已初具規模,但各級別醫療機構間差距較大。從各級醫院新生兒床位開放及收治病人數來看,二甲醫院所占比例明顯高于其他級別醫院,分別為50.4%及47.0%,這表明二甲醫院在佛山市南海區新生兒科服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人員配備方面,2010年衛生部印發《新生兒病室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中指出護士人數與床位數之比應當為0.6:1以上。按照《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的要求,到2015年,全國三級醫院、二級醫院的護士配置應當達到國家規定的護士配備標準,其中,三級醫院全院護士總數與實際開放床位比不低于0.8:1,二級醫院應不低于0.6:1。佛山市南海區5家獨立開設新生兒科的醫療機構護士總數與開放床位比為0.82:1,總體水平已達到其中三甲醫院的要求。但本研究中計算的是新生兒科護士總數與注冊床位比,目前大多數醫院都存在加床現象,實際開放床位數遠超過注冊床位數。因此,如果按照實際開放床位數計算,則護床比的真正比率偏低。醫護比為1:2.49,超過《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中對醫護比1:1.2的要求,但與世界發達國家或地區相比仍明顯低下,香港地區、日本、泰國、德國、英國等國的醫護比例為1:4以上;芬蘭、挪威、加拿大等國家醫護比1:6以上。按照我國衛生部等級醫院標準要求三級醫院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醫師的比例為1:3:5:7,佛山市南海區新生兒科醫師組成結構不合理,主要以中高級職稱為主,住院醫師僅占31.7%,低年資醫師偏少,后備力量不足。而“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我國出生人口數量增加,兒科醫生短缺形勢更加嚴峻。衛生人力資源是衛生資源中的基本要素,是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決定性資源。佛山市南海區新生兒科仍需增加醫護人員配置的投入,在新生兒科醫生就業和從業方面給予優惠,提高醫護人員的待遇和社會地位,否則將影響本區新生兒科發展。
新生兒窒息是圍生期新生兒最常見的疾病,同時是導致全世界新生兒死亡、腦癱和智力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兒復蘇作為圍產醫學產兒科配合的第一個切入點,是產兒科醫護人員共同保護胎兒完成向新生兒平穩過渡的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其質量不僅影響新生兒存活率,而且關聯著其生命質量。因此,新生兒復蘇是新生兒醫學的重要內容,注重基層醫院培訓與管理是降低新生兒窒息死亡率和致殘率的關鍵。盡管佛山市南海區新生兒新法復蘇的開展及產兒科合作率高達94.1%,但新生兒重度窒息仍為新生兒病房主要死因之一(26.7%),新生兒窒息死亡率達0.8%。另外,國外研究表明,新生兒復蘇時使用純氧會對新生兒產生傷害,達到目標血氧飽和度后應降低使用氧濃度,可達到更好的復蘇效果,同時減輕高氧損傷。但佛山市南海區新生兒病房空氧混合儀及T-piece復蘇器的普及率仍較低,分別為35.3%和29.4%,說明仍需加強佛山市南海區新生兒新法復蘇技能培訓及和這方面的設備投入。
調查顯示,醫療機構級別越高,配置醫療設備越全面。特別是佛山市南海區婦幼保健院除一氧化氮治療儀外,幾乎配備了其他所有專業設備,醫院間的設備配置差別較大??傮w來說,各級醫療機構配置率最高的醫療設備是溫箱、光療儀、復蘇囊及喉鏡等基本治療和搶救設備,佛山市南海區尚未配置價格高昂的一氧化氮治療儀,同時亞低溫治療儀、新生兒眼底鏡的配置率仍較低。從技術開展情況來看,基本是醫院級別越高,開展新生兒專科診療技術越全面。呼吸支持已成為呼吸窘迫綜合征等情況下新生兒急救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佛山市南海區各級醫院呼吸支持(機械通氣)開展率分別為100%、87.5%和14.3%,說明二甲醫院以上(包括二甲醫院)已大部分具備對呼吸窘迫、呼吸衰竭患者進行呼吸支持的能力。而一氧化氮吸入治療、腹膜透析及ROP治療等技術因限于技術要求高和費用昂貴,在佛山市南海區各級醫療機構尚未開展,提示佛山市南海區整體技術水平與國內先進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綜上,佛山市南海區新生兒學科建設已初具規模,但不同級別醫療機構差別較大,基層醫療機構發展相對滯后,同時醫護人員配備不足,醫師梯隊結構不合理,整體技術水平與國內先進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對此,首先是要加強規劃指導,合理布局,確?;鶎俞t療機構新生兒醫療服務的需求。其次,積極開展區內新生兒科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對醫護人員配置的投入。再者,繼續鼓勵、支持區內新生兒科技術水平發展,逐漸縮短與國內先進水平的差距??傊?,佛山市南海區新生兒病房建設仍需要持續加強和改進,制定適合本區特點的學科發展管理規范和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