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鎮原縣城區污水處理工程地貌現狀、工程給排水工程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最后根據項目區域地質概況提出了相應的污水管網總體布置原則。
關鍵詞:污水處理工程;現狀;存在問題;布置原則;鎮原縣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0.004
1 工程地貌現狀
鎮遠縣城關鎮位于縣域中部偏南,城鎮位于茹河北岸的二級臺地上,屬城關鎮轄區。地勢北高南低,海拔1142—1183m,南臨茹河、北依玉皇山,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城區沿河流東西向延伸,被兩條大的南北向沖溝切割,自然分為西、中、東三片,如包含規劃區茹河南岸的一小片,縣城可分為東、中、西、南共四片,中片為舊城。境內土壤主要有四種類型:
黑土類:是全縣耕地中最肥沃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屯子、平泉、新城塬坳心地、淌淌的河淀水地、部分川地低洼處、陰山緩坡地區,面積約26萬畝。
黃土類:占全縣土地多數,山、川、塬均有。主要分布在塬邊、梁茆、山坡,面積約127萬畝,適宜種植小麥、高粱、玉米等作物。
沙土類:一般分布在沿川、河流兩岸和浸蝕溝的出口,高山粱茆地帶,面積約10萬畝,適宜營林。
膠土類:多分布在山坡,溝洼、山谷、丘陵地帶,面積約29萬畝,適宜種植油料作物和苜蓿等。
本項目擬建區沿1級階地前沿河漫灘通過,表層有薄沖、洪積含沙礫層,厚度5—10m,隨厚度增加粒徑變細,礫石層天然狀態下呈中密狀,地基承載力0.22—0.25Mpa之間。工程區自上而下出露巖層有下白堊系(k1)砂巖、頁巖,第三系(N)砂礫石及紅粘土。第四系更新統(Q1—Q4)黃土等,地層比較穩定,未發現和出現不良地質現象,具備修建本工程的地質條件。
2 工程給排水工程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 給水工程現狀
鎮遠縣城目前供水采取兩種方式,一種是由自來水公司統一供給;一種是通過自備水源供水。
城區現有自來水廠一座,位于尤坪山上,86年動土修建,88年建成供水,供水人口14000人,日供水能力1000m3,其中生活用水500m3,生產用水500m3,人均生活用水指標僅36L/人·d。院內原有深井2眼,單井涌水量約為1200—1920m3/d,采用的是羅漢洞組承壓水,水質良好,水質未經處理直接打入高位水池向縣城統一供水。水池有效容積為500m3,縣城自備水源能力約為3500m3/d。
該工程供水規模為10000m3/d。在原有水廠西側新打深井5眼,與原有2眼井共7眼井總供水量10000m3/d;在原有水廠內新增500m3鋼混清水池2座;加氯間1座,內設加氯設備兩套;將水廠內原有加壓泵房改造為變頻供水泵房,更換設備并新增變頻供水設備一套;增建和改造配水管網約8.775km,管徑為D150—D400mm,將城市管網由原來的枝狀網盡可能的改造成為了環狀供水管網。另外,一些企業仍采用自備水源供水。
2.2 排水工程現狀
鎮遠縣城關鎮現有排水體制為雨、污合流制,已建道路所敷設排水管道均為合流制排水管。如在西街敷設有DN400—DN800的合流制排水管約900m,在中街敷設有DN400—DN600的合流制排水管網約700m,在東街敷設有DN400—DN600的合流制排水管約500m,水蔭街敷設有DN500—DN800的合流制排水管約600m接入茹河,茹河街敷設有DN500的合流制排水管約400m,洪河街敷設有DN800的合流制排水管約500m等。而居民區的生活污水只有少數樓房進行了庭院化糞池處理。工業廢水均未進行預處理,直接排入茹河,年工業廢水排放量105.02萬m3,對茹河水體形成污染。縣城排水設施不完善,沒有形成系統,排水不暢,大部分生活污水也未經化糞池處理,污水排放口較多,污水均就近排入河溝,最終排入茹河。
2.3 排水現狀存在問題
(1)城市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縣城區域茹河水體,嚴重污染了地表水體環境并影響了城區下游居民的用水安全。
(2)目前鎮遠縣城的污水處理廠還沒有建設,城區部分路段建有排水管道,但均為合流制排水管道,部分路段設有排水暗渠,使得市區排水系統雜亂無章,污水直接排入附近溝渠或茹河。
(3)排水管渠覆蓋率很低,不能將污水全部收集進入規劃污水處理廠進程進行二級處理。
(4)排水體制與規劃不符,鎮遠縣城關鎮現狀的排水體制為合流制,合流制管道的缺點是晴天時因污水量小,流速小,污染物易沉淀、阻塞管道,下雨時雨水量大,造成排水不暢,雨水混合污水溢流,污染道路,水體及周圍環境。
(5)排水設施不完善,城區除僅有幾條道路設有合流制排水管和排水蓋板渠外,大部分地區都沒有考慮排水問題,排水設施不完善,沒有形成系統,不能解決城區的排水問題,生活污水又未經化糞池處理,城中臭氣嚴重,暴雨時雨水、污水任意流淌,污染了地表水水體,破壞環境,并嚴重污染了地下水水源。
(6)排放口位置不合理,城區河溝內污水排放口太多,污水均就近排入河溝,最終排入茹河。對城區周邊的水體及茹河造成了嚴重的污染。
3 污水管網總體布置原則
本次設計考慮在城區下游設污水處理廠,污水全部集中在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縣城城區排水體制采用雨污分流制,結合設計污水處理廠的位置,根據城區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的特點,污水干管分別由北向南,將污水有組織排入設置在城區下游的污水處理廠。在本次設計中根據縣城城區的排水現狀及居民分布狀況,對急迫需要排水改造的蓮池路以東的城區進行污水管網的設計。污水管網總體布置原則為:
(1)在總體規劃指導下,實施排水管道工程統一規劃設計,對工程方案進行綜合評價,推薦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均較佳的工程方案。
(2)與總體規劃和排水專項規劃相協調,并與現狀污水管道相結合,統一考慮。
(3)設計方案依據現場的實際情況采取切實可行的技術方案,在滿足工藝要求和安全使用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工程投資。
(4)污水管道一般沿城市現狀道路和規劃道路敷設,盡量減少埋深和中途提升。
(5)排水管網盡可能布置在排污大戶附近。
(6)排水管網的布設要考慮可實施性。
作者簡介:李靖 (1988-),女,甘肅武威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利水電工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