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敏
【活動背景】
中隊里有幾位這樣的隊員:他們敏感、脾氣暴躁,不懂得如何與人溝通交流,隊里的小伙伴都不太愿與他做朋友,經常有不同的隊員來打“小報告”,久而久之隊員之間開始出現許多不和諧的現象。輔導員在和隊干談話、商量后,一致認為友善待人在集體中顯得尤為重要。大家決定結合《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二年級“愛家長、愛同學、愛老師、懂禮貌、講謙讓”的內容,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友善”這一主題,開展少先隊活動課。輔導員引導隊員在“知、悟、議、行”四個環節理解“友善”內涵,培養公民素養,發揚并傳承中華民族“善”的傳統美德,做友善之人。
【活動目的】
1. 通過視頻故事、游戲體驗、尋找榜樣、分享感受等活動了解“友善”的意義,從而引導隊員以“善”的態度待人,用“善”的語言交往。
2. 通過開展“行善揚善”的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圓“友善”之夢。
【活動過程】
環節一:故事分享知“友善”
1. 情境拉開序幕。播放《喜羊羊與灰太狼》動畫片主題曲,主持人在音樂聲中出場。一位主持人(頭戴美羊羊頭飾)攙扶著另外一名(頭戴慢羊羊頭飾)主持人出場,主持人宣布今天村長要發布一個重要消息。
“友善大使”競選公告
“米利鳥”中隊里最近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隊員們聽說我們友善村素有“敢為人先,團結友愛”的精神,便邀請我們去那兒交流,我們將通過競選測試,選派一批“友善大使”。
2. 短片引出主題。播放視頻:幾個隊員因為爭搶排隊打飯引發矛盾。說說這種情況之下友善大使該做什么。隊員各抒己見、發表意見的同時,也在感知“友善”的內涵。這是一個互相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行為對照引起反思的過程。
3. 故事引發感受。喜羊羊小隊代表講寓言故事《太陽和風》,隊員們討論寓言故事帶來的啟發。通過聽故事、說感受,讓隊員感悟友善的力量無窮大。
環節二:游戲體驗悟“友善”
1. 沸羊羊小隊認為,要成為一名友善大使,首先要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友好待人。小隊隊員帶領大家體驗游戲“愛的抱抱”。游戲規則:由主持人當指揮員,現場15名隊員到舞臺圍成一個圈開始跑動。主持人喊:“愛的抱抱,愛的抱抱,愛的抱抱!”一直喊,最后喊一個數字,如6,所有同學自由組合6個人抱在一起,而不足6個人或者超過6個人的群體將被淘汰。然后繼續報數字,繼續抱抱。選出2名留到最后的同學。
2. 隊員們討論,談談怎樣才能順利找到隊員抱團。參加游戲的隊員說說自己找到抱團伙伴時是什么心情。要想順利抱團,隊員之間要不分你我,才能獲得成功,與此同時也真切地體驗到“友善”的美妙之處。
環節三:榜樣點贊議“友善”
1. 明星效應作榜樣。小喇叭廣播:感動中國人物拾荒老人劉盛蘭的故事。這位老人拾荒助學20年,這期間,他幾乎沒吃過肉,沒添過一件新衣,“吝嗇”得連一個饅頭都舍不得買,卻用一分一毛省下的錢資助了100多個孩子。通過分享故事,隊員們感悟:正是由于有許多像劉盛蘭老人一樣懷有“慈愛之心”“友善之心”的善良的人們不斷涌現,我們的社會才更加溫暖和諧。引導隊員尋找榜樣,樹立榜樣,學習榜樣。
2. 點贊身邊好隊員。選一選,議一議,評選生活友善的言行。輔導員適時點撥:“勿以善小而不為,友善的行為沒有大小之分,一個微笑,一個動作,一個小小的幫助,都是友善之舉,讓我們為這些最美的行為點贊吧。” 此環節各小隊自由討論,講出點贊友善的言行,給身邊友善之行的隊員點贊,把“大拇指”貼在隊員的衣服上,并邀請家長志愿輔導員參與點贊,充分體現隊員的主人翁精神。
環節四:實踐活動行“友善”
1. 播放視頻,內容是15名隊員在輔導員的帶領下利用雙休日到海珠區瑞寶街的孤寡老人家慰問探訪。
2. 討論:我們還可以做些什么,傳播友善的正能量?
環節五:爭當“友善大使”
為了讓友善常駐我們中隊,現開展“常任友善大使”的爭章活動。各個小隊填寫“常任友善大使爭章表”。(表略)
環節六:活動延伸
活動后,喜羊羊小隊號召大家每天早上起床先向家里的長輩問好,做一件讓他們感到溫暖的事情。沸羊羊小隊號召全體隊員互相幫助,做個貼心的小天使。暖羊羊小隊號召全體隊員每人每天為班集體或為學校做一件好事。懶羊羊小隊號召隊員無論在家還是在校,無論見到誰都要送上一個甜美的微笑。
【活動反思】
1. 以小見大,取材有道。中隊隊員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平日長輩們的寵愛導致他們養成了唯我獨尊的思想行為模式,在集體生活中容易發生矛盾和摩擦。二年級的隊員要培養團結友愛、與人和睦相處的意識和習慣,不能一味空談,必須以小切入。為此,本次活動通過集體中真實的事例作為切入點,讓隊員從中發現自己、了解自己,從小事中明白大道理。
2. 以趣引入,注重體驗。在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中都有一個關鍵詞、一個關鍵點,選取隊員熟悉的、喜愛的喜羊羊動畫情境貫穿整個活動。通過“知、悟、議、行”四個環節中的“競選、游戲、唱歌、表彰”等活動形式,帶領隊員關注“友善”,走近“友善”,內化“友善”的含義,從而轉化為實際行動。
專家點評:
中國文化一直強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入相友,守望相助”,這是傳統文化最精粹、最深刻的友善觀。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友善”居于基礎和原點的地位。“友善”的基本內涵是待人友好,與人為善,樂善好施,助人為樂。我們倡導的友善,是與人為善、與物為善。倡導友善有助于構建和諧家庭關系、構建和諧人際關系、形成和諧自然生態。
《指尖上的祝福》課例選擇了以尊師敬師為著力點,以小隊的形式開展活動,隊員自己出主意、自己做準備、自己來組織,體現了少先隊員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把友善帶回家》課例中有故事、游戲、小調查、歌曲,形式豐富,內容充實,具有趣味性。《“善”開心扉,以“善”為友》課例針對中隊中存在的問題,細化友善教育內容,整個活動以喜羊羊的動畫情境貫穿始終,有特色。
三個活動案例的標題設計得很新穎,合乎少年兒童的心理,激勵著少先隊員內在的主動性和參與性。活動選取的素材與隊員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聯系緊密,有利于隊員們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受,在感受中收獲。建議活動環節要進一步精細化,活動結束后要及時總結。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