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黎云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076-01
一、針灸醫學的起源
針灸是中華民族的一項偉大發明,它起源于我國原始時代的氏族公孫制度時期。作為一門古老的傳統醫學,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和獨特的治療方法,生生不息,薪火相傳,一直延續到現代。針灸不用藥物,單憑小小一根銀針,一小撮艾葉就能治病,即使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也不禁令人嘆為觀止,在遙遠的年代,我們的祖先又是怎樣發明這種療法的呢?!
現代人類學的研究成果表明,醫療手段產生的必要條件,是大腦的高度發達,也就是說,在人類出現后,很長時間內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醫療實踐,而針灸等醫療手段的發明最早可以追溯到新人時期,針灸起源的細節,我們已經無從準確地再現,只能通過針灸療法的特點,參考文獻做出推測關于針灸治病的起源,傳統的觀點認為:由于環境和勞動條件的極端惡劣出現跌磕碰撞也就是家常便飯,中國先民在與野獸的搏斗過程中,更是容易鮮血淋漓??墒牵蛘呤巧仙n眷顧吧,有時在碰撞流血后,原來的一些病痛竟然莫名的消失了。那時的人們不明究竟,就算是今天,人們依然沒有完全揭開針灸治病的機理,可是原始人不會去理會機理,或者他們就認為是老天保佑,不管怎樣,他們記住了這種方法能治病,當部落中有別的病人出現類似的疾病時,人們會主動模擬當時的場景治病,主動去刺激那些部位甚至是放血,工具可能是石器,也有可能是骨針或者是別的尖狀物,排出膿血,使病痛緩解,最后治愈被傷害的人。
隨著經驗的積累,石器刺病的應用范圍也逐漸擴大,到了新石器時代,由于掌握了磨制精巧石針的技術,于是產生了專門的醫療工具砭石,并且進一步發展了砭石的用途.我國曾在內蒙古多倫縣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過一根4.5mm長的砭石,令人驚奇的是,當今非常時髦的標準化,規范在遙遠的古代也有體現。伴隨著金屬針具的出現,針法也相應得到了發現《黃帝內經》時代已經發現成為五刺、九刺、十二刺等多種刺法。
二、針灸的獨特性
所謂特色,是指事物所體現的獨特的色彩,風格等,是一事物區別于另一事物的特征,是由事物本身性質決定的。針灸醫學特色就是指針灸不同于其他醫學的理論體系,它集中體現在針灸醫生在醫療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思維活動和治療方式上,概括起來可以從理論、效應機制、臨床診療原則以及治療手段4個方面闡述
特色一:以經絡理論為核心的理論特色經絡理論作為傳統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絡理論中,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是貫穿人體的主要干線,經→絡→孫絡→浮絡→細絡是從主干線由全身延伸,覆蓋周身,不斷逐漸細化的網,腧穴是位于人體上的用以治療或診斷疾病的特殊的點,它之所以具有這樣的作用,是因為它是人體經絡臟腑之氣輸注出入的部位。氣血既是中醫人體中的精微物質又是各種生理功能的代名詞,氣血運行是構成中醫生命觀的基礎,有氣血運行則生,無氣血運行則死,氣血運行逆亂則病。經絡、腧穴、氣血運行構成了針灸獨有的理論體系。
特色二:刺激于外,調整于內的效應機制特色。針灸起源于遠古,早于人們對藥物治病的認識,針灸并不導入人體任何物質,只是采用一定方法刺激體表的特定部位,使機體對自身偏盛或者偏衰之氣進行調節,針灸作用的多靶點表現在針灸對臟腑器官功能的調節,它包括了人體各個系統如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血液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等。
特色三:以綜合運用經絡辯證,臟腑辯證,八鋼辯證和腧穴診斷為主要內容的臨床診斷特色早在《黃帝內經》時代,經絡辯證就已成為古代醫家最常用的診斷方法,在有明顯的經絡循行特征的疾病中直接采用經絡辯證。如頭疼,齒痛,坐骨神經痛等疾病,不同部位的疼痛提示著不同經絡的病變,可取相應的經絡的腧穴治療。
特色四:由獨特的治療工具和特殊的操作手法構成的技術特色針刺,從古至今,針和灸的技術一直在不斷發展,衍生出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治療手段。以針灸來說,有以手法操作作為特征的各種補瀉手法:如燒山火,透天涼,白虎搖頭等.以穴位物理刺激與藥物結合為特征的各種手法。
新中國成立以來,擴大了我國針灸學術對國際的影響,同時也加強了各國針灸學術組織的聯系與交流,為發展國際針灸事業繼續作出我們的貢獻,針灸醫學的憂勢及特點,提示我們大力發展針灸事業,為建立中國特色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