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云
摘 要:物理課是初中生剛接觸到的新學科,不少學生學習起來感到困難、吃力,甚至產生厭學情緒。教師如果能充分結合物理學科的特點和中學生生理、心理及思維的特點,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一定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而全面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物理 教學質量 教學方法
人才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各科學習成績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各科的學習興趣。而當前我們很多老師的物理課的教學方法和態度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如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模式單一,課堂上以“講”為主的簡單的方法和模式,在課堂上不注重學生知識的接收能力,缺乏對學生引導與鍛煉,導致物理課堂沒有生機,效率低下,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這時候教師如何把一名學生由“知之者變為樂知者”,從學生角度來思考提高教學質量變得至關重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做了以下幾點思考:
1、小組合作進行實驗教學
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時,為了驗證公式f=ma,老師通常會用打點計時器進行實驗。雖然這并不是一個復雜的實驗,但顯然一個人難以完成,這需要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老師可以將全班分成多個小組,可以三人一組,然后讓大家自主進行小組成員的分工,可以讓一人釋放小車,還可以讓一人在打點計時器上放好紙帶,防止紙帶進行一定的移動增加實驗誤差,再讓其中一人記錄時間,每個人都有明確的分工。對于像這些實驗而言,一次不可能就能得出準確的結論,小組成員往往要反復的做幾次,有時甚至在很多次之后,甚至都無法得到正確的結論,必須要自己進行小組之內的反思總結,確定自己失誤的原因,然后最后再進行相應的進行試驗的改進,才能最終得到準確的實驗結果。如果只是每次實驗的失誤,都找老師來找出自己的錯誤,那么就無法起到鍛煉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作用,而小組合作就是實驗教學最好的方式,通過大家的智慧,來達成自己所要取得的目的。在物理條件不合適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在現實生活中,勻速圓周運動是基本上不存在的,但通過網絡網絡等信息技術的模擬,學生可以在投影儀上看到完整的圓周運動的過程,了解到圓周運動只是一個理想的過程。在學生觀摩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形象的感受到勻速直線運動的兩種速度線速度V=s/t=2πr/T和角速度ω=Φ/t=2π/T=2πf,加深了學生對公式的理解。
2、創設有趣的物理情景,激發學生好奇心
初中物理的知識相對淺顯,都是生活中常常見到的內容,教材的順序也是由易到難,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漸進入學習物理的狀態。初中階段的學生,富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對一切未知的事物都充滿了求知欲,這種求知的心理對于學習物理是很有幫助的,教師要正確的利用學生這種心理,引導學生對物理產生興趣,從而提高成績。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要注意和學生的良性互動,結合每一節課的講解內容,教師要創設一個相關的情景,可以是問題或者實驗的方式,讓學生能盡快的進入到這一堂課的情景中,跟著教師的思路進行思考,不至于出現跟不上教師節奏的現象,學生只要能隨著老師進行新課,才能對學習物理課程產生自信心,對一些問題才能產生好奇心,想去弄明白這個問題的前因后果,學生會有一種思維走到了前邊的感覺,從而主動的想去學習這一塊內容。物理情景的創建,最好是貼合實際,讓學生能盡快的接受這個場景,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
3、以成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使成功的體驗與學習形成良性循環,有興趣才會主動,然而學習興趣的持久取決于成功的體驗,在剛開始學習物理的初期,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是很濃的,如果有了收獲又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好評就會使興趣得到加強,否則屢屢的失敗就會銷蝕原來的興趣,因此在平時上課針對他們設計的問題應盡量簡單些,如在講長度測量時可讓他們回答,長度的主要單位是什么?長度測量的工具是什么?2米等于多少分米等,他們回答后說這些也是今后檢測的內容,你們能回答出很不錯,這些問題在中考中也會出現,讓他們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品嘗到學習的樂趣,建立起學好物理的信心。在教學中努力地去發現學生的優點、長處、能力等,適當地贊美學生,不僅教師可以獲得學生的好感,而且還可以使教學雙方在心理和感情上靠攏,縮短彼此間的距離,如在學生主動回答時答錯了,受到同學“噓”聲時,我會說,雖然他答錯了,但說明他上課時很專心,他勇敢大膽,我們應向他學習,這時同學們就會向他投去羨慕的目光,培養了他的自信心和主動性。如有一次學生在室外出黑板報,上課時才匆匆收場,他是一個學習較差但粉筆字寫得很好的學生,我看了一會說黑板字寫得不錯,比我寫的還好,好好練將來一定會有出息的,行行出狀元嘛,后來這位學生學習開始認真起來,一個學期后成績大有起色。慷慨地贊美學生,讓學生開心,我們并不會有什么損失,這并不是一件難事,只要時時提醒自己就能做到。以成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重視總結物理知識的規律性,教給學生正確、有效的物理學習方法
古語有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將物理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將物理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使學生會學、樂學。在物理教學中有時候一個問題可以有多種解題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的不同解法進行對比和分析,讓學生發現其中的靈活性,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同時,教師要力爭讓每一個學生都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當學生掌握了物理學習的方法后,學習起來就會事半功倍,自信心必然增強不少,學習效率也會明顯提高。
總之,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質量是教師教學的基本目標之一。新的時期對課堂的教育教學有新的標準與要求,教師要在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下精心地設計課堂的教學環節與過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出自己的主體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打造出真實高效的物理課堂,為學生今后的生活與學習都奠定良好的基礎,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飛.淺談物理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十一卷[C],2016.
[2]許云昆.結合生活化教學策略 打造實效初中物理教學課堂[J].中學物理,2015(6).
[3]劉海波.提高初中物理習題課教學效率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