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莉+韓建業
摘要:動物疫病的監管是各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按照各自職能,從動物疫病的預防、控制、消毒、疫病檢測、流行病學調查等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從而有效預防控制重大動物疫病的發生與流行,確保動物產品質量安全,維護公共衛生安全。近年來,一些奶山羊養殖戶,為了迎合部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忽視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將奶山羊運到居民小區門口或者城市路邊,現場擠奶銷售,給消費者造成羊奶現擠現賣,沒有任何添加劑而且新鮮的誤區。此種銷售方式不僅給動物疫病的傳播提供了平臺,而且給奶產品質量安全帶來較大隱患。
關鍵詞:羊奶銷售;食品安全;問題
中圖分類號: TS201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10.035
1生鮮奶銷售
一些養殖戶將奶山羊運到居民小區門口或者城市路邊,在不采取任何消毒等防范措施情況下,擠奶銷售,少則1~2只,多則5~9只,這些奶山羊是否經過免疫、是否健康、是否經過產地檢疫、是否取得相關合法經營手續,消費者均不得而知,導致街頭擠奶售賣隱患很多。一是手工擠奶操作不規范,街頭擠奶環境衛生條件也難以保證,極易造成污染。比如山羊臥地時,乳房會沾染糞便,如果不加清理和消毒,會造成羊奶大腸桿菌超標;二是現場擠奶無法保證0℃~7℃的最佳保存溫度,奶液一旦脫離母體,超過7℃就容易滋生細菌;三是奶羊的健康狀況沒辦法保證,如果奶羊感染了結核病、乳房炎等疾病,乳液中也很可能攜帶病原體,單純通過加熱煮沸并不能保證病原體完全清除。尤其是兒童、老人、孕婦和免疫力低的人群,食用生鮮奶后被病原菌感染的風險更大。國內外均有因為食用生鮮奶而引發食物中毒的報道。
羊奶的生產過程要參照國家頒布的《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條例規定,直接從事擠奶工作的人員應持有效的健康證明。奶畜養殖者對擠奶設施、生鮮乳貯存設施等應當及時清洗、消毒,避免對生鮮乳造成污染。現擠羊奶不符合規定,但因其未形成規模生產,流動性差,若沒有舉報,相關管理部門管控起來也比較難。存在的隱患:一是擠奶人員的身體健康情況不確定;二是擠奶環境和盛奶的容器存在污染隱患,不具備生產安全生鮮乳的條件;三是奶羊本身的健康情況不確定,零散養殖戶養殖不規范。如果奶羊感染了布病、結核病、口蹄疫等人畜共患疾病,生鮮乳里面會含有活性致病菌,人一旦食用可能會給自身健康帶來嚴重的后果。另外,奶牛、奶羊乳腺炎的患病率高達70% ,奶農一般都會用青霉素、鏈霉素等抗生素對其進行治療。停藥一周后,牛、羊奶中仍會有抗生素的殘留,人喝了這種奶,很可能會出現抗生素間接過敏。
針對羊奶現擠現賣的銷售方式目前監管存在盲區,不知應該由哪個職能部門監管。我們知道,羊容易患布病、結核病,而這類病又是人畜共患病。如果不經過職能部門檢測,那么這種經營方式無法保障消費者健康,維護公共衛生安全,動物產品質量安全更是無從談起,更談不上食品安全無縫對接。
2措施與建議
通過新聞媒體加強對人畜共患病知識的普及,法律法規的宣傳,讓養殖戶、廣大消費者明白人畜共患病造成的危害,提升養殖戶自覺遵守法律法規,提高自我防范意識,但只靠制度約束還不夠,需要從思想層面對此行為進行引導。散裝羊奶商販的流動性比較大,一旦出現安全問題很難維權。建議廣大消費者到商場、超市選購正規廠家生產的牛奶、羊奶,不要直接飲用“生鮮奶”。
農業部門要加強動物養殖環節的源頭管理,健全動物產地檢疫管理,定期開展“兩病”排查(布病、結核病),做好布病、結核病實驗室檢測工作,建立健全動物養殖檔案,落實強制免疫工作。街道辦、小區、食藥等部門聯動進入市場。各級政府要建立嚴格的問責制度和追懲機制。
經營者銷售羊奶應取得相關部門檢測合格報告,交專門的羊奶收購站消毒加工后,方可銷售。
加大聯合執法力度,積極開展羊奶制品專項整治活動,依法、依規、依據嚴厲打擊羊奶現擠現賣經營銷售方式,有效保障消費者權益。
著力解決散養殖戶交奶難的問題,許多奶山羊養殖戶反映沒有人收散戶羊奶,這是目前亟需解決的突出問題。
3 結語
民以食為天,如何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保障流通環節畜產品質量安全,是職能部門法定的職責,食品安全無小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如何做到政府要求的真正意義上的無縫對接,不能僅停留在表面,更重要的是落實在具體實際監管行動上。這就要求監管人員認識當前形勢,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保護人們身心健康、維護公共衛生安全,促進養殖業健康發展,開創新時期動物檢疫新局面。
作者簡介:劉雅莉,大專學歷,畜牧師,研究方向:奶山羊生產管理;韓建業,本科學歷,獸醫師,研究方向:動物防疫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