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俊杰
【摘要】英語閱讀課是訓練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學生學習新語法和鞏固舊知識的主要載體。要提高初中英語閱讀課堂的有效性,必須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充分利用課本上的資源,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積累,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
【關鍵詞】初中英語 閱讀教學 有效性
閱讀課是訓練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學生學習新語法和鞏固舊知識的主要載體。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認為閱讀就是以課文為載體,教授詞匯并解析語法,而對于閱讀方法和技巧的培養(yǎng),以及加大對學生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與判斷能力的訓練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隨著閱讀量的增加,逐漸出現(xiàn)學生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現(xiàn)象。多數(shù)學生采用一個單詞對應一個漢語意思,直接翻譯成漢語的做法。加上學生的閱讀量少,僅僅局限于課本中安排的篇目以及部分習題中出現(xiàn)的文章,課外讀物涉及的很少,閱讀能力有限,以致于學生越來越害怕閱讀。那么,如何引導學生科學有效地進行閱讀,提高閱讀課堂的有效性呢?
一、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閱讀教學不是純粹地利用閱讀材料來傳授新知識,不是一個單詞或一句話的解釋,不是以掌握閱讀材料中出現(xiàn)的新語言知識為最終目的。閱讀是一種技能、一種手段,學生通過閱讀來了解世界。初中生的外語閱讀學習在他們一生的外語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東西,如果在初中英語的教學中,我們只是把閱讀材料簡單地的拆開、分解和解析。那么,學生便會把閱讀看成是對印刷符號的解碼,將詞匯結構作為理解的唯一前提,無論瀆什么文章,均采取同一種模式——細嚼慢咽、字斟句酌,自上而下、從詞到句,甚至導致學生對某些語言形式毫無必要的“鉆牛角尖”。教師應該有計劃地進行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是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準確識別、捕獲和運用有效信息,解決閱讀理解中的各類問題的能力。
二、充分利用課本上的資源
英語閱讀教學是復現(xiàn)、鞏固學生所學語言知識,進一步活用詞匯、語法、句法,并學習新詞匯,擴大詞匯量,鍛煉思維,提高閱讀興趣。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判斷能力,對發(fā)展個性,磨勵意志,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養(yǎng)等都起著重要作用。英語教材在編排上,每個單元都安排了適當?shù)挠幸欢ù硪饬x的閱讀材料,針對學生已有的閱讀水平,教師應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合理運用已有的課本閱讀教學資源組織好閱讀教學,在教學中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
閱讀不是被動接受型語言活動,而是一種心理學上的猜測活動。猜測詞義是閱讀能力之一。一個單詞、一個句字,其本身沒有什么意義,它只是提供了一個思維方向,讓讀者根據(jù)自己各方面的知識對閱讀內容進行猜測、推斷。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先教詞匯或者讓學生先學習詞匯,再講解文章,這是教學的一種模式。但在母語閱讀時,人們不總是閱讀每一個詞;當遇到生詞時,通常并不中止閱讀去查明詞義。從培養(yǎng)閱讀策略提高閱讀能力的角度看,應引導學生猜測詞義。猜測詞義的主要方法是“推斷”。推斷的依據(jù)有很多,比如可以通過解釋說明來猜測用語的提示猜測詞義;可以通過對比來猜測,這種方法在文中使用的同義詞或反義詞的基礎上使用的;也可以通過英語構詞法來猜測,在教學中,教師要經(jīng)常提醒學生注意常用的構詞法,如前綴加在單詞之前,通常改變詞義,而后綴加在詞后,通常不改變詞義,但轉變詞性。掌握好這些構詞法,有助于在閱讀過程中猜測“生詞”的詞義。
四、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積累
英語課文的教學一般都涉及三個方面的知識,分別是語言知識、閱讀技能和文化背景知識。我們在教授學生課文的時候,不僅僅只是要求他們認識詞匯,理解字面意思與了解文章故事內容而已,更希望他們能夠在教師的幫助下欣賞淺顯的英語文學作品。文化背景知識的積累,又會加深他們對文章的理解,甚至會有助于提高他們的推理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融入到教材的文化內容中去,對比文化現(xiàn)象的異同,適當介紹英語國家社會制度、歷史、民族習性以及價值觀等文化現(xiàn)象,進一步提高他們英語閱讀分析的能力,初步培養(yǎng)英語作品鑒賞能力。
五、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
課外閱讀應作為課內閱讀的補充與延伸,作為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獲得更多的知識、經(jīng)驗,而豐富的知識、經(jīng)驗又有利于更有效地閱讀。由此循環(huán)往復,閱讀水平將逐漸提高,知識經(jīng)驗也將E日益豐富。就英語閱讀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而言,學生必須將閱讀活動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閱讀教學如果僅僅停留在課內,學生的閱讀實踐則太有限。課外讀得越多,詞匯復現(xiàn)率越高,對單詞和詞組就越熟悉,閱讀的速度就越快,理解能力就越強,進而形成課內外閱讀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huán)。課外閱讀應以興趣性閱讀為主,教師可以給予學生較大的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的自由,教師也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閱讀材料。這時的閱讀,才是更具有真實意義的主體自我發(fā)起、自我體驗和評估、自我豐富和提高的閱讀,才是更高層次的主體全面參與的閱讀。而范圍廣的課外閱讀也是擴大背景知識的重要手段。課外閱讀指導,應該按計劃、有重點、分階段、劃層次進行,通過開展適量的讀說結合、讀寫結合、讀聽結合等多樣的活動,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經(jīng)久不衰。閱讀內容力求豐富多樣,閱讀方式要依體裁而變。
綜上所述,只要我們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注意加強以上各方面的教學,相信我們的閱讀教學將更加有效,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孟昭靜.淺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方法[J].科技信息,2011(11).
*本文系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課題“核心素養(yǎng)教育視角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高效性研究”(項目編號:JCJYC16051222)成果之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