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艷
摘 要:作為同齡教育的一種有益補充,混齡教育可以為幼兒提供與異齡同伴交往的機會。我們應該鼓勵不同年齡間的幼兒進行相互交往,并讓他們從中受益。
關鍵詞:混齡活動;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112-01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幼兒園都采用同齡編班的教育組織形式,然而同齡編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因較少考慮兒童的個別差異而導致“一刀切”的教學方式等。同時,我國絕大多數幼兒因獨生子女缺乏兄弟姊妹,而導致異齡交往不足或缺失,而同齡編班又不能彌補這種缺失和不足,從而會對幼兒的社會化發展造成某些潛在的不利影響。
作為同齡教育的一種有益補充,混齡教育可以為幼兒提供與異齡同伴交往的機會。同時,在幼兒園實際的教育組織中,同齡交往與異齡交往也應該是共生共存的,兩者共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在年齡混和的情況下,與自己年長或年幼者的友誼并不會取代同齡人間的友誼,反而是以一種有益的方式補充同齡人間的交往。”因此,當我國獨生子女社會化問題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時,我們開始了各種形式的混齡教育的嘗試,如“部分混齡”和“間斷性混齡”,試圖補償獨生子女社會化方面的某種缺憾。
一、開展全園混齡合作區域化學習活動
愛活動是幼兒的天性,開展區域活動是針對幼兒的特點所采用的一種適應不同兒童個性需要發展水平的教育形式,根據本園的特點,我園設置多個專項活動室,如圍繞生活活動內容,設置超市、建構室、美食城、蛋糕坊、圖書閱讀室等,圍繞科學常識內容,設置科學發現室,教師在材料的提供上表現出創新意識,為不同年齡的幼兒提供各種豐富多彩的、新型的、趣味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條件。
二、開展混齡主題活動、節日活動
一年中有許多節日,如民間傳統的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具有紀念意義的三八節、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教師節、國慶節等,這些節日都是我們開展活動的主要渠道。親子活動,是家長和孩子們最快樂、最幸福的日子,表演混齡游戲,哥哥姐姐與弟弟妹妹以及他們的爸爸媽媽在一起參加游戲,充分地展現孩子們的才華和家長們的關心。
三、混齡教育的社區延伸
家長對混齡教育中有利于獨生子女的成長優勢有更深的理解,對混齡教育充滿信心。有效地配合幼兒園的混齡教育,讓孩子們在幼兒園結交的兄弟姐妹得到家長的認可,節假日家長相互邀請相互作客,結伴去社區、郊外開展一些有益的活動,在社區宣傳欄里定期展示混齡教育的成果,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使幼兒園、家庭、社區之間,教師、幼兒、家長之間產生互動的教育功能,從而營造出一個幼兒帶動一個家庭,一所幼兒園影響一個社區的教育氛圍。
四、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1、混齡活動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幼兒的活動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年齡的幼兒在一起時表現出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經常會讓成人吃驚,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他們的能力不斷提高。不同年齡的同伴群體已經很自然地成為了一種教育的資源,充分利用這種資源,孩子不僅能鞏固并重新思考已有的經驗,而且還能發展遷移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混齡活動培養幼兒相互尊重、相互謙讓的良好品質,提高社會交往能力
開展混齡活動不僅能提供給孩子相互交往的機會,而且還能解決同齡兒童間的沖突,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混齡編班,幼兒的年齡不同,他們所扮演的角色就不同,他們進行交談時,彼此就能注意傾聽,弟弟妹妹很自然地能接受哥哥姐姐的建議,他們尊重哥哥姐姐;哥哥姐姐借助豐富的經驗和較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做起 “小老師”。異齡兒童之間共同生活、交往、游戲是其社會學習的良好途徑。
3、利用混齡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合作意識,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在活動過程中,讓孩子在合作中學會合作,異齡孩子之間的交往合作成為一種很好的教育資源。混齡活動最大程度地滿足了幼兒發展的需要。首先,能力強的大齡孩子用自己的學習順序、學習方法,用自己的經驗、自己的語言用心地教弟弟妹妹,擔任著領導角色,對自己充滿信心;其次,能力弱的大齡孩子和小齡孩子在一起,仍然能看到自己的優勢,不至于對自己灰心,維護了自尊;第三,能力強的小組孩子能和大組孩子一起活動,能解決原來“吃不飽”的現象,滿足他們自身發展的需要,同時認為自己有時可以超過哥哥姐姐,樹立起“我能行”的信念;第四,能力弱的小組孩子在大組孩子的細心幫助下,沒有太大的壓力,放松地看和學,反而輕松地掌握了一些技能技巧,掌握了游戲方法,他們在愛和關懷的氛圍中對自己也充滿了信心。
五、促進教師能力的提高
1、提高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觀察與反思能力
開展“混齡教育”研究,需要教師及時觀察捕捉不同年齡段幼兒在同一活動中的不同表現,并及時給予幼兒以指導和幫助,及時發現幼兒在活動中的興趣點,反思預成課程中的不足,并適時調整計劃,生成相關的新的課程內容,教師們生成新課程的能力便能得到提高。
2、教師提供、把握材料能力的提高
混齡教育中區域化游戲活動是較能體現混齡特點的學習形式之一,而以往投放活動材料、設置活動區域都是以教師為主,實施混齡教育以后,教師們能及時觀察到幼兒的興趣點,為幼兒提供所需要的材料,并及時高速和生成新的材料體系,使活動能不斷生成新的內容,不斷延伸下去,同時材料提供的層次性、多樣性、操作性也日趨科學合理。
完善的個體發展離不開同齡伙伴和異齡伙伴的交往,它們各自獲得的益處是不同的。沒有與年長者的交往,將減少知識經驗和技能的學習機會;沒有與年幼者的交往,使社會責任心、自主感和組織能力的補償難以實現;沒有與同齡者的交往,對事物共同的體驗就失去了可以比較的機會和協商合作的可能。應該說,同齡交往和異齡交往對兒童的成長都是不可或缺的。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因而沒有相互體貼、照顧的經歷,沒有互愛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的經歷,這不利于發展兒童的集體意識,而會導致兒童個人主義的蔓延。”我們應該鼓勵不同年齡間的幼兒進行相互交往,并讓他們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