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江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214-01
如何搞好高三數學復習,提高復習的有效性,讓復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值得每一位教師去探索、思考的課題。以文科為例,涉及必修教材五冊、選修教材三冊,復習量大、時間短。怎樣從廣袤的知識體系中,抓住要點、明確方向、把握好尺度,這就需要認真地研究、把握考綱,制定既符合所教班級學生特點、又滿足考綱要求的計劃、措施,對提高復習的有效性至關重要。而不等式的復習,是高三文科復習的難點之一,相對相等關系而言,其抽象性是文科生難以逾越的難關。在歷年的高考中,解不等式和以不等式為載體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考查,又是高考數學的熱點,其重要性可想而知。那么怎樣搞好這部分內容的復習呢?經思考,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供大家參考。
一、復習中,應重視文科生在數學學習中的特點,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高三數學復習對于文科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基礎比較差的文科生來說更是非常關鍵的時期。
通常文科學生存在以下問題:1、基礎弱,對數學缺乏興趣,畏懼數學。遇到困難,易形成焦慮心理。2、知識結構較為零散、孤立,不能形成有機的聯系,導致解題時運用不夠靈活、恰當、速度慢。3、在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時,對公式、定理只會正用,不會逆用,更不善于變用,缺乏多角度、多層次去探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4、邏輯推理能力差,計算能力差。解題時丟三落四,公式錯用,數字算錯,表述不嚴謹、解答不規范是經常的,缺乏推理得分的主要步驟。
二、激勵信心,培養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主動性和參與性。
1、針對文科學生對數學的恐懼、畏難心理。在教學中要努力創設情境,做到表述形象生動,態度平易近人,使枯燥的數學變得生動有趣。
2、對學生多鼓勵,少批評,用愛心溝通打動學生,用真摯關懷溫暖學生,用人格魅力贏得學生,用和諧情感感染學生,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3、文科學生情感豐富,對他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激發他們熱愛數學的情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4、文科生較為感性,易出現情緒波動,他們也許會因某次考試考得好沾沾自喜,也會因某一次測驗不理想而灰心喪氣,甚至懷疑自己的智力和能力。這就需要老師及時進行心理疏導,讓他們知道:毅力比熱情更重要,只要持之以恒,就會有好的收獲。
5、因材施教,做好培優補差。在教學中不能為了照顧成績較差的學生,長時期降低教學難度,導致尖子生下滑。針對補差與培優的矛盾,老師可以找時間給尖子生開小灶,幫助他們提高,讓他們與差生配對,幫助差生進步。做到培優與補差雙管齊下。
三、梳理考點,強化重要知識點及方法的記憶和檢查的經常化。
教師備課時要熟讀大綱、考綱,并將其固化為對知識點的具體要求。提綱挈領地梳理知識要點、總結解題思想及方法。
1、發揮文科生善于記憶的特點,加強記憶的督促和檢查。
2、針對文科生對數學問題及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悟性較為遲鈍。在講解問題時應語言生動、言簡意賅,切忌故弄玄虛,對問題的拓展必須符合文科生的思維特點。
3、課堂時間有限,教師要利用自習和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對于考試常考、學生常問、常錯的題型要多重復,在反復中讓學生記住題型,得到提升。
四、復習中忌盲目求大、求全、面面俱到,應抓好雙基的復習訓練。
1、選題要精心。選題應重視基礎和通法,教師“不會”,學生聽不懂的題不講。2、教學要細,例題要少,講解要清楚、透徹;批改作業、試卷要細,要從作業和試卷中發現問題及錯誤的原因,使評講具有針對性;備課要細,即使熟悉的題,也要再做一遍,從中感知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評講試卷、作業要細,不僅要講思路方法,還要講過程。3、解題思路和步驟板書要詳細,要求學生做筆記。為了加深學生的記憶和理解,可以將錯誤較多和難度稍大的題讓學生在課后重做一遍。4、要善于揭老底、翻老賬,學生易犯錯的計算、公式、概念,一經發現,即便是初中、小學內容,都應“糾、補”,不要輕易放過,否則后患無窮。
五、認真研讀考綱,分析考點,提高復習的針對性,知識點把握的準確性。
在復習時,首先應牢牢抓住并認真研讀教學大綱和高考考綱。結合對近幾年高考試題的分析,體會命題的特點,對知識點要求的層次。要求“理解”、“掌握”、“會”的知識點要認真對待、反復練習達到要求。其次要把握好復習的“度”,點到為止,避免隨意發揮,喧賓奪主,弱化復習的針對性。否則,會因要求過高,打擊學生的自信;或因降低要求導致學生盲目樂觀,達不到高考要求。
復習目標是:第一輪,有的放矢,抓小,放大。小題(中、低檔)能準確完成;解答題能完成第一問,或能進行相關知識點之間的過渡。第二輪力爭在思想及方法上有所突破。
1、從客觀題和主觀題兩部分進行把握,分清高考中小題、大題的命題與不等式如何聯系,有沒有獨立考察、還是在其他知識點中綜合考察。要求如何、到何種程度,由此去指導復習和練習。
2、通過分析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單純考不等式的題并不多,但不等式的性質仍是基礎,命題側重以下幾點:(1)利用性質變形、比較大小、求解或證明不等式;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有時需要對代數式拆分、添項、配湊因式構造適合基本不等式的形式);(2)不等式的解法是每年的必考內容,主要出現在求函數定義域、集合、不等式恒成立、與三角函數(向量、解析幾何、數列等)知識的結合;(3)線性規劃問題也是考點,主要考察數形結合思想;(4)不等式的綜合應用,高考對這一部分的考察是多方面的,不等式與函數(方程、導數、解析幾何、實際問題等)知識都可以結合,是高考的重中之重,不等式的實際運用問題是命題的一個熱點。不等式與數列、導數的綜合題經常出現在壓軸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