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鶴
摘 要:在語文預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參與,給學生留什么作業,教師本身要先做一遍,并指導學生如何預習,教給方法。在學習過程中,給學生主體的位置,讓學生個性解讀。并利用現代化多媒體設施,多種方式呈現給學生語文知識的魅力。其中,小組探究、導學案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對語文產生極大的熱情。
關鍵詞:入手角度;共同;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238-01
調查主題為“你喜不喜歡語文”,學生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感覺到在“迷霧”之中,不知從何入手,產生厭煩情緒。我想僅從語文學習角度入手,撥開高中語文學習的“迷霧”,探究有效預習語文的途徑。
撥開迷霧一:要求過度,下死命令。教者對學生的預習要求千篇一律,比如:課文你得讀五遍,哪幾個字你得查字典注音,哪些詞語你得查詞典解釋含義,哪段必須背下來,等等。結果是學生沒有任何“自主”可言,只有被動做事,沒有自主可言,更談不到有興趣。
究其原因,老師對工作的熱情太高,生怕學生預習不到,連預習練習都限定了,而且限定得這么詳細,不知過于認真反而束縛了學生的手腳,好心辦壞事,使學生變得不自主了。這樣沒有正確的引導或是要求過死,都導致學生預習無趣,從而使學習積極性減弱。所以,我認為應該在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努力給學生自由,可以擴充預習內容,但不過格。
撥開迷霧二:不能體察“民情”,不去與學生共同嘗試。這導致學生沒有方法,其表現為雖然要求學生預習什么,不教給學生怎樣去預習,學生也不懂得預習的方法。比如:課文應該怎樣去讀;立足于詞、句、段、篇,你要注意什么;閱讀提綱怎樣去寫;立足于閱讀感受,你應該如何提問等等。學生不知道,老師也不講,似乎這些事情是學生天生就應該會的,就不應該是老師講的東西。
究其原因,我認為教師當司令,一味要求學生去做,沒有親自下手,體味學生的“艱辛”。這就導致有的地方難,而教師覺得學生做得不夠;有的地方易,教師又浪費了時間。所以我覺得,教師應該陪伴學生共同學習,感受“同甘共苦”的快樂,從而有效利用時間。
撥開迷霧三:督查不到位,有松有緊。這導致學而無果其表現為預習布置歸布置,檢查卻經常沒有。想起來就查一查抄寫情況,想不起來就作罷。至于讀書,那是軟作業,學生讀沒讀,老師難知道,一般也就不查了。甚至有不少老師干脆從不檢查。
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老師認識不到位,有一種錯誤的認識,那就是:學生預習了,上課就沒有新鮮感了,所以不預習反而更好;另一方面是怕麻煩,怕檢查花時間。預習檢查不到位甚至不檢查,結果不堪設想。
針對上述預習環節中出現的“迷霧”,我認為要想讓預習達到有效甚至高效,就要讓學生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教師多作陪伴,交流探究。
一、立足根本——把握課本教材。
設計精彩的單元話題導讀及圍繞文本或作者鏈接的相關文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真情投入到文本的學習中。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背誦優美的語段,掌握與文本相關的詩詞、文學文化常識,豐富其語言積累、文學文化內涵。其次,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系語境辨析等多種方式理解字義、詞義,積累文本中的重要字音、字形、近義詞、成語等基礎知識;文言文中則掌握重要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語言現象,通過自查互批,加強重要知識的積累。了解學習的重難點,根據上面的思考題,再讀文本,進行初步的整體把握,寫出自己的讀后再體驗,達到初步解讀文本的目標。
二、陪伴組織——相同感受。
要想預習長期有效,光靠學生的興趣和自覺性遠遠不夠。這一環節先由小組檢查,再抽號代表本小組參加班級集體檢查,或是紙條形式的基礎知識小測,形式不一,但不超出學生積累的范圍,讓他們充分享受積累成功的喜悅。這個環節要求學生達標。
三、更高努力——尊重學生的主體解讀。
在預習的過程中,有學生進行了這樣富有個性的解讀,教師應應正面給予肯定。在準確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鼓勵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解讀,避免了學習文本的“千人一面”現象,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在整個預習過程中,既給學生提供了閱讀文本的無限空間,又給學生進行了宏觀的方法指導和調控;既注重了對語文知識的積累和融合,又注重了對文本的領悟和創新性的閱讀;既關注了學生的群體發展,又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的發展。預習的每一個環節真正落實了新課標中提出的“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展”。
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固然是一堂課的精彩,但如果在預習內容的選擇安排上不遵從孩子的意愿,不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那么再多的精彩也只是教師個人的精彩;如果為了內容、結構與預設不去關注課堂即時生成的問題,學生的情感體驗,那么這種精彩不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精彩。不如讓內容有缺來成就孩子的精彩。我想語文課堂未必需要負載面面俱到的任務,允許“有缺”,但不是說不要任務、不要目標。
四、信息時代——應跟得上時代的腳步。
多媒體教學,成為了現代教學中的一個亮點。一體機的使用,幻燈片的使用,百度搜答案,立體直觀。學生們高呼,興奮。但教師必須要提前預習,做好準備,紡織不當內容的出現。并且要控制局面,防止一味刨根問地攔不住,偏離課題,浪費時間,脫離重點。學生拿手機進課堂,盡管多數學校禁止,但屢禁不止。在預習中,我努力讓學生感覺到原來百度搜狗里還有那么多有趣的知識,原來學生們只局限在玩游戲微信QQ上。當學生大開眼界時,他們開始尊重語文,熱愛語文,學習語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把握好語文課堂預習的入手點,點燃學生的熱情,教師親力親為,與學生同甘共苦,風雨同舟,必然能撥開迷霧,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