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衛紅
【摘要】文章通過對一些處在信息化大背景下的青少年做調研,分別從思想轉變,價值觀轉變以及導致行為模式更換等的現狀進行了對比總結研究。
【關鍵詞】信息化科技 中國傳統文化 青少年 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7-0083-01
在信息化科技未曾達到近日的盛況以前,莘莘學子追逐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熟讀文字,敬老愛幼,尊重師長,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導向外延伸,在基礎知識上創新發展,得以在信息化時代到來之前大展宏圖。德育教育,顧名思義就是道德培育。信息化的背景下,現代的青少年對道德文化的理解不同于以往,思維方式趨近快捷化,行為模式更簡單,實操能力確有所下降。由此可見,青少年的教育生活已經侵入信息化科技的影子,青少年的思維以及心理也受到深刻的影響。因此鼓勵青少年繼承優良的傳統文化,并將傳統文化和新時代的信息化背景交叉相容,是目前教育界首當前驅的重要指導任務。德育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是一切信息發展的前提。
1.研究現代青少年的價值觀念形態
青少年時代是國家人才培養的重要年齡階段,信息化背景下青少年的價值觀念等的轉變與過去相比有很大的差異。而產生這種差異的根本源頭是因為青少年的思想尚未成熟缺乏現代成人一樣接觸互聯網信息時代帶來的成果,通過網絡傳播的新聞不經分析一味相信或堅持,缺乏自動篩選過濾能力。由于互聯網信息的復雜性,雖能有效促進青少年與外界的合理溝通,但也有可能對青少年不成熟的是非觀念進行誤導, 甚至導致價值觀的扭曲。
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主要是以人為本,一心為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社會為國家培養更優質的人才,育人是真諦,只要每個人都能在教育中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教育才能真正實現國家的興盛。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人做事的信條,是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沉淀,也是輝煌的歷史文化見證。中國現代化教育也應嚴格按照過往的條例,根據中國傳統的秉承再進行一系列的教學延伸。教育界不能只培養高技能低人品的人文傀儡。
2.細致探討青少年教育工作中應該秉承的原則
2.1基本前提原則
首先要篩選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內容,選取一些能夠配合青少年教育背景的優良傳統并在各類學校中啟用。其次是指對青少年德育教育中包含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要適度,不能避重就輕也不能過于冗長。最后是在進行傳統優秀文化的德育教育時手段和方法要因地制宜,不能單純的全部套用其他學校的方式方法,否則容易適得其反,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2.2層次分明有重點
中國傳統文化有多方面。要根據德育內容選取部分進行精華處理教育。如果有其他的教學任務,中國傳統文化可作為輔助教育進行。一來可以使單調的德育教育顯得生動更富有形象性,二來對于快馬加鞭現代化的青少年更喜歡接受富有哲理性的教育本質。也就是說,根據教學任務進行德育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要層次分明有重點。
2.3手段靈活有創新
中國傳統文化是在歷史年輪中結合當時情況而沉淀下來的非物質文化,再將其應用到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時一定要和現階段的社會進行融合改變才能教給學生。所謂改造和發展就是根據時代背景篩選出精華部分因材施教運用到德育教育中去。
3.深入探討中國傳統文化在青少年德育教育中的方法
3.1寓德育教育于書海
學校是人才的培養基地,學校應掌握本身的師資力量以及硬件水平,再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水平而制定合理的教學模式。以往的傳統教育側重點在老師的傳授,但卻忽略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在新的教學工作開展的同時,根據學生的興趣開展德育教育。讀書是一個很好的領悟手段,通過閱讀經典傳統文化,青少年學生可以突破教師的局限,進行自我思考,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相互了解。因此通過讀書既可以充足學生們的業余時間,還能提高學生們的人文素養。
3.2用理解所得于生活
中國傳統文化常常把仁義道義看得比金錢重要,理想是人們奮斗的動力,使人們積極面對生活。理想等信念使人類的生存賦予意義,高尚的道德行為是人們紛紛效仿的榜樣。在現代化信息社會,我們要通過傳統文化的熏陶,讓青少年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使得人格走向更光輝的一面。
3.3從對比中取得進步
傳統文化有適合現代生活的哲理也有過于腐朽的過時說法,在講解德育教育時不能一味褒揚好的一面而掩蓋不合適的一面。要根據現代青少年的心里接受程度向青少年講解優秀的傳統文化中不夠實用的理念。必要時可根據舉例說明對比說明來引導學生充分理解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并運用到生活。
3.4在生活中實踐
無論是課文知識還是傳統德育教育,教育的宗旨都是希望學生可以學以致用,將中國未來發展交給新一代的青少年身上。學校要多開展“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實踐活動,最大程度地指導現實中的生活,讓青少年少走一些彎路,感受先賢們的智慧,同時也使青少年在實踐活動中寓情于景,不斷完善道德標桿。
4.結語
結合信息化背景的引導,將傳統文化融入,在各個方面提高青少年對德育教育的學習和理解,有著創世紀性的利益。嚴格按照道德標準,深刻探討并推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德育教育的開展辦法擁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李景玉.傳統文化視域下的高校德育路徑創新探析[J].改革與開放,2015,(21):109-111+121.
[2]牛先鋒.關于建筑工程項目信息化管理的探討[J].山西建筑,2014,(25):277-278.
[3]廖玉美.“立德樹人”觀下傳統武術的當代德育價值和使命[J].搏擊(武術科學),2014,(03):14-15.
[4]匡春芳.關于房屋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探討[J].城市建筑,2013,(22):150+171.
[5]裴培.信息化背景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高校德育教育的價值研究[J].群文天地,2011,(20):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