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吉樂
【摘要】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現在高職院校學生的心里健康教育存在很多大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習目標設定很低,而且教學內容很松散,沒有針對性,教學的組織形式更是沒有明確的紀律。所以,對于高職院校心里健康教育有必要進行深化改革,倡導幸福健康的心理教育理念,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要符合積極心理學,以此為知道和核心,進行高職學校數學心里健康教育課程,實現相應的目標。改變現在的一些劣勢。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視野 高職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改革思考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7-0210-02
引言
積極心理學是當代心理學研究的一個新領域。與傳統的心理學研究有著很大差別,在取向上有很大的不同,更加注重人本身具有的積極品質和心里,促進個人的發展,幫助人們走向幸福的生活和態度。在高職院校,心里健康教育是一門和普遍的課程,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學的效果不盡人意,教學的成果很差,沒有起到教育的目的。所以,在積極心理學的視角下,對高職心里健康教育進行改革,對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功能,促進高職大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1.積極心理學基本概述
幸福是積極心理學研究基本方向,主要的研究內容包括第一,積極的主觀體驗,比如說從個人角度的滿足幸福感;第二,積極的人格特征,比如智慧勇氣等;第三,積極地社會組織,比如和諧幸福的家庭社區和工作環境。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認為,積極的社會關系可以促進積極人格特質的發展, 進而促進個體的積極主觀體驗的產生。對于高職心里健康教育更應該側重于學生人格的培養和塑造,圍繞這個主題進行課程教學的設置。
2.積極心理學視野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育的主要問題
2.1課程目標定位消極
高職院校的心里健康教育的課程目標局限于解決心理問題和預防上,完全沒有考慮學生自身的發展和積極因素。所以說,高職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的設定上具有消極色彩。
2.2課程內容缺乏針對性
高職心里健康教育缺乏對積極因素的教育內容,教學內容具有一般性,沒有針對性。我們都知道,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只是占據了一小部分,所以以解決和預防為教學目標和內容是不全面的,不太適合大多數的學生,所以沒有起到心里健康教育的目的。
2.3教學形式單一
教學形式單一,組織單一這是高職心里健康教育存在普遍弊端。在很多情況下,心里健康教育采取的教學辦法還是與其他教學沒有區別,同樣的是教師理論的講解灌輸,沒有體現心理學的特性,也就是沒有體驗[1]。
3.積極心理學視野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建議
3.1設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積極目標”
積極心理學以人為本,側重于人本身和一些積極因素,與傳統的之片面關注問題的心理學不同,真正的體現看心理學的意義和發揮了該有的作用。所以,在高職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以此為指導,將學生學習的目標定位為使全體學生的潛能充分發揮并生活幸福。這是與高職學生的教育培養方案是一致的。只有積極的目標定位,才能有效地發揮心理學的作用,防患于未然,面向所有的學生,而不是片面對待[2]。
3.2編排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積極內容”
以人格建設發展為核心進行心里健康教育,有助于學生人格塑造,依據智慧、勇氣、仁愛、公正、節制和卓越等等美德,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更大的空間發揮自我,為他們以后的發展和健康幸福的生活工作建立良好的基礎,同樣的,這樣做為心理學的教學指出了明確的方向,提高高職院校心里健康教育。
3.3組織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積極教學”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通過親身的體驗,能夠有效的發展人們的積極健康的因素和品質。所以,在積極心理學的視角下,我們倡導學生的體驗,會有很顯著的效果,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題,改變以往的只學習理論聽講,學生要進行體驗的教學,組織展開積極的討論,對心里健康教育有新的認識和積極的理解。
4.結語
總而言之,積極心理學視野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具有頗多好處,要求高職教學教學要細心,教師更加用心,提高自己能力水平,而且要不斷的改變教學方式。改革實施也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在積極心理學的視角下,對高職心里健康教育進行改革,對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功能,促進高職大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文龍,劉瑞芳,張文靜.積極心理學視野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探析[J].亞太教育, 2015(15):152-152.
[2]蔣瑛瑾,張麗瓊.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探析[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1, 32(4):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