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亞紅
摘 要:隨著教育深化改革和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國家和有關教育部門要求我們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核心素質理念的引導下,促進小學語文教育,改善學生的閱讀習慣,推動互助互動課堂的改革和實踐。小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包括對學生三觀的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與對學生學習習慣的糾正。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思考在時代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運用核心素養(yǎng)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小學語文學習習慣,改良他們的閱讀方法,從而樹立孩子正確的三觀。將教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思想有機地融合起來,培養(yǎng)出人格健全,品行完美的未來中國棟梁。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核心素養(yǎng)理念;閱讀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275-01
小學語文教育課程作為九年義務制教育中的重要課程,有著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學習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等重要作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理念越來越多地受到教育有關部門的重視,新時代要求人民教師在小學語文教程當中運用核心素養(yǎng)理念,作為引導提質改良學生的閱讀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樹立明確的人生目標,從而成為一個品行健全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少年。
一、當今閱讀教學存在的缺陷,
1、學生處于被動閱讀的位置。在傳統(tǒng)的中國式語文課堂上,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當老師在進行教學講解和例文分析的時候,學生總是被動地記錄老師所講的內容,接受老師所闡述的觀點。從而使得語文教學缺乏讓學生對文章主動思考,主動探索的過程。學生也習慣于這種被動的學習模式,在課堂上被動地接受知識和內容,養(yǎng)成一種不良的學習惰性。新時代要求我們,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角,主動地去分析了解文章所講述的內容和表達的觀點。改善學生不良的閱讀習慣,從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2、學生閱讀量較少。如今的小學教育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主要注重講解知識點,實際內容,而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水平。小學學生的書籍閱讀量和閱讀質量,決定了他們的詞匯水平和寫作水平,同時也對于他們價值觀的樹立有一定的影響。當今學生的學習科目較多,學習負擔也較重,大多數(shù)學生家長認為,學習語文,只要學好課本上講的知識點就已經足夠。家長對語文閱讀沒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學校由于教學壓力也無法增大學生的閱讀量,這樣就造成了小學生閱讀量不夠的狀況。
3、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取向存在問題。當今的閱讀時代,處在一個電子化閱讀與紙質閱讀共同存在的大環(huán)境之下。在過去,學生們只能靠紙質書籍獲得知識和信息,通過閱讀名著與經典來拓寬自己的視野。而現(xiàn)在學生可以增大閱讀量的方法有很多,他們可以通過網(wǎng)絡、手機、與電子瀏覽器來獲取到各種各樣的閱讀材料和書籍。但是在這個網(wǎng)絡書籍與垃圾閱讀資料共存的年代,大多數(shù)人的閱讀習慣都受到了快速閱讀的沖擊和影響。小學生由于年齡和閱歷的限制,對于網(wǎng)絡書籍和閱讀材料的分辨能力較低,部分學生養(yǎng)成了不良的快速閱讀習慣,從而在面對真正的經典紙質書籍時候無法靜下心來閱讀,還有部分的學生沉迷于網(wǎng)絡小說,不僅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也對他們的價值取向造成了影響。
二、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的教學改革方式,
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
核心素養(yǎng)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當中培養(yǎng)學生在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中應對社會發(fā)展所具備的必要能力。學生必須具備的三大基本能力及閱讀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與此相對應的三大核心素質,是價值觀科學思維和優(yōu)秀品格。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便是作為語文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和職責。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需要從基本做起,首先延長他們的閱讀時間,養(yǎng)成他們對書籍的耐性;其次,教師要引導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主動思考,讓學生長久以來形成的被動閱讀的惰性,轉為主動對書籍的理解;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表達自己,引導孩子們表達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的收獲。
2、改革語文課堂。核心素質教育要求孩子具有良好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而這兩種能力我們都能夠通過課堂的改革來進行提高和加強。我們應該把學生被動型課堂的應試化教育變成以學生為主角的互動教育。新的教育課堂要求學生作為語文課堂的主體,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加強學生與學生間的小組合作和互相探討。競爭型和合作型的語文課堂能夠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能夠達到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的能力提升的要求。
3、加大對學生的價值觀引導。核心素養(yǎng)要求老師通過對學生閱讀習慣的訓練,培養(yǎng)他們處理信息、發(fā)展思維、認知世界、獲得審美體驗,從而發(fā)展和辨別價值觀等能力。因此我們增強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最終目的,是加大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因此我們在具體的課堂中,應該加大對學生的價值觀引導。例如,我在課堂中為學生朗讀老人與海的篇章,在讀完這一則閱讀材料之后,我會引導我的學生去思考:當我們面對難題的時候,應該用怎樣的精神去克服困難?從老人與鯊魚搏斗的過程中,你們學到了哪些可貴的品質?學生會隨著我的問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從而獲得正確的價值觀。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進和基礎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小學的語文教學不管在理論還是實踐上都取得了明顯的改革成效。但是當今的小學閱讀教學仍存在很多問題,為了推動小學生掌握更合理的閱讀方法,延長學生的閱讀時間,提高學生的書籍閱讀質量,引導他們正確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資料。在核心素養(yǎng)的總要求大綱下,增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應該實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活力。我們應該在具體的教學中強調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理論宗旨。從教育教法教材評價體系和學生實踐體系多方面改良教育體系和教學課堂,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在學習上采取認真向上的積極態(tài)度。想要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對教學的整體要求,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推向更高的層次,我們人民教師應該積極思考,努力探索,從而為中國的教育事業(yè)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推進我國人才培養(yǎng)計劃和學生全面素質發(fā)展的改革項目。
參考文獻:
[1] 陳 鑫 論應試教育在當今中國高校教育中占據(jù)的重要地位及具體弊端 [J]《教書育人》2004.10
[2] 陳有建 核心素養(yǎng)與閱讀習慣的總體要求[J]《教學日報》2004第四期
[3] 秦真力 如何推動高校教育改革與創(chuàng)新型人才計劃的發(fā)展[C]《中國教育:研究與評論》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