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自我發現與自我實現
——江蘇省蘇州市南環實驗中學“發現之旅”課程建設綜述
1.課程設計的出發點。
2015年9月,我校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身心健康、科學精神、心平志直、審美雅趣、學會改變”五大學生所應具備的核心素養。“發現之旅”課程設計的出發點,就是希望落實這五大核心素養,讓學生能夠發現自我、實現自我,找到人生發展的起點。
2.課程設計的背景。
我校是由原江蘇省蘇州市第二十六中學與原江蘇省蘇州市南環中學于2015年8月合并成立的。原第二十六中學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是江蘇省藝術特色教育學校、全國首批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先進學校;原南環中學則以橋牌特色、孫子文化、家校建設而聞名,是全國優秀家長學校。這兩所學校都是蘇州市“家門口的好學校”。
面對兩校融合發展的現狀,我們以“課程應適應和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原則,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育教學特色以及豐富的校園文化資源,確立了“發現之旅”校本課程的建設思路,并帶動全校教師投入課程研發、管理、評價等方面的工作。
1.“發現之旅”的課程設定。
“發現之旅”不是單一的課程,而是系統的校本課程體系。我校在不改變現有的國家課程體系的基礎上,著力構建“1+X”校本課程體系,其中,“1”就是國家課程體系,“X”就是“發現之旅”課程體系。
2.“發現之旅”的課程目標。
“發現之旅”的課程目標是:在更加貼近學生的認知規律,更有利于構建符合學校特點的課程體系的前提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通過參與課程,引導學生發現自我、實現自我,找到人生發展的起點;引導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更加關注學生素養的提升,更加關注學生的發展。
1.“發現之旅”的課程規劃。
七年級:“多看”,走出去、請進來,強調見識的增長;八年級:“多做”,動手做、鉆進去,強調實踐出真知;九年級,“多想”,坐下來、想一想,強調在反思中提高。
我們強調“發覺”和“發掘”的重要性。其中,“發覺”就是要讓學生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事物和規律,即對自我有更加清晰的認知,從而改變、調整自己學習的狀態;“發掘”則是要改變教師對學生的單一評價尺度,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實現自我。
2.“發現之旅”的課程內容。
“發現之旅”課程以“科學、人文、藝術、地方文化”為主題。(具體課程內容安排詳見下表)

主題科學人文地方文化內容納米技術蝴蝶觀測科技吉尼斯橋牌思維訓練科學運動經典誦讀影視欣賞法律伴我行感受高校藝術桃花塢木刻年畫粉畫藝術話劇表演音樂欣賞畫信吳中孫子文化蘇州地方戲曲蘇州園林藝術走進蘇州博物館蘇州傳統工藝
1.必修課。
必修課的授課對象是特色班級的學生,每周開設小班化校本課程兩節,學生在兩至三年中,能系統學習一門課程,并且有相應的考核,側重掌握一項技藝。
2.選修課。
選修課的授課對象是普通班級的學生,每周開設一節興趣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或特長,自主選擇一至兩門課程,側重興趣培養及對基本技能的掌握。
3.活動課。
活動課的授課對象是所有學生,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訓練與表現相結合,發展興趣與培養特長相結合。
一是社團活動。目前,全校共有“桃花塢木刻年畫”“民樂隊”“合唱隊”“手工制作”“科學愛好者”等二十幾個學生社團,學生完全根據興趣進行選擇。擔任社團指導教師者中,不僅有我校的專業教師,還有來自蘇州科技大學的教授、民間工藝大師等。
二是文化藝術節活動。我們舉辦了科技節(4月)、體育節(9月)、閱讀節(11月)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包括:大合唱、小品表演、演講、板報設計、藝術作品展示(書畫、印章、攝影、勞技、剪貼、刺繡等)、橋牌、科技吉尼斯等,鼓勵學生踴躍參與。
三是大講堂活動。我們利用每周四下午時間,定期舉辦面向七、八年級學生的大講堂活動,主要內容有:蘇州地理、蘇州歷史、蘇州地方風俗、蘇州飲食文化、評彈藝術、二胡藝術、昆曲藝術等。每次活動,我們都邀請本校教師或相關領域的知名人士進行講授,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互動熱烈,深受學生歡迎。
四是公益活動。自建校以來,我校的藝術團隊均積極參加街道和社區組織的各種文藝活動,愛心慈善義演、義賣活動等。
五是社會實踐活動。我校制定了明確的社會實踐活動方案,例如七年級的吳中孫子文化主題研究、八年級的蘇州園林藝術主題研究、九年級的人生職業規劃研究。
此外,從時間安排上看,“發現之旅”課程又可以分為有固定課時安排的“深入式”課程和集中安排一段時間學習的“主題式”學習課程。
為保證“發現之旅”課程項目的正常實施,在“師資不變,教材不變”的前提下,我們加大了專業教師隊伍的培養力度,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多渠道、多層面地培養全體教師的道德素養和專業水平。
在保留原第二十六中學和原南環中學特色課程的基礎上,我們還聘請了一批有專長的人士擔任課程指導教師,比如,蘇州市文聯成員潘振洲老師為學生講授畫信創作,《城市商報》專欄作家陳靜老師指導學生進行經典誦讀等。我校還先后與中科院納米研究所、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博物館、穹窿山孫子文化基地、蘇州市粉畫藝術館、蘇州高等職業學校等簽訂了合作協議,學校成為上述機構相應的教學點,而它們則成為我校學生的校外活動場所。
此外,我校周圍的滄浪亭、蘇州碑刻博物館、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和江蘇省蘇州中學等,也是可利用的課程資源。
我校的課程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先后有包括南京、上海、深圳、臺灣地區在內的兄弟學校(教育機構)來校參觀交流,法國教育代表團也曾來校觀摩研討活動課程。中央及省市媒體每年也會刊發一定數量的課程建設報道文章。2016年11月,“發現之旅”課程榮獲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頒發的“2016年度未來學校課程建設創新獎”。
“發現之旅”校本課程體現了對人的高規格培養。我們希望通過“發現之旅”課程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獨特氣質,并期待他們都能在“發現之旅”中自我成長。
(根據“江蘇省初中課程建設特色學校”評選活動中江蘇省蘇州市南環實驗中學參評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