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杰+陶嘉

摘 要:近年來,地方高校在旅游本科層次人才培養上面臨尷尬的局面:就業率低、流失率高,人才培養難以滿足行業的實際需求。地方高校必須轉變觀念,重新審視和思考旅游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和思路,服務地方,突出特色,重點培養職業能力,進行應用型旅游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升級。
關鍵詞:地方高校;旅游本科;人才培養;創新
作者簡介:盧杰(1962-),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區域文化產業;陶嘉(1986-),女,江西南昌人,深圳廣播電視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文化教育。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校省級教改重點課題“面向創新的旅游管理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編號:JXJG-11-13-2),主持人:盧杰。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6)35-0049-04
近年來,地方高校在旅游本科層次人才培養上面臨尷尬的局面:就業率低、流失率高,人才培養難以滿足行業的實際需求。這個問題要得到解決,必須首先明晰旅游業本質屬性及發展方向,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制定旅游本科人才培養目標,不斷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1]。地方高校必須轉變觀念,重新審視和思考旅游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和思路,服務地方,突出特色,重點培養職業技能,轉變旅游本科人才的培養模式,勇于創新,為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提供高層次旅游人才支持,這是解決地方高校旅游本科人才培養同質化的必由之路。
一、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對于人才培養模式學界比較主流的觀點有三個:結構方式觀點、目標方式觀點、綜合觀點(見表1)。其中目標方式觀點中,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是確立人才培養的目標,它以學校環境、社會文化環境、人才自身特點為基礎;人才培養規格要考慮市場的需求與學校的優勢相結合;教育過程實施要以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為目的,在人才培養質量上要達到預定的人才培養規格;保證培養過程順利有效進行的管理制度和評估制度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要科學的與之進行相匹配[2]。
鑒于此,人才培養模式可以這樣理解,即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因地制宜地按照人才規格制定培養方式,以相對穩定的課程內容、健全的管理方式和評估體系具體實施的總和[3]。它包括四個層次:第一,培養目標和規格的確定;第二,為了達到培養目標和規格而設計的教育過程;第三,貫穿于此過程建立的管理和評估體系;第四,匹配于目標的教學模式、手段和方法。
二、地方高校旅游本科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目標模糊、培養模式單一
傳統的高等教育培養人才的方式為大多地方旅游院校所采用,這樣就導致了旅游管理專業的應用特色丟失。在以學科為基礎,以知識為標準的培養體系里,貫穿基礎課程教學和專業課程學習,強調以課堂教學為主體,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盡管有些地方院校在培養層次上達到本科水平,但與旅游管理專業的應用特色相比,許多地方院校的培養定位還不清楚。許多地方高校在培養目標、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上有很多誤區,甚至常年使用同一種教學計劃和課程,不能根據市場對人才培養的需求進行調整。人才培養模式也是采用我國最常用的“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質量”單一模式,雖然學生在校期間的知識更完整,但沒有深度和特點[4]。
(二)學校培養難以適應旅游市場需求的變化
旅游業快速發展中呈現出的一些新趨勢,除了觀光、鄉村、紅色、生態等傳統旅游外,新的旅游業態也日新月異,如會展旅游、戶外休閑、商務旅游等,對以旅行社管理、景區管理和酒店餐飲管理為核心的旅游本科教育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此外,新技術的廣泛使用,諸如全球在線預訂系統、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統等,導致旅游生態急劇變化,這些是傳統的“理論知識+現場觀摩+崗位實習”培養模式所不能應對的。
在旅游業迅猛發展的同時,對人才的需求和旅游高等教育之間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一方面,旅游業作為重要的第三產業,旅游管理也需要更高質量的人才,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也要有相應的管理才能;此外,旅游專業畢業生普遍缺乏行業所需的經驗和能力,難以滿足行業要求,這也導致了旅游專業畢業生的行業期望和貢獻度評價較低, 地方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和人才需求嚴重脫節,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旅游業的健康發展。
(三)人才培養方案與培養目標不匹配
由于旅游專業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性,許多地方院校雖然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對學生的學科專業理論知識及實踐操作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在實際人才培養方案實施過程中,由于學校專業理論課程的擠占,以及各種規章制度的限制,而不能根據專業的特點設計合理、高效的人才培養方案,使科學的人才培養的目標難以實現[5]。專業課程理論類的較多,實踐教學課程不受重視;致使實踐教學環節只停留在表面的觀察、低層次的技能操作,更少有針對性設置學生實習、就業技能課程,課程設置和人才類市場需求嚴重脫節,旅游專業課程中的旅游學、酒店管理課程太多,內容重復、交叉現象嚴重。
(四)實訓教學場所、設施設備投入不足
完善系統的實踐教學條件是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保證。由于歷史和教學條件的限制,地方院校旅游專業教學方法還是以課堂教學為主,少有專業實踐類的實訓中心。一些有實踐教學條件的地方院校還是低端的技能操作培訓。例如,在學校建立幾間模擬房間或餐廳,只教學生模擬鋪床或擺臺等,這樣較低水平的培養方式和不系統的實訓室條件,不僅達不到實訓的效果,而且還誤導學生,使學生認為旅游管理只是一些僵化的程序式操作,與員工的管理行為和人際交往無關。校企合作的專業實訓基地也是只注重形式而輕視內容,進而導致學生的實訓教學不能深入,往往是淺嘗輒止。如今旅游行業的技術和設備更新速度快,行業崗位的技能更新也快,為應對行業的這種變化,地方院校旅游專業的實踐教學以及實訓基地的條件亟待更新換代,提升該專業應用實踐技能的教學水平,以適應行業迅速變化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