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潔
摘要:《梅花三弄》作為廣為流傳的古琴樂曲之一,屬于我國藝苑中的一朵奇葩,該古曲的創作有著深厚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淵源,從音樂曲體來看,《梅花三弄》結構精妙,即便在經過歷代眾多的古琴家對其做出不同的演奏后,依然以鮮明的樂形象和獨特的藝術魅力,深受廣大國人們的喜愛。而琵琶曲《梅花三弄》是由湯良興先生根據古曲《梅花三弄》改編移植而來,該琵琶曲通過富有變化的旋律,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了梅花高潔的姿態以及不畏嚴寒的精神。本文筆者就以琵琶曲《梅花三弄》為例,對其音樂內涵和演奏技巧進行了簡單探究,希望為相關研究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琵琶曲《梅花三弄》 演奏技巧 音樂內涵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07-0018-03
琵琶屬于我國民族樂器中的撥弦樂器之一,在我國擁有悠久歷史,琵琶具有很強的演奏表現力,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就曾在《琵琶行》中對琵琶作出了生動描寫。《梅花三弄》作為古曲中的典型代表,因為其蘊含著我國文化所特有的韻味和價值,逐漸受到后世的關注。本文希望通過對琵琶曲《梅花三弄》音樂內涵和演奏技巧的分析,實現將我國琵琶這一樂器發揚光大的目的。
一、琵琶曲《梅花三弄》的歷史由來
自古以來,梅花就廣受文人墨客的稱贊和喜愛,所謂“三弄”則來源于“取泛音三段,同弦異征云爾”,換句話說就是曲式主要為泛音演奏,采用循環再現重復主題性的段落三次的形式,所以將其叫做“三弄”。在曲中,通過平靜且舒緩的段落生動地展現了梅花高潔且安詳的形象,而展現梅花不畏寒風,依然傲立的動態美則是通過短且促的急進曲調來展現的。通過反復處理這三段,將梅花在寒雪中傲立的姿態刻畫出來,表達了梅花高尚的品質和積極向上、堅韌不屈的氣概。《梅花三弄》這首中國傳統樂曲,屬于一首借物詠懷的樂曲,該樂曲主要是梅花作為贊美主題,通過刻畫梅花動人氣韻、晶瑩玉潔以及英雄氣概來贊美其堅韌不屈和清高的高尚品格和情操。《梅花三弄》最早出自明代由朱權編寫的《神奇秘譜》一書中,并且指出《梅花三弄》屬于笛曲《梅花落》,該曲為東晉恒伊給王徽之即興創作且演奏的。王徽之乃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五個兒子,王羲之乘船到東晉都城建康的青溪碼頭時,恰好遇到了恒伊的馬車經過碼頭,雖然之前兩人從未見面,但經人介紹,王徽之知道此人正是恒伊,為此主動上前結交示好并說道:“聽說您擅長吹笛子,今天是否可以邀請您為我吹奏一曲呢?”雖然當時恒伊位居高位,但是依然聽人說起過王徽之,于是下了馬車來到了王徽之所乘的船上。恒伊坐于胡床邊,為王徽之演奏,笛聲悠揚悅耳,清亮激越,即便兩人之間并沒有過多的交流,但是同樣作為晉人,都擁有著脫俗和行事光明磊落的高尚品質,這不正是梅花悠然于世的品質的應證。兩人在機緣下相識,成就了流傳千古的《梅花三弄》,被后世傳為佳話。《梅花三弄》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其表達的主題也發生了一些改變。恒伊運用笛子演奏出的三弄梅花調,高妙絕倫,后來被唐人顏師古改為古琴曲,古琴曲《三弄梅花》從結構上看依然保留著清商樂的風格,在開始有一段被稱作“和”的引子,在結尾部分又有一段被稱為“送”的尾聲或者被稱作“送歌旋”,每個段落樂曲的尾句均為重復等。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即便《梅花三弄》是由笛曲發展而來,但是在經過眾多名流人士的移植和改編,形成了多種版本。而湯良興先生根據古曲《梅花三弄》改編成琵琶曲,依然表達著梅花堅貞不屈、傲雪凌霜的高尚品質和節操[1]。
二、琵琶曲《梅花三弄》的音樂內涵分析
要想更好地演奏《梅花三弄》這首琵琶曲,其前提是能夠準確的把握該作品的音樂內涵,作為琵琶演奏者,必須先對其進行深入探究和反復斟酌,牢牢把握作品的意蘊,通過分析該作品,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琵琶曲《梅花三弄》的音樂內涵:
(一)琵琶曲《梅花三弄》的音樂風格
就類型來看,《梅花三弄》屬于琵琶曲中的文曲,而琵琶文曲的特點在于運用左手的技法,主要是以抒情為主,因此整個樂曲的格調輕松、細膩、優雅,具有很強的傾訴性和概括性,從曲調風格上分析,琵琶文曲主要以寫意和抒情為主,常常通過簡單動人的旋律或者清新優美的曲調,來表達出演奏者內心訴求和令人向往的意境。因此琵琶文曲格調特點便是注重寫意性和抒情性,后者主要指的是通過概況性的手段來刻畫出深邃的意境,進而讓觀眾由于身臨其境地融于琵琶的藝術境界中,而后者則重點深入挖掘和表達人內心的思想感情。
(二)琵琶曲《梅花三弄》的音樂表現
1.琵琶曲《梅花三弄》的樂曲結構。就結構上分析,琵琶曲《梅花三弄》比古曲更為簡單,并且旋律也有一定程度的縮短,古曲《梅花三弄》共包含272個小節,而琵琶曲《梅花三弄》僅有118個小節,以引子部分為例,琵琶曲中僅僅只有短小3小節,而古琴曲卻共26個小節。該曲樂的第一段乃全曲的引子,整段音調親切且優美,節奏平緩且舒緩,音色渾厚,跟后面段落的跌宕起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接下來在該曲樂的第二部分則營造出了另一種境界,該樂段主要通過一系列快節奏,描繪出風雪交加的天氣,展現了動態的畫面,以此來烘托出梅花傲立風雨中的形象。針對靜態梅花這部分主要運用了循環再現的演奏技巧,也就是將“三弄”作為核心,伴隨著三次呈現主題,通過運用清澈透明的泛音配以穩健有力的附點節奏以及莊重濃郁的聲音色彩,讓聽眾猶如看到一陣微風吹來,梅花輕輕搖曳的情境,畫面恬靜而莊重,營造出了一種細膩的音樂境界,讓聽眾聽后余音繞梁,不絕于耳。相反,對于動態部分梅花的展現主要是通過音調和節拍的變化跟上一段之間的鮮明對比,旋律起伏較大,節奏剛勁有力,在展現梅花迎風斗雪的堅毅形象的同時,將全曲推向了高潮。三次出現主弦律,全部采用清澈透明的泛音,而三次出現曲調,就好似古詩詞中的反復吟詠,讓人印象深刻。
2.琵琶曲《梅花三弄》技巧表現。該曲充分運用了文曲的常用演奏手法,通過拉、推、吟、打、揉、擻、帶、泛音、輪指等展現了該樂曲的意境。在左右手指法中使用了不同類型且具有變化性來控制力度和音色,通過兩者的交錯配合共同展現了《梅花三弄》的內在情感。其中最明顯的是在運用琵琶演奏該樂曲時,通過重點模仿古綽、注音奏法、同音異弦的演奏方法,將琵琶曲的韻味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但是就旋律表現上分析,琵琶曲和古曲也存在很大的差異[2]。例如:古琴曲的《梅花三弄》全部都是應用泛音來演奏的,但是在琵琶曲《梅花三弄》的“一弄”即第四至二十四小節中均沒有照搬古琴的泛音演奏方法,而是運用的是琵琶文曲的演奏技巧,有虛有實,虛實結合,如:譜例1。
該樂譜生動地刻畫出了梅花不僅有傲立風雪的品質,而且還有斗志昂揚的精神,“嚴寒傲雪齊開,天晴滿園春來,千枝百態,香風沁飄天外!”
三、琵琶曲《梅花三弄》演奏技巧
為了達到運用琵琶演奏出古琴神韻的目的,在琵琶曲中運用了大量的綽、注滑品來模仿古琴中的綽和注韻味。雖然對于琵琶而言,綽、注滑品難度較大,運用的效果也不顯著,但是只要適當配合其他手法技巧,便可以讓其聽起來更有古風。歸納起來,琵琶曲《梅花三弄》主要應用了以下演奏技巧:
(一)泛音演奏技巧
該曲的泛音演奏屬于自然泛音奏法,具有古琴的古樸韻味,在演奏時可以將右手壓點弦角,讓泛音更有厚度,還可以通過右手手腕的“提”腕動作賦予泛音靈動。在此曲的57-72小節的主旋律是將高把位演奏出一段長泛音,但是音量不可過高,發音應該短促,音色要清晰且飽滿,這樣才能更好的展現梅花的清新秀麗和花朵迎風搖曳的動態美。在樂曲結尾部分的泛音音色應該清透玲瓏,讓聽眾猶如站在遠處觀察梅花,內心猶然升起對梅花的贊美[3]。
(二)綽注演奏技巧
琵琶的綽和注其實屬于一類通過滑品產生的滑音,由于琵琶的品味較高,因此滑品難度較大,所以在滑品時需要將手指一直按緊弦,手腕(把位)和手指應該同步動作。要想滑品松緊自如,需要經常練習。另外,滑音棱角性應該鮮明,特別是不可一帶而過的節奏,要保證節奏穩健,對于把位的綽注音應該厚重且不笨拙。
(三)同音異弦演奏技巧
對古琴而言,同音異弦的演奏技巧非常常見,琵琶曲中也有所應用。例如:《梅花三弄》的開始引子部分十分緩慢,彈雙音應該有擺上去的感覺,出音應同步,不可太響,如譜例2在八度綽和注出音應該同步。
(四)虛實演奏技巧
在琵琶曲《梅花三弄》的演奏中,應該把握中樂曲旋律中各個位置的“虛音”和“實音”表現的不同意境,進而演奏時控制好左手和右手的力度、音色、速度等,特別是運用左手連續推拉吟揉時,需要每個音均具有較好的平衡感和均勻感。演奏者不僅要表現出白茫茫的世界跟紅梅競相開放的強烈的“白”和“紅”的對比,還應該展現出強烈的“動”和“靜”的空間對比,將琵琶的藝術魅力充分展現出來[4]。
四、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高雅的《梅花三弄》用它獨有的藝術魅力和鮮明的音樂形象,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它不僅在古琴和琵琶曲上演奏,并且還被逐漸改編成了鋼琴獨奏曲、民樂合奏曲等,這些都充分應證了這首古老的樂曲永恒且燦爛的藝術生命力,在音樂史上永遠散發出獨特的藝術光彩。
參考文獻:
[1]劉一洋,阮瓊剛.鋼琴曲《梅花三弄》的文化意蘊分析[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04):57-60+72.
[2]賈曉光.古琴曲《梅花三弄》的文化意蘊與藝術特征[J].蘭臺世界,2014,(08):105-106.
[3]尹靜靜.《梅花三弄》的音樂形象美[J].飛天,2012,(06):57-58.
[4]張帆.《梅花三弄》音樂中的文學意境[J].長城,2013,(08):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