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宇
摘要:隨著現代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互聯網信息技術已經覆蓋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其中包括企業、教育、生活等方面中。在教育中,互聯網的發展也促使了相關教育課程的創新和改進,其中又特別是音樂教學課程的創新,隨著現代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追求音樂質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也促使了相關音樂教學機構對于音樂基礎設施進行了改革,主要是依靠現代發展互聯網相關技術的運用,以此提升音樂教育的質量水平。
關鍵詞:互聯網 音樂教育 教育質量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07-0113-03
現代互聯網的發展背景下,對于高效學生最大的影響就是通過網絡渠道進行對相關資料的獲取和學習,在現代網絡在高校學生中的運用范圍覆蓋最廣,因此也可以說網絡是促進學生進行學習的工具。在網絡的發展下,對于音樂教學主要是通過改變教學方法和豐富音樂教學內容上進行提升整體音樂教育的質量水平。但是在現代高校對于音樂教學進行改革創新的過程中還是出現了許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對此進行研究和解決。
一、網絡資源在音樂教育中應用的作用
在互聯網發展的背景下,對相關高校進行音樂教育的創新,對此我們首先需要是了解相關網絡資源的利用對于高校進行音樂教育所帶來的好處進行了解,以此可以更好的根據相關高校的具體情況對此進行有效利用,促進高校音樂教育網絡化的發展。
(一)促使網絡音樂資源更好的應用于音樂教育
促進網絡相關音樂資源的更好利用,主要是由于在現代高速發展的互聯網背景下,相關網絡的主要優勢特點是對于相關資料的收集的豐富性、傳播的廣泛性以及更好的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針對這些網絡發展的優勢特點,對于相關音樂資源進行收集,尤其是一些比較昂貴的音樂資源,比如:孤本的音樂曲譜、音樂設備、音樂教學課件等。相關學校對此進行購買需要花費很多的資金,同時還需要更多的渠道,幾經輾轉才能夠得到相關音樂資源[1]。因此高校對于網絡的有效利用可以對于相關音樂資源實現共享,避免對此重復的投資,造成資本的流失。
(二)提高音樂教師的能力
在互聯網發展的背景下,通過網絡可以對很多的音樂資源進行共享,老師也可以通過這種形式加強對自身音樂教學素養的提高,如:可以觀看一些優秀音樂教師的視頻教學,還可以通過網絡對于相關教學過程中音樂作品資料的全面了解,以及對于相關重點的不同闡述[2]。除此之外,在網絡上音樂老師還可以利用網絡的平臺進行自身音樂知識的不斷培養,進行繼續的深造。在對學生進行音樂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將網絡資源通過多媒體的形式進行對學生的教學。在增強老師自身音樂實力的基礎上,還有效的提升了音樂課堂的質量。
(三)豐富學生音樂素養
學生進行音樂的學習主要是通過對于音樂知識的了解和掌握,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素養和促進其全面的發展。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學生也不再是對于音樂的學習只是通過老師的教學,書本上的相關知識,或是圖書館購買相關的書籍。將互聯網資源應用到音樂教學中,學生直接通過網絡就可以將相關的音樂資料進行快速的收集,并且在學習已有的知識的基礎上,還可以對音樂范圍和領域進行拓展,通過對不同國家的音樂類型和風格進行了解和學習,促進音樂學習全面性的發展。
二、網絡資源在音樂教育應用中出現的問題
在互聯網發展的背景下,相關網絡資源在音樂教育中是一把雙刃劍,在其發揮有力作用的同時,也會有不利的情況出現,在網絡發展的背景下,促進現代高校音樂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我們對于相關應用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才能夠在此基礎之上進行相關措施的應用進行有效的改進。
(一)網絡的娛樂性將音樂教育帶偏
現代高校學生對于網絡的運用進行音樂的學習,隨著網絡發展中的娛樂性,出現在網絡上的音樂內容多數是具有娛樂性質的內容,對于學生進行規范的音樂學習造成阻礙。如:網絡上進行鋼琴曲目的彈奏,我們知道鋼琴曲主要是表達音樂情感的內容,通過彈奏進行表達,但是在網絡上多數是相關鋼琴技藝的展現,通過手腳合用的方式進行彈奏。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主要是培養自身的審美意識和自身素養,通過對于不同曲目的研究和將曲目中所表達的情感進行展示的發現逐漸培養音樂素養的過程,而不是將它當作為一門雜技藝術,在本質上將音樂扭曲,長此以往,學生漸漸迷失其中。
(二)老師對于音樂資源的尺度把握不準確
在互聯網發展的背景下,對于網絡資源在音樂教育應用中出現的另一問題是音樂老師對于音樂資源的選擇尺度把握不夠準確,主要體現在,我們知道貝多芬的鋼琴曲在音樂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為難度較大的曲目,學生進行學習時造成困難,有的學生的基礎相對較差,對于曲目的選擇需要相對簡單一些,才能夠把難度控制在可以適應的范圍內[3]。就像是小朋友,他才開始會爬,但是你要他進行走路,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老師在進行相關曲目或是資料上不要一味地追求高難度的音樂學習。因該從學生實際的情況出發,綜合考慮,以此提升音樂教育質量。
(三)網絡資源開發利用不完全
對于音樂教育過程中網絡資源利用不完全主要體現在音樂教學的方式上。有效的教學方式的運用在學生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上述中講到的對學生進行難度較高的音樂曲目的學習,造成學生對此進行學習困難,在學生的過程中不但不會引發學生對此學習的興趣,在整體的音樂課堂中還會呈現出枯燥乏味的直觀印象。音樂老師對于所學的音樂知識研究掌握到不充足,造成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中講解不清楚,學生對此理解困難,除此之外,老師針對教學的內容和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沒有改變教學方法,對此進行優化,造成音樂教育質量的降低。
三、網絡音樂教育模式的構建
在對網絡資源在音樂教育應用中出現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解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對網絡音樂教育模式的創建,這種在互聯網發展背景下建立的音樂教育模式的主要特點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有效資源運用到現代高校音樂教育的教學中,同時對于相關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和優化,以此促進現代音樂教育的質量提高和有效發展。
(一)利用網絡優勢,整合有效資源
我們知道網絡發展的最主要的優勢是,對于相關資料的收集和獲取。由于現代的網絡覆蓋面積的不斷擴大,我們對于相關資料的掌握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此進行收集和利用,以此達到不同資源的共享。因此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網絡對相關音樂資源進行提前的收集,對于在音樂課堂上所要講述的具體內容進行提前的準備,對于其中需要補充的地方進行及時的補充,以此提高音樂教育的教學效益。另一方面是通過網絡對其他高校音樂課堂教學模式或是國外音樂課堂的教學方式進行學習和研究,并且根據自身教學的情況和學生的音樂學習的實際情況出發,對于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和優化,以此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在此基礎上利用網絡資源進行音樂教育活動的展,利用現代網絡的優勢開展情景化相關的教學方式以此促進音樂教育模式的創新和運用,從而提升高校音樂教育質量。
(二)利用網絡平臺,創建有特色的音樂教育課程
互聯網背景下提升音樂教育質量不但需要利用網絡的優勢,整合網絡有效的資源還需要利用相關網絡平臺,創建有特色的音樂教育課程,其中有特色的音樂課程主要是通過不同的教學形式所體現的。對于有效的利用網絡這一平臺主要體現在:其一是對于傳統音樂教學模式的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通過老師對于相關音樂知識的講解,學生對此進行記錄的基礎上進行各自聯系,主張的是熟能生巧。而充分利用網絡的平臺對于相關音樂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改變,主要是通過對于現代互聯網發展背景下的多種教學模式的采用[4],如:情景化教學模式、活動性教學模式、問題型教學模式等。對于一些知識如中國的戲曲、戲劇相關知識進行補充等。其二是通過網絡進行對音樂的學習,學生具有更大的自由性和選擇性,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并且在自由的時間里自行對于音樂資料的查詢和音樂類型愛好的培養,從而提升音樂教育的質量。
(三)創設網絡環境,創新學生學習方式
在我國教育環境中,對于相關科目進行學習的方式主要是比較單一性的,主要是通過老師的教導,學生進行學習和作業的形式。對于開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阻礙作用,在整體的學生進行學習中缺乏主觀能動性。針對這種情況,進行創設網絡環境,改變學生進行學習的方式。主要是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老師對于相關音樂知識的學習提前對于相關學習內容進行作業布置,學生利用相關網絡平臺對于相關音樂資料進行收集,通過這種對上課知識的預習學生不但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激發他們進行學習的興趣[5],而且還能夠在進行資料的收集過程中體會音樂的價值。其次是現代高校的大學生已經通過不斷的學習和自身的發展已經具有自主對于相關知識學習的能力,不需要老師時時刻刻對此進行有效的監督,老師借助于現代發展的互聯網平臺,如微信群或者是QQ群的形式為學生創建一個共同交流的平臺,對于相關知識和問題進行討論,以此完成學習內容。
基于對互聯網發展背景下如何提升音樂教育質量的研究,對此進行研究主要是通過對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平臺的利用對于音樂教育的作用和在應用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了解和分析,最后根據相關高校的實際情況對于互聯網技術和平臺進行有效的利用,以此提升音樂教育質量。對于互聯網相關技術和平臺的利用也是現代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趨勢,但是互聯網發展進行有效利用它本身就具有雙面性,因此在進行應用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對此進行正確的判斷。
參考文獻:
[1]楊曉紅.淺談如何提升音樂教育質量[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92):127.
[2]趙艷.音樂教師素質教育質量提升策略探微[J].教育與職業,2013,(30):86-88.
[3]黃麗嫦.提升當前初中音樂教育質量之策略探討[J].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06):57.
[4]丁晶.如何有效提升高校音樂藝術教育質量[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2):95-97.
[5]武沂冬.新形勢下高校鋼琴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應對策略[J].文藝生活2015,(06):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