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麗冬
(遼寧省鐵嶺縣中心醫院皮膚科,遼寧 鐵嶺 112000)
復方氟米松軟膏外涂治療神經性皮炎、慢性濕疹的有效性與安全性評價
閆麗冬
(遼寧省鐵嶺縣中心醫院皮膚科,遼寧 鐵嶺 112000)
目的 探討復方氟米松軟膏外涂治療神經性皮炎、慢性濕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隨機選取80例神經性皮炎以及慢性濕疹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醋酸曲安奈德軟膏治療,觀察組采用復方氟米松軟膏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2周后的效果。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皮損積分、皮損面積積分、瘙癢程度積分,苔蘚化程度積分以及總積分都明顯較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治療,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為72.5%。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5.0%。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具有明顯的優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復方氟米松軟膏外涂在治療神經性皮炎、慢性濕疹中具有明顯的療效,能夠快速緩解患者的癥狀,安全性高,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神經性皮炎;慢性濕疹;復方氟米松軟膏;有效性;安全性;評價
神經性皮炎和慢性濕疹作為皮膚科常見的兩種皮膚疾病,其發病機制復雜,伴有劇烈瘙癢和反復發作的特點[1]。臨床中治療一般采用糖皮質激素為主,但暫可緩解患者的癥狀,復發率較高。臨床研究中還發現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容易導致患者色素沉著、毛細血管擴張等,抑制患者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產生[2]。為了探討神經性皮炎和慢性濕疹有效的治療方式,現選取80例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遼寧省鐵嶺縣中心醫院收治的80例神經性皮炎以及慢性濕疹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年齡15~60歲;慢性濕疹診斷標準:患者皮膚增厚,呈棕紅色或者淡灰色,浸潤性,表面粗糙或者苔蘚變樣。上覆有少許的糠秕樣鱗屑,劇烈瘙癢。神經性皮炎診斷標準:丘疹呈現淡紅或者黃褐色以及正常皮色的栗粒到綠豆大小。皮損十分局限,皮損總面積不超過體表的10%,無真菌、病毒感染現象。排除標準:皮疹為與皮膚褶皺處如外因部位等;皮損局部有液體滲出,并且伴有真菌或者細菌、病毒的感染;伴有嚴重的心腎功能不全以及患者嚴重的免疫系統性疾病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療方式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15~55歲,平均(42.3±1.2)歲。其中慢性濕疹患者23例,神經性皮炎患者17例,病程(18.6±2.5)周。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15~50歲,平均(42.9±2.8)歲,其中慢性濕疹患者21例,神經性皮炎患者19例,病程(18.9±1.5)周。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醋酸曲安奈德軟膏外涂進行治療,醋酸曲安奈德軟膏(江蘇亞邦強生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1746)外用,一日2~3次,涂于患處,并輕揉片刻。觀察組患者采用復方氟米松軟膏治療,復方氟米松軟膏(香港澳美制藥廠,HC20100009)將軟膏以薄層涂于患處,依癥狀每日1~2次。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
1.3.1 皮損程度 0分:為皮損消失;2分:皮膚表面出現紅斑和丘疹與皮膚表面略高;3分:皮膚表面出現紅斑和丘疹明顯高于皮膚表面,觸感較硬;4分:皮膚表面潰瘍、糜爛并伴有液體滲出,明顯結痂[3]。
1.3.2 皮損面積 0分:表面皮損明顯消失;2分:皮損面積減少60%~90%;3分:皮損面積減少30%~59%;4分:皮損面積無明顯的變化或者減少的程度低于30%。
1.3.3 瘙癢程度 0分:患者無任何的瘙癢現象;2分:皮膚瘙癢不明顯,對學習和工作無任何的影響;3分:瘙癢嚴重并且具有陣發性,對患者的學習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響;4分:劇烈瘙癢,患者難以忍受,承受著極大的痛苦。每天瘙癢的頻率高于8次。
1.3.4 苔蘚化程度 0分:表示患者未出現苔蘚化,2分:表示皮膚苔蘚化的程度較輕;3分:表示苔蘚化的程度為中度;4分:苔蘚化的程度較為嚴重。
1.3.5 療效評價標準 痊愈:治療前后患者的總積分超過90%;顯效:治療前后患者的總積分減少70%~90%;有效:治療前后患者的總積分減少30%~70%。無效:治療前后患者的總積分減少低于30%。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用SPSS16.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癥狀積分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皮損積分、皮損面積積分、瘙癢程度積分,苔蘚化程度積分以及總積分都明顯較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癥狀積分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癥狀積分比較(±s)
P值0.000 0.000 0.000 0.000 0.000組別皮損積分皮損面積瘙癢程度苔蘚化程度總積分觀察組(n=40)1.01±1.10 1.23±1.12 1.21±1.01 1.01±0.01 4.35±2.34對照組(n=40)3.14±2.11 3.23±1.97 4.99±2.12 3.75±2.38 8.24±4.21 t值5.661 5.581 10.180 7.281 5.108
2.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經過治療,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為72.5%。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5.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慢性濕疹、神經性皮炎作為皮膚科常見的兩種難治性皮膚病,臨床中治療主要使用糖皮質激素,但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能夠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引起毛細血管的擴張,對抗表皮細胞增生以及降低增生性皮膚病細胞增值具有很強的作用。外用的激素制劑雖然見效快,但容易復發。有國內的學者研究了207例濕疹患者,對患者的皮損處進行真菌檢驗,發現細菌的檢出率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數量均高于正常皮膚。因此在治療神經性皮炎以及慢性濕疹時不僅要使用外用的糖皮質激素,還要對患者進行抗感染治療[4]。
復方氟米松軟膏含0.2%匹伐氟米松以及3%的水楊酸,是一種有效的外用糖皮質激素復方制劑,氟米松中C-21位上三甲基團的引入能夠讓氟米松在低濃度下產生很強的藥效,且還具有抗菌和消炎的作用。藥物中3%的水楊酸能夠松解剝落角質層,對細胞間的粘結物具有溶解的作用,并且能夠減少角質層間額黏著,主要的作用機制是通過降低角質層的PH值從而提高水和作用和軟化作用促進角質層的松懈和脫落,進而將糖皮質激素進入到皮膚的深層次中,進而發揮自身的藥效[5]。據相關研究顯示,與水楊酸并用的糖皮質激素能夠提高藥物的穿透性,減少激素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同時水楊酸還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復方氟米松軟膏外用進行治療,經過治療后患者的癥狀總積分明、臨床總有效率與對照組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也說明了復方氟米松軟膏在治療神經性皮炎和慢性濕疹中的強大療效和安全性。
綜上所述,復方氟米松軟膏外涂在治療神經性皮炎、慢性濕疹中具有明顯的療效,能夠快速緩解患者的癥狀,安全性高,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趙文.中西醫結合治療神經性皮炎46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9):150-151.
[2]戴江.復方氟米松軟膏與丁酸氫化可的松軟膏治療慢性濕疹和神經性皮炎效果比較[J].中國基層醫藥,2013,20(14): 2188-2189.
[3]曾祥悅,張健平.0.1%他克莫司軟膏與帕羅西汀聯合治療神經性皮炎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16):132.
[4]吳高明.復方氟米松軟膏在治療神經性皮炎與慢性濕疹的臨床應用及療效[J].醫學信息,2015,28(22):76-77.
[5]毛治芳.心理干預對神經性皮炎療效的影響[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3,27(2):156-15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