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萍
(贛州市腫瘤醫院,江西 贛州 341000)
肺癌患者行圖像引導放射治療的護理
王麗萍
(贛州市腫瘤醫院,江西 贛州 341000)
目的 探討肺癌患者采用圖像引導放射治療臨床護理。方法選取肺癌患者60例,均采用圖像引導放射技術治療,依據數字表抽取法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常規護理干預與個性化、整體護理干預效果展開對比。結果兩組放療均順利完成,觀察組不良反應率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臨床收治的肺癌患者,在行圖像引導放療過程中,重視個體化、整體全面的護理干預實施,可降低不良反應率,改善遠期生存質量。
肺癌;圖像引導;放射治療;護理
肺癌是臨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類型,其發病率和死亡率近年呈顯著上升趨勢,對全球人類健康均構成了嚴重威脅。目前,隨著醫療科技迅猛發展,部分肺癌具可治性,治療方案多樣,其中圖像引導放射治療技術因其精確性、先進性特點,在本病治療中成效顯著,有效規避了三維適形放療(3DGRT)和調強放射治療(IMRT)引發的腫瘤脫靶和正常組織超劑量照射等不足,具較高安全性[1-2]。但患者受疾病本身和對圖像引導放射治療認知缺乏的影響,仍有嚴重心理、生理障礙,對護理質量有更高的要求。本研究就整體、全面的護理在肺癌行圖像引導放射治療中的作用展開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肺癌患者60例,均經細胞學或病理組織學確診。采用數字表抽取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50~74歲,平均(47.5±4.5)歲;小細胞肺癌10例,低分化鱗癌8例,高分化鱗癌7例,低分化腺癌5例;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50~73歲,平均(47.1±4.9)歲;小細胞肺癌11例,低分化鱗癌7例,高分化鱗癌8例,低分化腺癌4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均經細胞學或病理學檢查確診;Ⅲa期及Ⅲb期;預計生存期≥3個月,年齡≤75歲;放療劑量≥50 Gy;無嚴重心肺功能有障礙。排除標準:病歷資料不完整;即往有胸部放療史;放療同時同步化療。
1.3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放射治療護理方案,包括日常照護、病情觀察等。觀察組重視個性化、整體護理方案的應用,具體步驟如下。
1.3.1 放療前健康宣教 圖像引導放療與三維適形放療等有別,其在放療前,需經CT掃描定位,再行照射操作,擺位、驗證、放射治療用時均較長,對患者配合度有更高要求。護理人員需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精確的放療工作流程、治療方法、CT模擬定位時配合要點。可采用PPT宣教方式,使患者對放療中配合體位、步驟有直觀了解。向患者明確每次放療時驗證治療靶區為圖像引導放療優勢,可保護正常組織,降低放射性損害,進而消除患者顧慮,增強配合依從。
1.3.2 放療時心理干預 受疾病本身和放療操作的影響,患者多有抑郁、悲觀情緒,護理人員需做好其社會文化背景及心理特征評估,由淺入深宣教,鼓勵患者積極配合,促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并給予情感支持,講解同類型成功治療病例及科室醫技水平,增強患者信心,確保治療順利進行。
1.3.3 不良反應干預 (1)照射野皮膚護理:肺癌患者因機體虛弱,多需臥床休息,加之受照射面積等因素影響,皮膚暴露不充分,通風不佳,易引發損傷。需做好健康宣教,如強調穿低領開衫、吸濕性強、寬松、棉質內衣;不可在照射野區域皮膚涂抹刺激強的藥物和堿性肥皂;局部禁粘貼膠布,禁用暖具或冰袋,保持干燥清潔,外出時,防范暴曬、風吹。(2)飲食指導:放療患者多有嘔吐、惡心、食欲不佳等不良反應,飲食需依據放療反應調整。初始7~10 d,飲食宜清淡;放療中期宜選取易消化食物,禁油膩和辛辣,防止便秘;結束放療后注意合理搭配飲食,以高維生素、高熱量、高蛋白、低脂為主,以增強機體免疫力,加快病體康復進程。同時,需多飲水,每天>3 000 mL,以增加尿量,促破裂、死亡的腫瘤細胞釋放的大量毒素排出,降低放療反應。(3)血象觀察:放療可引發骨髓抑制,降低血象,進而引發感染。護理人員需對外周血象變化密切觀察,血小板低于70×109個/L,白細胞低于3×109個/L時,放療需暫停,取升壓藥物應用。為防交叉感染,需減少陪護,定時開窗通風,注意休息。每周檢查一次血常規,防范感染,依據需要,加強保護性隔離。
1.3.4 家庭和社會支持 取得家屬配合,給予患者更多關愛,激發其熱愛生活的勇氣。針對家庭經濟困難者,可啟動社會力量予以幫扶,打消患者顧慮,全面投入到康復中來。
1.4 指標觀察 (1)記錄兩組圖像引導放射治療完成情況;(2)對比不良反應發生率;(3)生活質量評定:應用健康測量量表(SF-36)評估[3],共含36個條目,涉及生活滿意度、健康指數、社會功能、情感職能4個因子,每個0~100分,分值越高,效果越好。
1.5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用SPSS13.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及不良反應情況 兩組圖像引導放療計劃均順利實施,觀察組僅交叉感染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對照組照射野皮膚損傷4例,交叉感染2例,便秘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生活質量評估量表生活滿意度、健康指數、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

表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生活滿意度健康指數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對照組(n=30)65.4±19.4 33.1±10.4 53.2±17.3 61.5±25.2觀察組(n=30)89.3±14.7a57.9±14.2a69.9±11.5a87.9±16.3a
近年來,醫療科技發展成就卓著,放療技術也隨之日趨完善,已可精確定位、計劃和精確治療。本研究應用的圖像引導放療技術是將影像設備與放射治療機結合,治療前對影像學信息采集,確定治療靶區與計劃靶區一致,后應用影像學技術,增強放射治療劑量對機體腫瘤組織的適形度,進而達到防范正常組織并發癥,提高腫瘤局部控制強度的效果,對改善患者預后意義顯著。
放療中積極開展心理護理,可使患者心態保持平穩,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遵醫依從。后針對放療過程中的風險因素,行照射野皮膚保護、飲食、血象等方面的干預,可減少皮膚損傷事件,增強患者機體抵抗力,防范交叉感染,為獲取良好預后創造了有力條件。另外,動用家庭和社會的力量,給予患者關愛和幫助,可消除患者精神和經濟負擔,提高生存質量。
[1]朱廣迎.放射腫瘤學[M].第2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146.
[2]Afifi K,Anand S,Nallapeta S,et al.Management of endometrial polyps in subfertile women:a systematic review[J].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Gynec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2010,151(2):117-121.
[3]李魯,王紅妹,沈毅.SF-36健康調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性能測試[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2,36(2):10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2.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