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遼寧省榮軍醫院榮管科,遼寧 丹東 118005)
整體化康復護理對冠心病患者護理過程中的作用分析
劉丹
(遼寧省榮軍醫院榮管科,遼寧 丹東 118005)
目的 研究整體化康復護理對冠心病患者護理過程中的作用并進行分析。方法選取冠心病患者162例,以數字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81例。其中觀察組患者給予整體化康復護理,對照組則給常規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非常滿意例數占比以及滿意度分別為53.09%、93.83%,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32.10%、77.78%(P<0.05)。觀察組心電圖改變率為91.36%,顯著高于對照組67.90%,而心前區疼痛以及呼吸困難發生率分別為18.52%、20.99%,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44.44%、48.15%,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整體化康復護理能顯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癥狀,減輕患者痛苦,有效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安全性好,值得臨床推廣。
整體化康復護理;冠心病;滿意度;心功能指標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高,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問題越發嚴重,從而使得心臟病的發生率也有明顯的上升趨勢。冠心病屬于心臟病的一類,若是不給于患者及時有效的治療,任由病情持續發展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鑒于此,本文通過研究整體化康復護理對冠心病患者護理過程中的作用并進行分析,得出一些。結論,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3年2月~2016年1月遼寧省榮軍醫院進行治療的冠心病患者162例。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冠心病診斷標準。以數字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81例。觀察組男52例,女29例,年齡33~75歲,平均(55.6±6.5)歲,病程(3.2±1.4)年。對照組男51例,女30例,年齡34~77歲,平均(55.8±6.7)歲,病程(3.4±1.3)年。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的護理措施進行治療。觀察組則給予整體化康復護理治療。具體方法如下,(1)心理護理:醫護人員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語氣盡量溫柔和藹,盡可能地取得患者的信任,了解患者內心的真實想法,對患者提出的疑惑進行正確積極的指導;多關心患者日常生活,若患者出現劇烈胸痛情況時應保證有護理人員在其身邊進行照顧;同時向患者詳細講解CCU的環境以及監護儀的作用,增加患者戰勝病魔的信心,告知患者不良情緒可能會導致心臟負荷以及心肌耗氧量增加等不良反應,對病情的控制有一定的影響;不能當著患者的面討論病情,避免引起患者的情緒變化。(2)飲食護理:叮囑患者及其家屬多吃低鹽低脂、富含維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食物,多進新鮮蔬菜以及水果,禁止服食辛辣、過冷或過熱的食物,遵從少食多餐原則;就餐環境應該選擇安靜、清潔以及舒適的地方。(3)用藥護理:耐心指導患者學會自主服用藥物;正確指導患者根據自身情況以及以往經驗在出現先兆癥狀時可以自行服藥或休息。(4)康復護理:叮囑患者適當運動,且在運動前要保證情緒淡定、不宜飽餐、盡量保證穿戴容易散熱、避免運動過度。
1.3 療效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滿意度以及心功能指標。其中滿意度采用自制滿意度評分調查表,對所有病患進行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心理、生活、情感以及效果等20個問題,統計患者滿意的題數。≥18個記為非常滿意,12~17個記為一般滿意,<12個記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非常滿意例數占比以及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病患滿意度對比
2.2 兩組心功能指標對比 觀察組心電圖改變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而心前區疼痛以及呼吸困難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功能指標對比(%)
心腦血管疾病一直以來都是全球疾病中導致人類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其中冠心病死亡人數有著明顯的上升趨勢。目前,臨床上主要的治療手段是給予患者相應的護理干預,但常規的護理方案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我國近幾年在針對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護理方面得到了不小的發展,且康復專家們經過商討以及深入探究制定了一系列冠心病康復護理方案[2]。其中整體化康復護理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手段開始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上,且效果明顯。
本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非常滿意例數占比以及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這與趙微燕等人的報道相一致[3],表明整體化康復護理效果較好,更加容易被患者接受并認同。此外,觀察組心電圖改變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而心前區疼痛以及呼吸困難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這符合王婷等人的報道[4-5],說明整體化康復護理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患者痛苦。究其原因,本文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整體化康復護理是針對患者自身具體情況制定的合理護理方案,具有防止患者機體不活動的衰弱效應作用,同時有效增強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從而將心率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此種護理方案還具有提高患者氧氣的輸送功能,從而使得患者每分鐘吸氧量增加,還具有降低患者體內兒茶酚按濃度的作用,進一步改善外周血管的緊張度,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并促進側支循環的形成,顯著減輕了患者心臟負荷,減少心肌耗氧量,最終達到改善心功能。康復護理中患者可通過有效的鍛煉改變冠狀動脈的口徑,對心臟各部位的血流供應進行改善,同時能顯著減少脂肪斑塊的出現;康復鍛煉具有改善血液粘稠度的作用,從而增強了血液纖溶系統的活性,使得制止異常代謝問題得到解決,有效控制血壓穩定。此外,心理護理能有效抑制患者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的發生,改善患者精神緊張情況,增加了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促使患者治療依從性提高,有助于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整體化康復護理能使得患者身心處于極佳的狀態,安心接受治療,從而有效控制病情的發展,促進了早日康復,值得臨床推廣。
[1]唐福愛,季金枝.臨床路徑對出院冠心病患者心臟康復效果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3):526-527.
[2]馬士容.PCI圍術期舒適護理對冠心病患者心理狀態及預后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15,13(11):1866-1868.
[3]趙微燕,吳赟,張玉燕,等.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整體化護理的療效觀察[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3,27(2):106-107.
[4]王婷,陸萍靜,柳曉,等.冠心病患者心臟康復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5,30(21):106-109.
[5]婁麗萍.護理干預在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34):88-8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