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和榮,王磊
(襄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湖北 襄陽 441000)
內鏡下粘膜切除術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治療中的應用
周和榮,王磊
(襄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湖北 襄陽 441000)
目的 探討內鏡下粘膜切除術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患者120例,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行傳統(tǒng)外科手術,研究組則行內鏡下粘膜切除術治療。結果 治療后,研究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對照組為(139.32±22.31)mL,研究組為(81.06±17.16)mL;手術時間:對照組為(104.59±22.46)min,研究組為(78.27± 15.82)min;平均住院天數:對照組為(18.3±2.6)d,研究組為(8.7±2.2)d;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照組達26.7%(16/60),研究組為3.3%(2/60)。對比兩組患者各指標,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中選擇內鏡下粘膜切除術治療方案相比于傳統(tǒng)手術更具有更顯著的療效,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應用。
內鏡下;粘膜切除術;早期食管癌;癌前病變
近年來,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的患者數逐漸呈上升趨勢,藥物治療難以取得明顯的效果,大多數還是需要通過手術治療[1]。雖然外科手術適應證比較廣,可是術后康復時間長、創(chuàng)傷大。近幾年來,臨床上逐漸引入了微創(chuàng)手術的概念,內鏡下粘膜切除術這種微創(chuàng)術已在廣泛開展,手術適應證慢慢擴大,越來越得到患者認可[2]。我院通過內鏡下粘膜切除術治療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患者癥狀得到明顯改善,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1年5月~2013年2月襄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60例。對照組男28例,女32例,年齡45~76歲,平均(62.4±8.3)歲,2例鱗狀細胞癌,45例鱗狀上皮重度異型增生,13例中度異型增生;研究組男30例,女30例,年齡43~77歲,平均(63.6±9.2)歲,3例鱗狀細胞癌,42例鱗狀上皮重度異型增生,15例中度異型增生。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療前1個星期囑咐患者停止服用對凝血功能有影響的藥物,常規(guī)檢查血常規(guī),凝血酶原時間及上消鋇餐造影的檢查,至少禁食1天。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外科手術。研究組實施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治療。采取全身麻醉取左臥位,具體措施如下:內鏡下利用碘染色來確定病變位置,在病灶周圍6 mm處用氬氣刀標記出病灶區(qū)域。在病變處黏膜注射生理鹽水、亞甲藍-腎上腺素,保證充分隆起黏膜。然后實施圈套電切術,按照病灶大小選擇切除次數。
1.3 療效評價標準[3]臨床療效的評估標準。顯效:由治療前的重度不典型轉為正常、單純或者輕度異性增生;有效:轉為中度不典型增生;無效:轉為鱗狀細胞癌或原位癌,出現嚴重的并發(fā)癥,需進行再次手術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1.67%,明顯高于對照組71.67%的治療總有效率,數據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患者臨床情況的比較 研究組患者較對照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及住院天數顯著減少,數據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情況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情況的比較(±s)
P值<0.01 <0.01 <0.01項目術中出血量(mL)手術時間(min)住院天數(d)研究組(n=60)81.06±17.16 78.27±15.82 8.7±2.2對照組(n=60)139.32±22.31 104.59±22.46 18.3±2.6 t值16.034 7.421 21.833
2.3 兩組患者術后情況的比較 研究組1例出血,1例發(fā)熱,對照組5例出血,3例穿孔,6例發(fā)熱,2例食管狹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情況的比較
食管癌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癌前病變中,輕度及中度異型增生為不穩(wěn)定群體,能夠雙向轉歸,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傳統(tǒng)的外科手術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創(chuàng)傷大,術后恢復期長。近幾年,選取內鏡下粘膜切除術治療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較為廣泛[4],這種方法簡便有效,對患者身體傷害明顯降低,且大大減少了手術費用,是患者最愿意接受的方法。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對醫(yī)師的實際技術操作水平有較高要求[5-6],尤其是多塊切除單一病變情況下。切除每處部位時均需先黏膜下注射,再將套圈器放置好操作難度比較大,需要謹慎對待。另外,密切觀察患者心率、血壓及胸痛等癥狀的變化,盡可能減少發(fā)生出血及穿孔、食管黏膜松解等并發(fā)癥,提高手術療效。該方法常伴有出血穿孔、發(fā)熱等并發(fā)癥,其中穿孔是最為嚴重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一般為0.2%~6.0%,治療期間需要配合有效的護理措施緩解并發(fā)癥的出現。
本研究結果表明,采取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治療的有效率、出血量,手術時間,并發(fā)癥等情況均顯著優(yōu)于傳統(tǒng)手術。由此可知,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治療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療效十分顯著,具有并發(fā)癥少,可減少對重要臟器的損害,安全可靠,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等優(yōu)點,值得臨床借鑒應用。
[1] 孫陽,馬建,黃榮忠.食管癌早期診斷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10):248-249.
[2] 包郁,孫曉濱,黃潔.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治療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J].腫瘤預防與治療,2010,23(6):470-472.
[3] 武育衛(wèi),彭貴勇,胡文華,等.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變超聲內鏡診斷及內鏡下食管黏膜切除術的臨床研究[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1,20(9):785-788.
[4] Park YM,Chn E,Kang HY,et a1.The effectiveness alld safety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etion compared with endoscopic nlueosal表明 resection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 an(t metaanalysis.Surg Endose,20l1,25(8):2666-2677.
[5] 馬用江,王自啟,李靜宇,等.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治療胃食管癌前病變66例臨床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13,10(5):44-50.
[6] 王金標,曾思云,馬智勇.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治療胃食管癌前病變35例臨床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2,21(4):36-3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