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本輝
早期康復治療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及生活質量的作用
甘本輝
(豐城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江西 豐城 331100)
目的 探討早期康復治療對于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及生活質量的作用。方法 選取10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使用隨機分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兩組接受不同的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臨床藥物治療以及未經過醫護人員指導的自我鍛煉法,觀察組采用臨床藥物治療結合醫護人員指導下的規范康復訓練,所選患者在入組時與接受治療訓練30天后分別進行相關的功能評定判斷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經過1個月的治療訓練之后,兩組患者的運動能力與生活能力、生活質量都有了一定的改善,觀察組患者在這些方面的改善幅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早期康復治療有利于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肢體功能以及生活質量,具有顯著的效果,是一種值得使用與推廣的康復治療方法。
早期康復;急性腦梗死;肢體功能;生活質量
急性腦梗死患者多數采用藥物或者是手術的治療方法,這些治療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患者的痛苦,一些新技術的運用也使得患者的病死率有了顯著下降,但是總的來說,這種治療方法會導致患者出現較高的致殘率,由此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為了更好地治療這種病癥,實施早期的康復治療是十分必要的,早期康復治療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肢體功能與生活質量,下面具體探討下這種康復治療方法,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4年7月豐城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按照隨機分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齡(61.66±9.51)歲,所選病例神志都清楚,將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蛛網膜下隙出血以及出現有嚴重并發癥患者排除在外。所選取的患者都要接受詳細的神經系統檢查以及頭顱CT或者是MRI檢查,都符合本國在1995年修訂的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會診斷標準。
1.2 康復治療方法 所選病例都接受神經內科的常規藥物治療與電刺激治療法相結合的方法。觀察組在入院的2天后,使用Bobath技術與運動再學習法開展康復運動治療法,具體內容包括:使患者身上的良好的肢體以及各個關節開展被動以及助力運動、主動運動,讓患者在床上翻身運動,橋式運動也是一個非常必要的運動方式,另外醫護人員要讓患者以一種抗痙攣的姿勢體位躺在床上,指導患者開展腕、踝關節的背伸牽張練習,除此之外,還要訓練坐位以及站位,指導患者積極進行邁步訓練與實用步行訓練,每天進行2次,每次訓練保持40~60 min[2]。對照組患者單純地給予電刺激治療,實用電療時,電療為低頻脈沖的電刺激,對患者的偏癱肢體以及腕、踝背位的肌肉進行電刺激,每天電刺激1次,每次時間為30 min,電刺激治療過程中,必要的心理輔導是十分重要的,有助于鼓勵患者樹立自信心。
1.3 療效評價標準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肢體運動功能的改善采用的是簡式Fugl-Meyer(FMA)量表,兩組患者的生活能力與生活質量改善情況使用的是簡化的巴氏指數量表,又稱為BI量表。所選患者在進組時,給予首次評分判定,在入組的30天后,再進行第2次的評定,2次評定都是由同一名康復醫師完成的。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用SPSS16.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訓練后肢體運動功能改善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訓練之后,兩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與治療前有了提高,觀察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改善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改善情況比較(±s)
P值>0.05 <0.05組別入組時30天后觀察組(n=50)41.06±19.45 67.65±21.87對照組(n=50)43.87±22.15 51.01±21.01 t值5.46 15.87
2.2 兩組患者治療訓練后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比較 入組30天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都比治療前有顯著地提升,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狀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比較(±s)
組別入組時30天后觀察組(n=50)28.55±8.20 65.65±9.10對照組(n=50)29.87±8.67 49.65±8.98 t值4.76 17.37 P值>0.05 <0.05
治療急性腦梗死主要是通過藥物或者是手術方法來阻斷其病理過程,對腦部的微循環以及腦部缺血組織進行再灌注,做好腦部血液供給工作,給予神經保護,將還未壞死的缺血性半暗帶區拯救出來,減少對腦部的損傷[3-4]。這些積極的治療措施對患者具有很好的療效,有效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但是如果是單純地藥物手術治療,而不加以康復干預訓練的話,這些患者長期臥床,沒有辦法運動,可能會出現關節痙攣、萎縮現象、心腦血管功能退化等一系列的繼發性殘疾,不利于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急性腦梗死患者由于脊髓不受大腦高級中樞的抑制調節,并且下運動的神經元功能過度地釋放,從而很容易出現肌肉痙攣,肢體難以動作,嚴重的甚至失去運動的能力。因此早期康復治療是非常必要的,采用多種運動療法打破痙攣模式,進而建立起比較協調、完整的正常運動模式,使患者的運動功能效率提高[5-6]。
本研究接受早期康復治療的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能力與生活質量都有了顯著地改善,并且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這種早期康復訓練治療方法是有科學依據的,早期的綜合康復訓練使得腦部的血管在局部建立了側支循環,進而使病灶周圍的腦組織與健側腦細胞功能重建與代償,增強了大腦的可塑性[7-8]。
綜上所述,早期康復治療對于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有效地幫助了患者治療后的康復運動訓練的開展,還避免了長期臥床可能產生的全身性并發癥,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與生活能力,是一種值得使用與推廣的早期康復治療方法。
[1] 宛豐,呂衍文,李鋼,等.早期康復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臨床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2,19 (4):221-223.
[2] 吳頡言,趙康仁,徐平,等.早期康復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運動、肌痙攣及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 2009,17(5):526-529.
[3] 劉軍,徐存理.早期康復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11(10):62-63.
[4] 李建標,何錦照.早期康復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7):157-158.
[5] Liang Rongxian,Liao Renhao,Chen Yanshuang,et al.The clinicalefficacyofearlyrehabilitationfor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by different intervention time was compared with[J].2012, 27(4):287-288.
[6] 蘇廣,陳美燕,鐘慧紅,等.早期康復治療對急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和腦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 28(8):62-63.
[7] 鄧敏玲.康復護理對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障礙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學,2012,18(8):134-135.
[8] 許水平.急性腦梗死早期預后的影響因素[J].當代醫學, 2011,17(28):67-6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