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丹東市第一醫院泌尿外科,遼寧 丹東 118000)
單孔后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術與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效果觀察
王勇
(丹東市第一醫院泌尿外科,遼寧 丹東 118000)
目的 對比單孔后腹腔鏡下輸尿管切開取石術(Less-RU)與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MPCNL)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效果。方法 選取130例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60例和觀察組70例,對照組予以MPCNL治療,觀察組予以Less-RU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結石清除率、住院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肉眼血尿持續時間、術后并發癥等。結果 MPCNL組的手術時間明顯短于Less-RU組,住院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肉眼血尿持續時間、返回工作時間顯著長于Less-RU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結石清除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MPCNL組患者手術后1例患者出現大出血,10例患者出現嚴重感染;Less-RU組患者未出現嚴重并發癥。結論 在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中予以Less-RU治療,患者術后恢復快且能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輸尿管上段結石;經皮腎鏡取石術;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術
輸尿管上段結石是一種常見的泌尿系統結石類型,當前手術取石術仍是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手段[1]。隨著微創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微創手術治療已經成為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的首選治療方式。本研究旨在比較Less-RU與MPCNL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丹東市第一醫院收治的130例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60例和觀察組70例。對照組男30例,女30例;平均(52.28±2.76)歲;結石直徑(13.49±2.76)mm;病程(4.28± 1.21)月。觀察組男36例,女34例;平均(52.32±2.83)歲;結石直徑(13.52±2.73)mm;病程(4.33±1.07)月。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MPCNL組 麻醉方式為腰硬聯合麻醉,取截石位,在輸尿管鏡輔助下將F5輸尿管導管置入,建立人工腎積液。人工腎積液建立后取俯臥位,以B超為引導,建立F18經皮腎通道,然后在經皮腎鏡輔助下,尋找輸尿管上段結石,找到后使用氣壓彈道碎石機將結石擊碎,擊碎后取出結石,留置經皮腎造瘺管和D-J管。術后3 d復查超聲和KUB,觀察到患者無結石殘余后4~5 d將腎造瘺管拔除,若仍有殘石,可根據結石的大小行二期MPCNL或體外沖擊波碎石術。出院4~8 w后將輸尿管內D-J管拔除,出院3個月后予以患腎核素掃描檢查,如有必要可行逆行輸尿管插管造影檢查或KUB。
1.2.2 Less-RU組 麻醉方式為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健側臥位,在其腋中線髂嵴上30 mm處做一切口,切口長約3 cm,采取鈍性分離,到達腹膜后腔,將自制的氣囊置入,同時注入500 mL空氣并留置5 min,5 min后將氣體放出并將氣囊取出,放入自制的單通道穿刺器以建立通道。穿過腹膜后間隙,沿著患者的腰大肌找到結石,將輸尿管切開取出結石,留置D-J管,然后進行間斷縫合。術后2 d內將腹膜后引流管拔除,術后3 d后復查超聲和KUB。出院4~8 w后將輸尿管內D-J管拔除,出院3個月后予以患腎核素掃描檢查,如有必要可行逆行輸尿管插管造影檢查或KUB。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結石清除率、住院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肉眼血尿持續時間、術后并發癥等。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用SPSS20.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效果比較 MPCNL組的手術時間明顯短于Less-RU組,住院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肉眼血尿持續時間、返回工作時間顯著長于Less-RU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MPCNL組的結石清除率為93.33%(56/ 60),Less-RU組結石清除率為94.29%(66/70),兩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出現大出血,10例患者出現嚴重感染;Less-RU組無1例患者出現嚴重并發癥。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效果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效果比較(±s)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比較 MPCNL組患者手術后1例患者
組別手術時間(min)住院時間(d)術后下床活動時間(d)術后肉眼血尿持續時間(d)返回工作時間(d)MPCNL組(n=60) 42.7±13.3 5.5±1.9 4.4±1.4 Less-RU組(n=70) 102.2±26.6 3.4±0.7 1.1±0.5 t值P值-15.32 4.88 12.32 <0.001 <0.001 <0.001 3.8±1.70.7±0.59.19<0.001 13.4±2.87.2±2.49.64<0.001
Less-RU是以RLUL技術發展起來的一種新技術,其手術原則、操作步驟以及療效等均與RLUL相似,其不同點是RLUL技術為多通道操作,而Less-RU為單通道操作,從而使手術操作更具微創性。本研究中MPCNL組和Less-RU組的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且無死亡患者,兩組患者的結石清除率分別為93.33%和94.29%,結果表明MPCNL與Less-RU治療均具有較好的療效。
本研究中,MPCNL組的手術時間明顯短于Less-RU組,住院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肉眼血尿持續時間、返回工作時間顯著長于Less-RU組(P<0.05)。通過臨床實踐,本研究認為對較大體積輸尿管上段結石的治療,Less-RU相對MPCNL,具有一定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MPCNL在結石擊碎時碎片很容易嵌在管壁,如果使用水流沖擊碎石,碎石沖出體外時很容易因為渦流作用的存在從而導致少量結石返流到腎內,最終導致結石的殘留;而Less-RU可以借助腹腔鏡的直視作用進行取石,能較好的克服結石殘留的問題,并且該手術方式有利于保護腎臟周圍的臟器[2]。(2)MPCNL手術過程中必須建立經皮腎通道,這樣會對腎實質造成損傷,甚至引發出血,嚴重者還要行介入栓塞止血治療,甚至切除腎。而Less-RU可以利用經皮腹膜后通道,從而避開血管密集的區域,不易導致出血[3]。(3)MPCNL為保證手術視野的清洗,必須行快速灌注沖洗,這種沖洗直接的后果是導致腎內壓升高,從而導致結石或尿液內的毒素或細菌進入血液,引起膿毒血癥或菌血癥[4]。而Less-RU不需要行灌洗操作,且手術過程中能切開輸尿管,從而進一步降低腎內壓力,能起到預防腎積水并發感染的作用[5]。(4)雖然MPCNL手術僅僅需要建立一個經皮腎小通道就能完成手術,但是由于手術過程中容易引發腎實質損傷、灌洗液外滲等,實際上相當于增加了MPCNL操作的復雜性,從而導致MPCNL組患者的住院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肉眼血尿持續時間、返回工作時間顯著長于Less-RU組。
綜上所述,在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中予以Less-RU治療,患者術后恢復快且能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1] 陳峰,郎云琴,沈蓉.3種微創手術治療復雜性輸尿管上段結石的護理比較[J].中國內鏡雜志,2015,33(1):100-103.
[2] 張俊,南小新,張歡,等.微創經皮腎鏡取石及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術處理輸尿管上段結石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工程,2012,15(8):92,95.
[3] 伍季,李云祥,范俊,等.嵌頓性輸尿管上段結石的兩種微創治療方法對比研究[J].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11,16(4):328-331.
[4] 牛凌衛.經皮腎鏡術和腹腔鏡輸尿管切開術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療效對比[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4,26(2):33-35.
[5] 徐磊,陳弋生,梁朝朝,等.無管化微創經皮腎鏡與后腹腔鏡手術治療嵌頓性輸尿管上段結石的療效比較[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4,32(6):499-50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