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濤
(鞍山市中心醫院藥劑科,遼寧 鞍山 114000)
埃索美拉唑與奧美拉唑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藥效對比分析
于洪濤
(鞍山市中心醫院藥劑科,遼寧 鞍山 114000)
目的 分析埃索美拉唑與奧美拉唑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藥效對比。方法 選取9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根據患者的病歷號尾數奇偶分為甲組48例和乙組50例。甲組患者應用埃索美拉唑進行治療;乙組患者則給予奧美拉唑治療,對兩組患者的療效、癥狀改善結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對比。結果 甲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高于乙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患者癥狀積分低于乙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均較少,且癥狀輕微,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比奧美拉唑,埃索美拉唑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療效更為可靠,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廣和應用。
埃索美拉唑;奧美拉唑;反流性食管炎;臨床藥效;不良反應
反流性食管炎屬于消化系統常見病,具體所指的是胃及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到食管中,引發食管的炎癥性反應。通過胃鏡檢查發現,食管粘膜存在明顯的潰瘍或糜爛,影響到患者的進食[1]。該病的發病機制大多因為食管動力下降以及胃酸反流現象相關,因此治療原則在于恢復胃動力以及抑酸[2]。質子泵抑制劑在反流食管炎的治療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質子泵抑制劑的結構不同,其臨床作用也存在差異。本文主要分析埃索美拉唑與奧美拉唑這兩種質子泵抑制劑對于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鞍山市中心醫院接受治療的9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所有患者均通過胃鏡檢查確診,主要臨床表現為反酸、胸骨后疼痛以及吞咽困難。排除合并有嚴重臟器功能障礙的患者、排除哺乳期和妊娠期女性及存在藥物禁忌癥的患者。根據患者的病歷號尾數奇偶分為甲組48例和乙組50例,甲組中男25例、女23例;年齡20~71歲,平均(45.6±7.9)歲;病程1個月~3年,平均(1.5±0.7)年。乙組50例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21~73歲,平均(46.5±8.4)歲;病程2個月~3年,平均(1.7±0.6)年。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甲組和乙組患者均接受常規的健康指導,囑咐患者戒煙酒、采取低脂和低糖飲食,治療期間避免食用辛辣、刺激和堅硬的食物,并用莫沙必利口服治療,5 mg/次,每天3次。甲組患者應用埃索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46379)進行治療,每次40 mg,每天1次,于清晨空腹狀態下口服;乙組患者應用奧美拉唑(四川新元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56108)進行治療,每次40 mg,每天1次,同樣在清晨空腹口服。通過8周的治療后對于其療效進行對比。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 (1)臨床療效[3]:顯效,通過8周的治療,反酸、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難等臨床癥狀與體征消失,內鏡檢查提示食管黏膜潰瘍和糜爛消失,恢復到正常狀態;有效,治療后臨床癥狀與體征得到緩解,胃鏡檢查提示食管粘膜潰瘍面縮??;無效,治療后臨床癥狀與體征的改善結果不明顯、病灶未見縮小,甚至出現病情加重。(2)臨床癥狀積分[4]:對反酸、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難癥狀進行積分,范圍0~3分。無癥狀計0分、癥狀輕微、對生活和工作明顯影響計1分、癥狀明顯,但是不影響生活計2分、癥狀嚴重,影響到生活和工作的計3分。(3)不良反應發生率:對兩組患者用藥過程中腹瀉、頭暈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統計。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用SPSS17.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甲組的顯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乙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2.2 兩組患者的癥狀積分對比 甲乙兩組患者治療前癥狀積分接近,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患者癥狀積分均好于治療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患者的癥狀積分改善結果明顯優于乙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癥狀積分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癥狀積分對比(±s)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乙組比較bP<0.05
項目反酸積分胸骨后疼痛積分吞咽困難積分總積分甲組(n=48)治療前2.14±0.62 2.09±0.53治療后0.55±0.43ab0.43±0.21ab乙組(n=50)治療前2.16±0.60 2.13±0.59治療后1.25±0.62a1.04±0.36a1.86±0.46a3.04±0.59a2.24±0.50 7.66±0.64 0.56±0.37ab1.84±0.53ab2.21±0.46 7.70±0.67
2.3 甲組和乙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甲組48例患者中發生1例腹瀉和1例頭暈現象,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17%;乙組50例患者出現2例腹瀉和1例口苦,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0%。甲組和乙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病原因大多在于患者食管下部括約肌松弛,從而導致胃和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到食管中,對食管黏膜造成很大的破壞。該病可能發生于任何人群中,主要表現為夜間或者用餐之后反胃、燒灼感、胸骨疼痛和吞咽困難,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與工作[5]。針對反流性食管炎,臨床治療方法主要為抑酸以及促進括約肌的張力。奧美拉唑屬于應用較早的質子泵抑制劑之一,能夠有效降低胃蛋白酶的分泌、起到抑酸的作用,對緩解癥狀及食管黏膜損傷療效較好。但是該藥的抑酸性能不穩定,且容易受到患者個體因素的影響。埃索美拉唑屬于同分光學異構體質子泵抑制劑,相比奧美拉唑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顯著提高為酸pH值。據相關資料報道,埃索美拉唑應用之后維持胃酸在4 h以的時間明顯要長于奧美拉唑[6-7],且受到患者個體因素的影響較小,臨床療效更加顯著。本文中對甲組患者給予埃索美拉唑進行治療,對比使用奧美拉唑的乙組患者,其臨床有效率明顯更高、臨床癥狀積分顯著降低,差異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藥物不良反應均較輕,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提示應用埃索美拉唑對于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療效可靠、安全性高,值得進一步推廣。
[1] 姚松強.埃索美拉唑聯合莫沙必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76例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3,20(15):2283-2285.
[2] 胡慧,詹凌青.埃索美拉唑與奧美拉唑治療反流性食管炎臨床對比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14(11):54-56.
[3] 吳德明.不同劑量埃索美拉唑聯合莫沙必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療效分析[J].臨床薈萃,2011,26(14):1252-1254.
[4] 俞旭波,漆鈺.埃索美拉唑聯合莫沙必利治療1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18):2720-2721.
[5] 王愛林.埃索美拉唑與奧美拉唑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藥效比照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60):120.
[6] 牟憲臣.埃索美拉唑與奧美拉唑治療反流性食管炎臨床療效對比分析[J].中外醫療,2015,34(19):106-107.
[7] 鄧秋颯,劉麗青,謝靜秋.埃索美拉唑與奧美拉唑治療反流性食管炎臨床對比研究[J].當代醫學,2012,18(32):127-12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3.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