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文
(白銀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甘肅 白銀 730900)
溫針灸推拿輔以中藥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分析
陳旭文
(白銀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甘肅 白銀 730900)
目的 探討膝骨性關節炎患者行溫針灸推拿與配合中藥熱敷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180例膝骨性關節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隨機將其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90例。對照組行溫針灸治療,治療組給予溫針灸推拿輔以中藥熱敷治療,觀察治療組與對照組的臨床療效。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97.7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的78.8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溫針灸推拿配合中藥治療膝骨性關節炎安全、可行,能有效改善患者膝關節運動情況,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使用。
膝骨性關節炎;針灸;推拿;中藥
膝骨性關節炎是以關節軟骨出現變性、破壞或骨質增生為主要特點的慢性關節病,主要發病人群為中老年人,嚴重影響中老年人正常的生活質量[1]。本文選擇180例膝骨性關節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探討溫針灸推拿配合中藥熱敷對提升患者治愈率促進患者膝關節功能快速恢復產生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12年3月~2015年2月在甘肅省白銀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180例膝骨性關節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風濕病協會制定的膝骨性關節炎各項診斷標準。采用隨機分配的方法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90例。治療組男35例,女55例,患者的年齡35~73歲,平均年齡(49.7±5.9)歲,其中23例為雙膝關節疼痛,67例為單膝關節疼痛;對照組男39例,女51例,年齡37~75歲,平均年齡(51.3±6.1)歲,36例為雙膝關節疼痛,54例為單膝關節疼痛。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溫針灸治療,針灸療法:選取內外膝眼、血海、陽陵泉、陰陵泉等穴位,方法:讓患者取仰臥位,
雙膝關節伸直,挑選0.30 mm×50 mm一次性毫針一次刺入患者上述穴位后,使用1.2 cm長艾條套在各個針柄上,點燃艾條進行溫針灸,燃盡之后灸兩次,留針25 min,每天1次,1周為1個療程。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入推拿法并輔以中藥熱敷:推拿法:讓患者取俯臥位,在踝關節下墊上低枕頭,確保患者處于舒適。放松的狀態。先對針灸過的穴位進行按摩,例如:足三里、陽陵泉、陰陵泉等,輕輕安撫推壓5 min左右,隨之采用行捘法對患者大腿后側、腘窩、小腿后側進行按壓,合理控制力度保證患者感覺舒適無痛為宜,時間控制在5 min左右。讓患者取仰臥位,放松下肢并伸直,在膝關節下墊低枕,采用上述手法對患肢各個部位按摩5 min,之后采用彈撥法對內外副韌帶、髕韌帶等部位按摩2 min。將墊枕移走,向上下、內外各個方向推髕骨,先輕輕推動多次,再將其推至極限位,時間控制在2~3 s,反復按摩3次。穴位及局部按摩完成后,對患者實施下肢屈曲牽引治療,醫生雙手握住患肢展開牽拉拔伸,持續時間為3 s,反復操作5次可以稍稍放松,給予關節屈曲治療,保障患者膝關節屈伸程度達到極限,每次堅持3 s,反復操作3次。
中藥成分為:伸筋草、紅花、透骨草各30 g、制草烏15 g、制川烏15 g、艾草15 g、桂枝15 g、制乳香10 g。把上述藥物烘干碾成粉末,加入適量的老成醋和50度高粱酒攪拌均勻,通常濕度控制為用手一捏成團、放下自動散開方可,不要過干或者過濕,隨之把攪拌好的藥物裝入布袋中封口,并放在蒸鍋內加熱蒸到水漲開20min,并把其熱敷在膝關節部位。每劑中藥可使用3 d,每次服藥30min,每天1次,每6次為1個治療療程,共敷4個療程觀察療效。必須注意,剛由蒸鍋內取出來時太燙,可以使用毛巾包裹著敷,防止燙傷患者皮膚。
1.3 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膝骨性關節炎各項標準展開評價[2]:治愈,患者的腫脹或疼痛癥狀完全消失,功能恢復至正常水平;有效,患者膝關節疼痛及僵硬明顯消失,膝關節功能明顯好轉,但行走時會出現疼痛感,屈伸不方便;無效,患者臨床癥狀并未變化或病情加重。總有效率=(治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軟件對治療組和對照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臨床治療患者總有效率分別為97.78%、78.89%,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效果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膝關節炎成為臨床越來越常見的病癥。尤其是膝骨性關節炎發病率逐年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也是人們廣泛關注的問題。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主要發病人群為中老年人,主要表現為膝關節疼痛、僵硬、關節功能障礙等,病情嚴重患者致殘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3]。有研究表明,膝骨性關節炎是因長時間勞損、損傷或體內激素水平降低,鈣質流失引發的膝骨性骨質關節疏松或形成增生性改變,導致周圍軟組織出現關節疼痛、腫脹或功能障礙等[4]。從中醫角度來講,膝骨性關節炎是因患者臟腑功能失調導致外邪乘虛而入,最終引起膝骨性關節炎,中醫治療的根本在于改善機體血瘀癥狀,并改善骨內微循環情況及造血組織狀態,達到降低骨內高壓的目的[5]。推拿治療能利于局部血液循環并促進新陳代謝,改善關節腔的內壓,有助于關節腔組織快速修復,便于關節功能恢復正常的張力和應力。相關研究表明,推拿手法具有驅邪止痛、舒筋通絡,從而松解髕骨抱揉或膝關節被動屈伸粘連、擴大關節間隙[6]。溫針灸具有疏通經絡、調節氣血,能有效彌補針刺存在的不足之處,實現散瘀通絡的功效。溫針灸穴位一般使用局部選穴法,通過刺激膝關節各個穴位,促進機體釋放大量的內源性鎮痛物質,提高患者膝痛閥,有利于損傷機體修復、達到鎮痛的效果。使用艾草讓溫熱集中在患病部位,實現疏通經絡、擴張局部血管的目的,促進血液循環及止痛抗炎的效果。現代醫學研究可知,中藥具有活血化瘀功能的藥物能有效改善機體血瘀狀態,對于降低骨內高壓效果明顯,實現通則不痛的效果[7]。單純給予針灸治療,并無法很好的緩解關節局部疼痛、腫脹,實施針灸之后,配合相應的推拿手法治療,可以消除患者的害怕心理,便于患者接受,隨之輔以中藥熱敷,效果顯著,讓患者感受到局部的舒適放松。本次研究中,治療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提示針灸推拿輔以中藥熱敷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療效顯著,充分體現中醫治療該病癥的優勢。
綜上所述,膝骨性關節炎患者給予溫針灸推拿配合中藥治療,療效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環情況,有助于恢復關節病變、達到修復受損組織的目的,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和使用。
[1] 鐘小軍,黃斌.中醫中藥治療骨性關節炎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5,21(15):158-159.
[2] 宋賢煜.膝關節骨關節炎給予中醫辨證護理的效果探討[J].當代醫學,2014,20(34):116-117.
[3] 吉萬林.針灸結合中藥治療膝骨性關節炎40例[J].湖南中醫雜志,2012,28(4):108-109.
[4] 鐘小軍,黃斌.中醫中藥治療骨性關節炎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5,21(15):158-159.
[5] 文永海.針灸推拿配合中藥治療早期膝骨性關節炎的效果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17):73.
[6] 王洪.觀察仙靈骨葆膠囊聯合鹽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J].當代醫學,2013,19(34):57.
[7] 李仁鋒.中西醫方法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效果對比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10):71-7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3.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