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井岡山大學附屬醫院,江西 吉安 343000)
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在巨大子宮肌瘤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張慧
(井岡山大學附屬醫院,江西 吉安 343000)
目的 研究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在巨大子宮肌瘤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巨大子宮肌瘤患者96例,根據手術方式的不同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觀察組采取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對照組則采取開腹全子宮切除術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留置尿管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使用止痛泵率、術后發熱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巨大子宮肌瘤療效與開腹手術相當,并且創傷更小,是有價值的子宮肌瘤手術方式。
腹腔鏡;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巨大子宮肌瘤;應用效果
子宮肌瘤雖然是良性腫瘤,但過于巨大的瘤體仍然需要手術治療,傳統的開腹手術存在著創傷大、恢復慢的缺點[1]。腹腔鏡手術目前是一種成熟技術,腹腔鏡輔助下進行切除手術也可在對患者傷害較小的情況下對子宮進行切除,處理巨大子宮肌瘤[2]。對腹腔鏡手術的利弊進行探討,并且觀察其療效有助于醫師做出合理選擇,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井岡山大學附屬醫院自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巨大子宮肌瘤患者96例,根據手術方式的不同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觀察組48例,年齡40~56歲,平均年齡(46.3± 2.1)歲,子宮大小15~19周,平均子宮大小(16.8±0.6)周;對照組48例,年齡39~54歲,平均年齡(46.1±2.2)歲,子宮大小15~8周,平均子宮大小(16.5±0.7)周;兩組患者在臨床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術器械、麻醉方式 觀察組采取日本奧林巴斯的電視腹腔鏡手術器械,能源是雙極電凝及超聲刀,均選擇全身麻醉,對照組采取傳統開腹手術器械,進行腰+硬膜外聯合麻醉。
1.2.2 手術方法 (1)觀察組:選擇膀胱截石位,采取插管全身麻醉,根據患者的子宮大小,在臍孔上方2~4 cm處進行穿刺,建立氣腹,探查盆腔,采取電凝將子宮雙側的圓韌帶、輸卵管峽部及卵巢闊韌帶、固有韌帶切斷,把子宮膀胱的腹膜反折處打開,推至膀胱處,充分暴露子宮頸,采取手術鉗將子宮夾住,牽拉出陰道,在宮頸旁進行腎上腺素鹽水20 mL注射,將宮頸陰道黏膜切開,對膀胱宮頸間隙、直腸宮頸間隙進行分離,將主韌帶及雙側宮骶韌帶進行切斷及縫扎,切斷子宮動靜脈,并進行縫扎,置入子宮粉碎器,對子宮及肌瘤進行粉碎,從陰道將子宮取出,檢查是否有殘端及出血,進行依次縫合,完成手術。(2)對照組:進行開腹子宮切除術治療,采取連續硬膜外麻醉,常規鋪巾消毒,經腹壁做切口,逐層分離,暴露腹腔,直至可看到子宮,進行常規動脈結扎,將子宮切除。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使用止痛泵例數、創口甲級愈合情況、術后發熱例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效果及并發癥 觀察組48例患者,手術成功48例,手術成功率100.00%,其中1例患者因為在術中出血致密粘連,在腹腔鏡下難以分離,因此轉為開腹手術,48例患者均未出現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0.00%;對照組48例患者,手術成功48例,手術成功率100.00%,術后傷口感染1例,剩余47例患者未出現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2.08%;兩組手術成功率、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臨床指標 觀察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留置尿管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使用止痛泵率、術后發熱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項目手術時間(min)手術出血量(mL)留置尿管時間(h)肛門排氣時間(h)下床活動時間(h)住院時間(w)對照組60.3±9.3 100.9±25.2 48.1±15.9 21.9±8.3 32.1±7.9 7.1±1.9觀察組100.3±19.4a92.6±29.0 24.1±8.9a10.3±4.5a12.1±1.9a4.1±1.9*

表2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
子宮肌瘤是一種常見良性腫瘤,由于缺乏典型的臨床癥狀,對患者生活造成的影響也較小,一般發現時較晚,因此瘤體體積一般很大,巨大子宮肌瘤會造成壓迫,對患者也有所影響,需要采用手術治療[3]。常規需要對患者采取開腹手術,開腹手術的優勢在于可以獲得良好的手術視野,因此手術成功率較高。但開放性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過大,而子宮肌瘤患者中以中老年婦女居多,對手術的耐受程度也較低,因此造成了術后恢復緩慢。并且開腹手術后會留下明顯的瘢痕,對愛美的女性而言有所影響[4-5]。近年由于腹腔鏡技術的飛速發展,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各領域,在巨大子宮肌瘤的手術中也不例外。
LAVH術相較于傳統開腹手術主要具有如下優勢,患者手術中臟器暴露時間短,并且切口小,因此術后可以很快的恢復,理論上也有著更低的并發癥發生率[6]。小切口也不會留下明顯的疤痕,利于美觀。手術造成的創傷較小,疼痛程度輕,患者可更好的耐受,也無需住院過長的時間,因此開銷較低。在本研究結果中顯示,觀察組置尿管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說明LAVH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更小,患者疼痛程度較輕,可以較早的下床運動,并且利于患者在短時間內恢復,快速的出院。本研究觀察中,腹腔鏡手術療效與開腹手術相當,但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均罕見并發癥發生,因此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無統計學意義。因此說明LAVH術較之常規術式優勢非常明顯,可在保證療效的同時減少創傷。但值得注意的是腹腔鏡手術也并非沒有缺點,手術相對復雜,耗時較長是其缺點之一,并且雖然腹腔鏡可提供良好的手術視野,但也存在難以處理的病例,需要中轉開腹手術,因此雖然腹腔鏡下進行子宮切除術技術相當成熟,也應進行繼續的改良研究,以簡化術式,并且提高手術適應證,更好的為患者服務。總體而言,腹腔鏡下陰式子宮切除術利大于弊,并且尚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是一種具有高度臨床價值的巨大子宮肌瘤治療方式。
[1] 劉祿斌,張光金,徐惠成,等.腹腔鏡下子宮動脈阻斷術輔助子宮肌瘤挖除術對患者生育功能及肌瘤復發率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2,41(15):1517-1519.
[2] 陳瀅,王晶,楊賽花,等.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中行子宮動脈阻斷術對卵巢功能的影響[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2,12 (6):488-491.
[3] 陳美紅,張曉玲.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兩種手術方式療效的比較研究[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28(10):886-888.
[4] 張流,趙仁峰.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三種處理方式的效果觀察[J].廣西醫學,2012,34(9):1154-1156.
[5] Mara M,Kubinova K,Maskova J,et al.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versus laparoscopic uterine artery occlusion:The outcomes of a prospective,non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Cardio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AJournalofImaginginDiagnosisand Treatment,2012,35(5):1041-1052.
[6]Tinelli A,Hurst BS,Mettler L,et al.Ultrasound evaluation of uterine healing after laparoscopic intracapsular myomectomy: An observational study[J].Human Reproduction,2012,27(9):2664-267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3.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