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峰
摘要:隨著我國對職業教育的高度重視,近幾年職業教育得到了迅猛發展,而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在職業教育領域得到了高度共識和廣泛推廣。工學一體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筆者從事多年的PLC課程教學工作,同時負責該校該課程的一體化教學改革。本文從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形”與“神”進行分析,并介紹如何開展PLC課一體化教學,進而達到“形”“神”共聚的一體化教學。
關鍵詞:工學一體化 PLC 職業教育 教學改革
學校有校風,班級有班風,校風和班風就是這所學校和這個班級的“神”。工學一體化教學的“形”已經眾所周知:“根據工學一體化開發規程,從企業調研、召開實踐專家訪談會,經過確定典型工作任務和學習任務等環節到最后工作頁和教學設計的完成。老師們根據明確工作任務、獲取信息、制訂計劃、決策、實施與過程監控、總結評價完成教學”。然而,整個教學過程總感覺缺點什么,貫穿工學一體化的“神”在哪里?
一、工學一體化的“形”與“神”
教師在學校傳授給學生的專業知識,在學生整個職業生涯中能發揮多大作用?有多少學生一生只從事一份工作或只在一個行業中工作?答案顯然是較少的。我們無法保證學生一生只從事一個職業,那就要為學生考慮得更多些、更遠些,我們的教育要著眼于學生的整個職業生涯。成功更多地取決于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而不僅僅取決于某種教學形式、某個專業。要更多地去重視德育教育,人格教育和綜合能力的培養,綜合能力包括: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組織策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專業能力等,這些不單單是德育老師的工作,也不應該把這些能力獨立劃分為公共基礎能力,這些能力應該融入到所有課程中,是所有老師應承擔的任務。如果在教學中不能有意識地把這些能力培養融入教學環節中,教學是不完整的,教學形式和內容再怎樣改變也是“形”的變化,如果沒有“神”融入其中,再怎樣改革都不理想。教學改革如果只是課程數量、形式和內容的改變,沒有內在改革思想和精神融入其中,那是有形無神的改革,把學生只當做學習的“工具”。所以筆者認為有意識地把德育教育、人格教育和綜合能力的培養融入到工學一體化教學環節中就是工學一體化的“神”。這不僅僅按一體化要求規范操作,這是對教學的更高要求,它取決于教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更要有教育者的奉獻精神。
二、“形”“神”共聚的一體化教學在PLC課上的應用
筆者學校PLC課程工學一體化教學改革改變了原來只重視理論知識的系統性、技能要嫻熟,而更加重視學生工作過程的學習、綜合能力的培養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我們按照課程改革技術規程已經完成了職業與工作調研分析、典型工作任務提煉、課程框架確立、課程框架審定、課程標準的制定、學習任務的設計、課程方案的審定等,現已進入一體化課程運行階段,已具備了“形”。
1.備課
包括備學生,備一體化課室,備教學設計和工作頁等。
(1)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能否上好一堂一體化課取決于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更取決于教師對課堂氣氛的調動,所以對所教班級學生的了解至關重要。哪些學生是市區,哪些學生是單親或留守少年,哪些學生積極主動有組織能力,哪些學生表達能力強,這些信息都是教師調動課堂氣氛和課堂管理的抓手,如果任課老師充分掌握了學生的信息,對一體化課的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2)一體化課室是開展一體化教學必備條件。它包括理論區、小組討論區、實訓區、信息查找區等,各區有明顯的劃分。理論區配備一體桌凳若干、多媒體教學設備;小組討論區桌椅按6人一組圍坐擺放;實訓區配備能夠滿足PLC一體化課的實訓設備,筆者學校配備可編程序控制系統設計師三級考核設備18套,每套配備FX2N-48MR PLC一臺,三菱D700變頻器一臺,GT1000觸摸屏一臺。信息查找區配備5套能上網電腦和5套參考書。只有對自己所能使用的教學資源了如指掌,才能更好地設計和掌握一體化教學。
(3)教學設計是教師導演課堂的劇本,工作頁是學生在課堂里的路線圖。一份教學設計要把一個學習任務的所有內容設計出來,包括工作情境,I/O分配表、PLC選型、PLC程序設計、變頻器參數設置、觸摸屏畫面繪制采取什么方法等。在教學設計中除按一體化規范要求“形”必備的環節和教學內容外,還要將“神”融入其中。為此教師有必要增加一些環節和內容。例如,為了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可以安排他們多發言和匯報;為了提高團隊協作能力和集體榮譽感,可以設計一些加分項和扣分項等,讓他們必須團結協作才能獲得加分。教學設計內容的實現離不開工作頁的幫助,工作頁是學生一體化進程的指導書和筆記本,更是一本工作記錄。這些課前的準備情況,決定著一體化課程的效果。
2.課堂
(1)課前。老師提前5~10分鐘進入一體化課室,打開門窗進行通風,調試好電腦和投影。教師整理好自己的工作服,注意袖口和領口的扣子要扣好,挺胸抬頭,精神飽滿地站在課室門口迎接學生。為人師表,熏陶學生。看到學生過來,主動熱情地向同學們問候“同學們,早上好!”當學生看到老師的表率會自覺整理自己的工服,打起精神來,有禮貌地回應“老師,早上好!”這就是以“神”傳“神”。
(2)課中。分明確工作任務、獲取信息、制訂計劃和決策、現場施工、總結評價環節。教師根據一體化教學環節,首先用工作頁和視頻等方式向學生介紹工作情境,引出工作任務。
首先,明確工作任務。根據工作情境中所涉及PLC、變頻器、觸摸屏等所涉及內容向學生提出要求,要想完成這個任務還需要掌握哪些信息。要求用卡紙的形式將需要掌握的信息在白板上展示。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成員之間彼此溝通,最后推薦出一名同學進行匯總和匯報,匯報內容要包括自我介紹、本小組成員情況、分工情況、小組成員發言情況,討論過程中成員參與度和積極性怎么樣。要求匯報人面對同學們,站姿端正自然,聲音洪亮,語言標準流暢。全部匯報完成后各小組相互點評,老師最后進行點評并將各類信息進行匯總、展示和完善,并給各組打分。老師點評時注意發現學生和各組的優點,以表揚為主,對存在的不足和缺點適當提醒點到為止。如有安全隱患問題必須明確提出,嚴令禁止。
其次,獲取信息。根據匯總的信息要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獲取,為每組提供一套5本的相關參考書和一臺能夠上網的電腦,由組長根據組員情況和信息的難易程度綜合考慮進行分工,簡單的問題可以借用參考書來完成,不好查找的問題可以借助網絡。各組完成后要推薦一人進行匯報,推薦人員為未匯報過的學生。匯報內容包括自我介紹、工作是怎樣開展的、如何分工、成員參與度如何、完成效果怎樣、工作中存在什么問題、如何改進,最后老師根據各組工作開展情況和匯報情況給予點評和打分。
再次,制訂計劃和決策。根據任務要求和所獲取的信息要求各組制訂工作計劃,計劃包括物料單、工作流程和人員分工,工作計劃要具體細致,每項工作要責任到人,流程要遵守PLC項目操作規范,包括I/O分配表、PLC選型、PLC程序設計、變頻器參數設置、觸摸屏畫面繪制等,整個計劃要有全局意識和安全意識。計劃制訂完成后將計劃用大頭筆書寫在0號白紙上,張貼在白板上,每組要推薦一名未匯報過的同學對照計劃書進行匯報,匯報內容包括自我介紹、計劃制訂的思路和工作流程、人員分工、小組人員參與度、小組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匯報后老師對各組進行點評,對各組存在的問題不要全面指出,允許存在問題,只要不涉及安全就可以讓學生操作,在操作過程中發現問題,學生的印象更為深刻。最后老師給各小組評分。
第四,現場施工。現場施工就是學生按計劃進行操作,各組物料員拿物料單到庫房領取元器件,各組成員按任務分工表分工合作。老師在此環節起到巡視的作用,在巡視過程中盡量不要干預各組的工作,有個別學生提問也盡可能委婉地不要回答,目的是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讓小組內部先解決,解決不了借助網絡解決。如果出現普遍問題則需要暫停操作,老師進行統一解答后在繼續進行。巡視過程中要詳細記錄每位學生和小組的工作,并給予評分。
第五,總結評價。各小組施工完成后,對PLC系統成果進行展示,各小組推選出一名未匯報過的學生進行匯報。匯報要求總結小組從任務下達到現場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如何解決的,成功的小組總結成果和收獲,對為完成的小組總結失敗和未完成的原因。每個小組匯報完后請同組的其他成員對本次任務進行分享,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找出各組的優點進行表揚,特別表揚團隊協作能力強的組和表現突出的組員,給學生指出明確的導向,要重視口語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行業規范、7s管理等綜合能力。
評價分為個人自評、小組評價、老師評價三方面。要求學生在工作頁評價表內完成自評內容,要客觀公正,對自己的學習態度主動性、團隊合作意識,明確任務、獲取信息、制訂計劃和決策、實施進行評價。小組評價是采用每位小組成員針對各項彼此打分,然后取平均分為小組評價分值。教師評價是教師根據學生在各環節的評分、參與度、表現、學生匯報情況等進行評價。
(3)課后。要求學生將課上的學習內容、問題、出現的情況,如何解決的,存在什么問題,有什么收獲認真總結,書寫在工作頁上。沒有總結就沒有進步,教師要認真總結此次一體化課的開展情況,好的地方繼續發揚,不足的地方及時完善,為以后課程的開展奠定基礎。
三、小結
筆者在PLC課上每個學習任務會調換一次小組內的角色,讓每位同學都做一次組長、安全員、物料員等。教育永遠在路上,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還在推廣和試驗期,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教學方法,教無定法,因材施教。但不管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都是一種“形”,我們要有意識地把影響學生一生德育教育、人格教育和綜合能力的培養“神”融入到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