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桂
[摘要]土地確權工作對保障農民權益,推動“三農”問題的解決具有重大意義。文章就在土地確權進行過程中主要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研究,如農民對土地權證不夠重視、技術方面比較困難、經費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影響到土地確權的精確度,并對農村土地確權工作提出相關思考以及應對策略。
[關鍵詞]農村土地確權;現狀;應對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271
1背景
我國黨和政府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三農”問題。為了提高我國農業生產效率,政府一直在尋求科學地進行農村產權關系改革的辦法。只有農村集體土地產權關系確定了,才能發現科學合理的土地管制措施,有效地提升農業生產效率,規模化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才能落到實處,保證農村土地確權工作有序開展,這樣,農民的合法權益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2當前農村土地確權中存在的問題
自2012年起,我國政府開始全面推進農村土地確權工作,國家三部政委——財政部、農業部、國土資源部聯合下發文件,文件要求各級政府做好土地確權發證工作。文件下發后,各地有關部門有條不紊地實施土地確權工作計劃,其中,四川、安徽、湖南、海南、河北等省份下屬相關部門、鄉鎮機構已經基本完成了中央部署的工作。
21農民對土地政權還不夠重視
伴隨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現代農民絕大多數傾向于在城市發展,導致農村地區人口流失嚴重,留在農村的主要是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因此,在土地確權工作進行的過程中,很難與他們針對土地的權屬問題進行有效的協商。在此項目進行過程中,農民沒有以積極的態度支持開展土地確權工作,對土地權證的實際用途、發放土地權證的科學意義缺乏認識,其更關心政府對土地占用發放的補償金等涉及自身直接的經濟利益問題,這對土地確權工作的進行造成了一定的阻礙,甚至出現由于開展效果不佳而造成土地非農化使用的相關問題。另外,農民不了解自己的權利和法律關系,更不懂如何去使用他們所擁有的權利。因此,土地確權工作的開展不僅沒有給農民帶來經濟效益,反而增加了農民的擔憂和不理解。一些鄉鎮土地管理機構沒有積極的心態和行動來開展土地確權工作。
22對私墾的“四荒”土地進行確權困難
部分農戶在“四荒”土地開發之前沒有在相關部門申請、登記,在土地確權工作中遇到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四荒”問題就比較困難,“四荒”土地產權的歸屬權容易滋生爭議、矛盾。農民私自開墾的“四荒”土地缺乏合法的登記或者合法的合同,僅僅只是依據荒地優先占用者獲得土地產權的原則,就會造成更多的糾紛難以解決,也和確權的公平性相背離,若是擱置“四荒”土地,不予以下發土地權證,農民參與開荒的熱情就會下降,致使“四荒”土地閑置,土地資源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23技術困難、經費不足造成土地確權精確度不足
在土地確權工作開展過程中,先進的勘察設備和專業的技術人員是不可缺少的,在土地確權工作開展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相關技術人員缺位的情況,為了完成土地確權的相關工作,部分地區只是抽調抽派一些相關人員進行土地勘察和測繪工作。另外,在經費方面也是一個問題,由于各地政府的財政預算不盡相同,一些欠發達地區的財務供應不能及時到位,致使他們不愿意拿出資金來雇用專業的技術人員,直接影響了土地確權工作中測量的準確性。由于這些都是土地確權前期的基礎性工作,人力、財力供應不到位,肯定會對測量的準確度造成不良影響,也會降低土地確權的精確度。
3有效推進農村確權工作開展的應對策略
31健全完善土地確權的法規、政策
在20世紀80年代,全國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后,其能快速、有效、公平地將土地分配到農民手中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當時土地并沒有特別突出的資本屬性;另一方面,土地進行市場流通的意義并不是很大。因此,農民產生比較大的糾紛不會是由于土地分配公平性的問題。如今,由于不斷地開發利用土地資源,土地的資本屬性就表現得極為明顯,造成在土地確權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地方政府、村干部、農民等眾多利益群體之間的糾紛、矛盾。因此,政府應該制定相關政策法規來解決這些利益問題,及時普及制定的相關政策、法規,讓農民認識到開展土地確權工作的重要性。同時,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的時候,及時進行針對性的解釋,明確劃分土地資源的歸屬權,制定出面對這些問題的處理辦法。嚴厲打擊徇私舞弊、以權謀私的現象。
32政府要加強政策干預的力度
合理放寬限制性政策,增加政策優惠和補貼點,吸引工商資本進入農村市場,帶動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的進程,具體措施有如下三點:第一,鼓勵金融機構,支持“三農發展”,加大對農業的資金投入。第二,放寬現行政策,增加實際的補貼優惠,讓工商資本順利進入農村市場。第三,政府對農產品企業進行資金補貼,提高農民的實際收入。
33有效利用農村“四荒”土地
我國政府應該鼓勵并支持“四荒”土地的開發和利用。“四荒”土地資源得到科學合理的利用,不僅僅可以增加農村土地資源的利用范圍,也可以基于“四荒”土地開展新型農業規模化經營,在實踐中獲得對農村土地發展的有益經驗。如何達到“四荒”土地的集約化目標?需要做到下面四點:一是農業規模化經營主體在“四荒”土地開發的產權得到確定和優化;二是政府加大補貼力度,鼓勵農業規模經營主體開發“四荒”土地的積極性;三是增加優惠政策,引導其他實力雄厚的企業和個人也參與到“四荒”土地的經營主體;四是禁止鄉村組織未經上級批準私自轉讓、開發土地,“四荒”土地要進行科學有序的管理,轉讓、開發要有據可依。
政府制定一些與工作環節相對應的法律、法規,明確落實土地確權工作中各級部門的職責、權利,真正在農村土地確權工作中為人民服務;切實解決土地證權登記和發放中的遇到的相關問題,規范相關利益群體的行為。土地確權工作過程中出現的瞞報、多報、漏報等行為必須進行嚴厲懲擊,依照相關法律法規法完善土地確權的工作流程,完成相關程序和審批工作后再發放土地權證,讓農村“四荒”土地不浪費。
34引入前沿技術推動土地確權工作
依據相關的條例規定,開展農村土地確權工作時,對現有集體土地采用地籍調查制度是不可或缺的環節,在此過程中,我們應采用新技術、新方法,以便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土地產權的爭端、糾紛問題是各戶、各村以及各鎮之間常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沒有解決,給土地的管理工作造成了極大的困難,也影響到科學地對土地進行規劃和土地發展。近年來,一些地區政府漸漸重視土地確權工作,采用傳統的測繪方式展開對土地權屬的劃分工作,但由于經費的短缺,技術人員不足,測繪效果不能盡如人意,同時測繪的誤差較大致使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不充分利用。一些新產品如綜合地理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GPS系統、3s系統的應用可以使我們得到更準確、更全面的數據。所以,中央政府應加大對地方測繪的扶持力度,更應該在這方面投入較多的資金。
4結論
我國農村土地承包流轉過程中不可避免一些風險、問題。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來源于政府方面,土地經營權流轉的進程受到政府行為的直接影響。政府健全完善現有的土地法律制度是當務之急,切實將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作為農村土地確權工作中心,同時應該明確資金在農業發展過程的重要性,政府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吸引外來資金促進農村土地規模經濟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育飛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困境與出路[J].法制博覽,2014(2)
[2]陳進關于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中的幾個問題[J].安徽農村工作,2013(7)
[3]丁筱凈土地存在三大難點[J].民生周刊,2014(7)
[4]汪志宏,盧守潤,張麗偉莒縣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探析[J].山東國土資源,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