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白鴿
【摘要】英語已經成為獲取科學技術新信息的一條必不可缺的重要途徑。優化師生互動,促進動態生成,不僅是英語教學的目的,也是英語教學的手段和途徑。本文在分析當前師生互動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互動策略 動態生成
課堂,從本質上講,就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心靈對話,互動、情智同步發展的交往過程。教與學本身就是多向合作交流、個體主動建構生成、指向學生全面發展的互生互長的生命旅程。由此可見,課堂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師生互動。學生只有通過與他人(教師、學生等)進行有效互動,才能更好地建構自身的主體結構,從而能動地發展其主體能力,促進課堂動態生成。
在高中英語課堂上,實行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可以為學生提供寶貴的學習機會,是學生有效學習第二語言的重要途徑。然而高中英語課堂師生互動的實施,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本文就是針對如何實現教學的最大效果進行分析研究。
一、高中英語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問題分析
在工具理性的主導下,高中的英語教學陷入了功利主義的泥淖之中,教育逐漸變成一種知識的型塑,使得高中教育遠遠偏離了最初的目的。下面在實際課堂觀察和其他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就對這些問題進行列舉,并在列舉的過程中,對其中的原因進行透視。
1.師生課堂互動意識單薄。筆者觀察發現在高中英語課堂中,很少出現師生互動的情況,而通過對教師和學生的訪談情況來看,教師對于師生互動的了解少之又少,甚至有的教師回答,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互動,一方面學生不能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習成績,這對于他們的升學是非常不利的,另一方面在課堂中進行互動,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情況,這會造成課堂時間的浪費,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難以完成。而學生的回饋情況與之相類似,認為在課堂上實施師生互動是沒必要的。這種反饋情況直接反映出一個嚴重的問題,即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于課堂互動的意識還很單薄,沒有充分認識到互動對英語學習提高的重要性。
2.教師互動活動策略的缺失。雖然教師與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地位平等,但是這種平等,并不意味著雙方在任何方面都發揮著相同的作用,在課堂中,如果教師沒有采取有效的師生互動策略,那么即使學生的互動欲望再強烈,整個課堂也不會形成有效的互動氛圍。在實際的教學中,雖然不少教師意識到互動教學的重要性,但這僅僅停留在意識之中,完全沒有付諸實踐,主要原因是教師互動策略的缺失。調查發現,教師在課堂上的話語量,占整個課堂總話語量的四分之三,而學生只占四分之一,這樣的課堂很難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圍;就確定性問題和發散性問題在課堂中所占的比率來看,前者占到了百分之九十,而后者只占到百分之十;教師在對課堂的進度和節奏掌握方面,采用的是高壓手段,教師完全按照教案的設計引導學生學習,向學生提出的問題機械、呆板,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教師拋出的問題往往能夠在課本中很容易地找到答案,這對于啟發學生的思維沒有任何幫助,學生在課堂中的發揮空間受到嚴重的限制。
二、優化師生互動,促進動態生成的策略
1.塑造互動意識,促進動態生成。師生互動意識的塑造,首先需要教師更新教學意識。實踐決定意識,但是意識會反作用于行為,因此要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首先要對教學意識進行有效的改變。教學意識的改變,不僅可以有效地優化學生的學習行為,更是決定教師能夠在課堂中實行有效師生互動的關鍵因素。從對話教學理論來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雖然處于接受者的地位,但與教授者一樣,希望受到對方的尊重,因此教師教學意識改變的方向是平等、協作。教師需要積極參加教育教學的研究以提升自身的理論素質,在研究學習的過程中,不同的教學意識會對教師的原有思想產生沖擊,引發他們的思考,從而“悄悄地”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用“他山之石”,來提升自己的水平。
其次需要塑造師生關系。只有打破原有師生之間的關系模式,才能為互動意識的實踐提供平臺。課堂中師生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平等的關系。師生關系是否和諧,決定著師生在互動過程中是否能夠順利,因為在互動過程中,如果學生感覺到來自教師的信息是積極肯定的、平等友好的,那么學生就會向教師敞開自己的心扉,從而在行為上變現為積極合作和樂于溝通,
師生互動意識的塑造還需要有良好的課堂環境。互動課堂氛圍的形成,對于加強師生互動意識,往往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指出,雖然個人的行為和意識可以受到自身的支配,但同時也離不開周圍環境的影響,因此師生互動意識的塑造,必須在一定的情景中進行,如果忽視了課堂情景的設置,即使有互動,也必然是生硬的。
2.建構教師能力,促進動態生成。雖然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是互為主體的,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畢竟教師是整個課堂的規劃者和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因此在保證師生互動有效性的過程中,要加強教師執教能力的構建。
首先要提高英語教師教學的反思能力。教育學家杜威針對反思問題,曾經說過:“反思是對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識形式,根據支持它的基礎和它趨于達到的進一步結論而進行的積極的、堅持不懈的和仔細的考慮。” 通過不斷的反思,英語教師的問題意識會逐漸增強,對教學研究也會也來越重視,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其次需要改善英語教師教學語言使用策略。高中英語教學的話語策略,主要是指教師根據高中英語教學的目標,合理安排自己的話語。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話語量一般占整個課堂話語量的九成以上,學生只能通過點頭和搖頭的方式,來回應教師的提問,這樣的課堂是不可能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的。因此在師生平等交流的課堂上,就是要控制自己的話語量,變單向課堂為雙向課堂。禮貌性語言的使用,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而在高中英語課堂中,若能增加禮貌性語言的使用,可保證師生互動的有效實施。師生課堂的互動,主要通過提問的形式進行。問題要以開放性問題為主,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保證學生在獲取信息之后,能進行有效加工;問題要有層次性,既要有基礎性的問題,以增強學生回答的自信,又要有挑戰性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回答興趣;問題要具有生活性,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讓課堂變得真實有趣。
3.把握互動時機,捕捉生成資源。師生都是課堂的信息源,敏銳地捕捉生成資源是高效英語課堂的保證。課堂教學的情境豐富多變,脫離原先預設的軌道是正常的,但恰能產生頗有價值的“非預設”資源。如果教師能抓住這稍瞬即逝的有利契機,將它作為課堂教學鮮活的資源,及時而果斷地調整,積極帶領學生一起探究利用,那么,“非預設生成”就會成為師生有效互動、優化現場生成的有利資源,擷取無法預約的精彩。
首先,師生互動的最佳時機,絕不是在學生剛接觸知識的時候,而是在對知識有了一定的掌握和思考的時候。“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只有當學生對于某一問題有了深入思考,在其遇到困難,想要表達,但是不知如何表達的時候,才是最能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時候;其次,師生互動最佳時機的出現,雖然具有即時性,但是作為課堂指導者的教師,不能依靠這種即時性的策略來實現教學目標,因此這就要求教師要對課堂有著一個系統的規劃,并要將這一規劃爛熟于心,只有進行了充分的預設,才能在最佳時機出現時,準確將其把握。
優化師生互動,注重有效生成的課堂。教師如果能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時機智地調整教學進程;能及時抓住這即時生成的資源,進行價值判斷,突破預設的“形案”的束縛,根據充滿生命力的、動態的“心案”,開發和利用這些“生長點”,隨時引導學生思考辨析,必然能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共同創造的舞臺!
參考文獻:
[1]楊雪艷.外語教師課堂策略研究:狀況與意義[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1):54-61.
[2]劉學惠.課堂環境下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框架與分析單位[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10):54-58.
[3]馬冬梅.影響互動性交際中意義磋商的主要因素[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7):32-36.
[4]鄭佩蕓.形式協商的多視角研究和思考[J].外語界,2007,(5): 76-82.
[5]周星,周韻.英語課堂教師話語的調查與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1):6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