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碧生
【摘要】本文通過筆者多年一線英語教學經驗,從課堂實際出發,結合學情,多方面闡述改進課堂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的重要性,提倡教師應當轉變觀念,在英語課堂上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使師生時時達到感情上的共鳴。
【關鍵詞】初中英語 課堂教學 聽說能力 措施
語言是人們進行交際的工具,交際離不開聽與說。聽是語言信息的吸收,說是語言信息的輸出。只有聽得清、聽得懂,才能說得好、表達得準確。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要始終把英語當成交際的工具去使用,要克服“啞巴英語”現象,在課堂上運用多種方法,刻意讓學生開口、表達,從而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一、讓學生認識到“啞巴英語”的潛在危害性,消除出錯會被人笑話的心理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凡是學習跟不上的同學,他們都很少張口表達;而學習優秀的同學,則正好相反。著名的瘋狂英語創始者李陽認為,學好英語的關鍵在于要“忘我地大聲(說)英語”。要讓學生認識到:越不開口,越難開口,不開口才會被別人笑話。要鼓勵每個學生大膽發言,練就一種開口為快的嗜好。
二、放手、大膽地讓學生在課堂上領讀
一般地,課上讓學生朗讀、對話、講故事等很常見,而讓他們替代教師的角色去領讀就少見了。原因很簡單,就是怕領讀時出錯,引起課堂混亂,從而挫傷領讀者開口的積極性。其實,這種擔心是多余的。我通過多年實踐發現,這樣做不但不會發生上述現象,反而更能激起大家躍躍欲試的念頭,有百利而無一害。當然,教師事先做些準備工作是必要的。如先給學生講明要求和注意事項,在聽錄音、跟錄音讀或教師領讀后進行。嘗試學生領讀,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效率。一聽到讓領讀,全班同學頓時信心百倍,他們那種潛在的“愛表現自我”的天性就會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這比教師用教鞭敲講臺或一遍一遍地說“注意聽講”靈驗多了。
三、堅持課前5分鐘口頭表達
學生可以單個說一段話,可以組成小組扮演角色對話,也可以模擬某個場景表演。要求內容以上節所學為主,并進行加工、整理。考慮到學生所學的英語知識有限,教師要允許出現個別語法錯誤、用詞不當的現象。這樣一來,學生的手腳被徹底放開,他們參與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為準備好每次的短短5分鐘,他們會翻閱參考學過的單元知識,查漢英或英漢詞典,一起修改對話內容。這樣,我們不但練習了學生的聽說,而且達到了鞏固舊知識的目的。
四、限時授課
在課堂上先講什么、后講什么以及各部分時間的劃分是由教師決定的,一般不向學生交代。我們不妨首先有個交代。如教學初中英語第二冊(人教版上)Lesson 14時,可以這樣:This text is a little longer,but its not difficult to understand.So first you can have six minutes to listen to the tape.After three times,Ill ask someone to read and the others follow.Second,finish Exercise 2 on page 90 in about 5 minutes.Then…有了聽錄音、模仿時間限制,又有了領讀任務等,同學們就有了緊張感,他們的注意力始終是集中的,自然會全身心地投入到聽說訓練之中。
五、創設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充分用英語來思考表達
如讓初二的學生進行“打電話”的對話表演。這時,由于學生已學過多種時態和打電話的基本常識,并已掌握了一定量的詞匯,我們可以設置這樣一個邀請的情景:“Have a picnic on the West Hill.”要求用上學過的一般現在時、一般將來時和現在進行時態。同時,教師可以出示參考單詞、詞組、句子,如when,where,how,who,what time,meet,do,delicious,Shall I…?What about…?Id like …等。如此的情景對話,更能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隨機應變能力,對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無不益處。
六、盡可能使用英語教學
在初始教學階段,不少教師認為,學生剛接觸英語就用英語授課,他們聽得懂嗎?這不是對牛彈琴嗎?不錯,第一節課是聽不懂,但我們可以輔以手勢、動作,讓他們看懂。如一邊說“Please open your books at page 1.”,一邊面向學生翻到第一頁,同時用手指向“1”,這時同學們就會明白老師的意思。到第二節課說“Please open your books at page 2.”時,再重復以上動作。用不了三節課,他們就對這句常用語熟悉了。既然是英語課,就要讓學生處于英語的氛圍中,自己說的是英語,聽到的也是英語,從而逐步養成用英語思維,用英語表達的良好習慣。
七、重視教學技巧,提高課堂聽說的效果
在聽力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聽力技巧訓練,這是提高學生聽力理解水平的有效措施。所謂“聽力技巧”,包括語音技巧和理解技巧。語音技巧包括連讀、弱讀、失去爆破音的長度、句子重音、音群劃分等。而理解技巧是指所聽內容的檢索、預測、取舍等技巧。要教會學生,聽音時要聯系上下全面理解和把握講話人的思路,捕捉其中關鍵詞語,正確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培養自己暫時記憶力,善于區別主要信息與次要信息,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使自己的分析、歸納、綜合能力不斷提高。
當然,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的方法還有很多很多,如講故事、朗讀比賽、師生對話等。但無論采用何種方法,都要求教師首先轉變觀念,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在課堂上制造一個和諧、民主的氛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上進心,使師生時時達到情感上的共鳴。讓我們永記陶行知先生的話,“誰不愛學生,就不能教育好學生”,用自己的一顆愛心,求得最佳的聽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