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由自身特點和需要出發,通過自己選擇目標、制定計劃、控制過程等完成特定學習任務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是英語新課改所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旨在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學會學習。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對學生英語語言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一、初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現今很多教師已意識到傳統教學的弊端以及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重要性,開始在英語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自己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對學習過程進行自我監控,自我總結并能主動尋求幫助,也不斷地鼓勵學生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但學生還是習慣與跟著老師的要求,機械地完成學習任務,對所學內容照本記憶,并沒能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原因在于因為很多學生并不知道如何預習、學習和復習,即學生不知道如何進行自主學習。此外,一些學生的惰性使得他們更愿意去接受舊式的被動的學習方式。
二、影響初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因素
1.學生缺乏英語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是決定語言學習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只有當學習者愿意去學的時候,才能真正實現有意義的語言學習。學生對英語學習持有積極的動機,則語言水平提高較快,反之則語言水平則進步較慢。動機也影響英語語言學習的投入程度,如果英語學習學生的動機被動,則很容易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半途而廢;還會對學生的課堂行為產生影響,持有積極英語學習動機的學生課堂參與度高,積極活躍,相對英語成績也較好,反之則表現的被動,害怕老師提問,逃避課堂英語學習活動。
2.有差異性的學習風格。每個學生的學習風格偏好方式都是不同的,其也會對自主學習產生直接影響,學習風格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有的學生喜歡苦思冥想,通過獨立思考來解決問題,而另一些學生則喜歡在交流中學習。只有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學習風格,才能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挖掘潛在的學習風格,從而提高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更好的實現自主學習。
3.缺乏正確的英語自主學習策略。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需采取不同的學習方法,當學生尚未掌握這些方法時,就會越學越吃力,越吃力就越不想學,一旦形成惡性循環,就難以提高成績了。如有的學生未掌握記憶單詞的科學方法,而一味地死記硬背單詞,時間一長,就將記單詞視為沉重的負擔繼而放棄學英語,有的學生一遇到生詞就去查字典,影響其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
4.自我控制意識不強。學習中的自我控制是指學習者能夠抵制外在干擾,控制自己的學習活動。一般來說,在學校擁有理想成績的學生,通常比那些覺得學習不受自己控制的學習者,在控制自己的學習方面更具有優勢。因此,增加學習者對自我學習的控制感,是教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手段。作為一個學生,自己要知道學what、when、where、how等以及可能產生的學習結果。
三、促進初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1.轉變師生觀念。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雙向行為,教學過程是教和學相互統一的過程,英語教學觀念的改變,就應包括教師的觀念與學生的觀念。教師的角色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課堂的組織者、管理者、資源的提供者,學習成果的評估者等;教學中應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重視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針對不同課型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學生也應明白自主學習不等于自學,而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而有效的學習;要改變其依賴教師的局面,學會學習,主動學習。
2.因材施教,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在教師與學生構成的雙邊活動中,學習者是學習成功的第一要素,是內。在教學中,我們應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其求知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比如,對不善于學習英語和用英語表達的學生,老師應當給予特別地關心和引導,適時對學生進行激勵,可以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此外,英語教師應創設良好教學情景,大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如故事接龍和角色扮演等,增強學習興趣。
3.注重英語學習策略的訓練。英語課標指出:“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并具有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英語水平,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策略訓練與指導。如語法學習策略,學名詞時教師以思維導圖展示給學生,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系統化,加深理解,同時教師也應當引導學生自己建構思維導圖,實現對所學知識的再現,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再如記憶單詞策略,用音素,構詞法,游戲或者比較記憶(初中常用動詞的過去式及過去分詞的不規則變化就可以采用此類方法)。
4.指導學生對英語學習情況進行監控與評價。學生能否運用自我監控策略成為制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的關鍵因素。英語教師應幫助學生克服消極心理的影響,鼓勵學生大膽地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此外,英語教師要把學生再課堂交際活動中的表現做為對學生平時成績的考核,并及時給出反饋信息。除了教師對學生的評估外,教師也要鼓勵并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評估,幫助他們監控學習進行的過程,并鼓勵學生互評。研究證明,學生的自我監控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同時,注意培養學生自我檢測、自我評價的能力,對自身學習過程中做出合理的評價,并在自我評價的過程中不斷反思自我、完善自我。
提高實現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是一個多方面條件共同作用的過程。為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應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進行觀念的改變,同時引導學生改變觀念,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訓練自主學習的策略,指導學生對學習情況進行監控等逐步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