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銘
【摘要】語法知識的相對抽象性、枯燥性,與兒童以形象性為主的思維特點以及好動、愛玩的年齡特點是一對較難調和的矛盾,這就需要英語教師充分運用教學智慧,找到兩者的最佳結合點。
【關鍵詞】小學英語 語法 教學
在學習一門外語時,如果不了解語言的內部規則,將會影響學生準確地運用該語言進行交流。語法知識應是英語教學中“不能不說的秘密”。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原本興味盎然的課堂,往往一觸及語法,課堂氣氛隨即會變得冷冰冰。作為教師,如何才能既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又讓學生掌握“枯燥”的語法知識呢? 我認為,要“以人為本”,根據孩子的天性,施展妙招,讓語法教學生動起來,更有看頭,更有學頭。
一、創設情景,形象學語法
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求教師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活動都要符合學生的本能與天性。孩子天性喜歡好玩的東西,過于嚴肅機械的練習不能引起他們的學習熱情。因此,我們應盡可能摒棄直接的、機械的練習,多提供機會讓孩子在有意義的、生動有趣的情景中練習和運用所學的新項目。
如,我們可以采用以下的游戲來鞏固be going to do something這個語法項目:
1.教師拿起粉筆,說:“I am going to draw something. But what? Can you guess?”提示讓學生使用句型“You are going to draw...”。
2.教師每次畫一兩筆,讓學生繼續猜:“You are going to draw...”,直到他們猜對為止。
這個游戲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較真實的情景去使用語言,讓他們在玩樂中無意識地訓練了所學的語法。在教學中,我們要利用孩子的天性來幫助他們學習語言,才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二、歸納總結,趣味學語法
1.觀察分析找規律。歸納法即教師先向學生逐步滲透具體的語言現象,然后讓學生觀察分析并找出規律,歸納和總結出語法規則,如:在教“情態動詞can”的用法的時候,先列舉幾個例子讓學生觀察他們:
I can swim .
You can write .
Janet can dance.
The bird can sing.
然后分小組討論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點,學生馬上就發現這些句子都用了情態動詞can;接著啟發學生繼續觀察can前面的主語和后面的動詞有什么特點,通過討論并分析,學生很快就明白了原來can后面是用動詞原形的,這時教師可以讓個別學生及時進行總結歸納:情態動詞can表示“能、會”,主語不用考慮人稱,后面直接加動詞原形。最后再給出一些動畫,讓學生用can來說句子或者各自說說自己能干什么,讓學生充分理解和內化語法規則,掌握好其用法。
2.編好兒歌記規律。小學階段講到了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代詞﹑介詞﹑數詞﹑冠詞和連詞等的用法。數詞分為基數詞和序數詞,序數詞的構成與基數詞有一定的關系,但構成方法又不盡相同,如果要讓學生去死記硬背那么多的序數詞,學生會感到厭煩。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為學生總結了這樣一則兒歌:“一,二,三特殊記,四以上加th,八減t,九去e,ve結尾改f,再加th,ty須變tie.若是碰到幾十幾,前基后序不改變。” 本來很難掌握的內容,通過這么一則富有節奏感,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生很快便學會了1—100序數詞的構成,可以說是事半功倍。又如在教“是”動詞am,is,are在人稱代詞中的用法時,也可以這樣總結:“我用am,你用are,is跟著他,她,它,遇到復數全用are.”這樣處理簡單易懂,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用這種趣味的學習方法不僅幫助學生掌握了語法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有的學生還學會了自己編順口溜,歸納總結語言規律。
三、適當講解,靈活學語法
教師要教給學生最基本,最簡單的語法規則。如名詞復數的教學,在低年級教學中,可只出現規則變化最常見的“名詞+s”的形式,讓學生反復感知以至牢固掌握。至于其他稍復雜的變化形式,我們完全可以讓學生到三四年級以后再開始接觸。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語法項目并不繁多,教師只要明確一個中心語法點——動詞的時態(現在進行時、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兩個基本內容:名詞和形容詞、副詞的的形式與用法,做到講得精,練得活,學生必然能說得好,記得牢!
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求教師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活動都要符合學生的本能與天性。語法知識的相對抽象性、枯燥性,與兒童以形象性為主的思維特點以及好動、愛玩的年齡特點是一對較難調和的矛盾,這就需要英語教師充分運用教學智慧,找到兩者的最佳結合點。因此,我們必須化抽象為具體,把某一知識點具體為多個學生既熟悉又感興趣的語言素材,通過多種形式的大量反復聯系,讓學生養成語言習慣,與潛移默化中掌握該項語言規則。
參考文獻:
[1]沈瑛.新課程中語法教學的定位及其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4.
[2]戰加香.新課標下的英語語法教學[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5(10).
[3]莊艷玲,魏崗.“淡化”還是“優化”——英語語法教學改革芻議[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