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倩

摘 要:水文測驗是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在水文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實踐性很強,實驗教學在該課程教學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該文以中南民族大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為例,結合本校實際情況,通過分析水文測驗實驗教學環節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為提高本校本科教學質量奠定基礎,也為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實踐創新型人才貢獻力量。
關鍵詞:水文測驗 實踐教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3(a)-0223-02
Abstract:As a basic course and a practical subject of the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the Hydrological Experiments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course-teach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Hydrological Experiments in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Involving with the analysis of experiment instruments, experiment conditions and teaching model, some shortages and associating improvement methods have been put forward.
Key Words:Hydrological Test; Experiment teach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水文測驗是指系統收集、整理和傳輸水文數據的全過程[1],是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水利工程及環境類專業非常重要的一門主干課程。該課程實踐性較強,與生產實際密切相關,內容覆蓋面廣,主要講述降水、蒸發、水位、流速、流量、泥沙等水文要素的采集與數據處理。實驗教學是該課程的關鍵環節,為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動手操作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重要渠道。該文結合中南民族大學實際情況,通過分析本校水文測驗實驗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為提高本科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1 水文測驗實驗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
由于我校的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是新設專業,至今僅歷時5年,雖然學校大力支持該專業的建設和發展,但與具有該專業悠久歷史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相比,無論在辦學條件還是師資力量上仍存在較大差距。尤其在水文測驗實驗教學方面,實驗課程設置不夠合理,實驗儀器設備明顯落后,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實驗內容不完整,實驗課時不夠
《水文測驗學》總課時為48學時,而實驗課時僅為16課時,占的比重不夠,不利于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2]。實驗內容設置(如表1)不完整,與氣象要素、地下地形測量、水質監測相關的實驗均未開展。
1.2 實驗設備數量有限,降低教學質量
水文測驗實驗設備缺乏嚴重,比如流速儀,目前實驗室僅有3臺旋槳式流速儀、3臺旋杯式流速儀以及1臺流速流向儀;水尺僅有2只,團粒分析儀僅有1臺。實驗設備的缺乏導致實驗過程中每組人數過多,無法保證每位學生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從而造成某些學生在實驗課堂上渾水摸魚,不認真對待,降低教學質量。
1.3 缺乏野外實驗場所和實習場地
由于缺乏合適的野外實驗場地和實習場地,目前所有的水文測驗實驗均在室內開展,無法讓學生走出實驗室,走出校園,邁向江河水庫先進的水位測驗現場,親身體驗學習水文測驗的技術要領,從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學習積極性。
1.4 水文年鑒數量缺乏,資料陳舊
正確查閱水文年鑒,快速獲取所需資料,是每位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學生的必備技能。由于實驗室水文年鑒的數量嚴重不足,不能保證人手一本或兩人共用一本,因此在有限的實驗教學時間里,很難確保每個學生熟練掌握水文年鑒的使用方法。而且水文年鑒資料陳舊,多為70~80年代的資料,而學生更傾向與查閱自己家鄉最近的水文和水質情況,所有現有水文年鑒無法滿足。
1.5 教學方式單一,課堂氣氛欠佳
目前所有水文測驗實驗授課方式采用“教師講解-學生觀看-動手操作”模式,教師講解30分鐘,同時學生認真觀看儀器操作流程并及時做好筆記,接著開始自己動手操作儀器。授課方式單一,老師和學生之間互動太少,課堂氣氛不夠活躍,造成部分學生不積極參與。另外,水文測驗實驗考核方式需改進。現有考核方式過于簡單,僅為提交實驗報告,難度偏小,學生太容易完成,而且容易引起抄襲等不良現象的發生。
2 水文測驗實驗教學的改進措施
針對以上問題,我校水文測驗實驗必須從自身實際出發,研制適合自己的有效途徑,提高教學質量,具體如下。
(1)增加實驗課時所占比重,增添實驗內容。例如增加水下地形測量實驗,讓學生了解經緯儀、六分儀、測深錘、GPS等測量儀器的構造和原理,掌握水下地形測量的方法[3];增加水文氣象實驗,提供自動氣象及雨情遙測系統,使學生了解雨量、蒸發、氣壓等傳感器的結構和原理并正確操作使用。
(2)完善實驗設備。補充流速儀、自記水位計、GPS系統、測深錘、自動雨情遙測系統、ADCP多普勒流速儀、水質監測與分析的相關設備,以適應本科教學實驗的要求。
(3)建立野外水文測驗實習場地。考慮本校實際情況,可在南湖建立小型水文站,或者與其他水文站等實踐單位聯合創辦實習基地,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和企業的資源,聯合辦學,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實習平臺,讓學生親自體驗水文測驗的方法和技術,體會到水文工作的重要性,調動學生積極性。
(4)補充并更新水文年鑒資料。在原有基礎上,收集和購買水文年鑒。我國很多流域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用計算機整理、儲存、調用水文資料,建立國家分布式水文數據庫[3],因此也可引進這樣一套設備,改革水文資料的查閱方式,供學生實習和教師科研之用。
(5)授課方式和考核方式多元化。為了避免單一化授課方式,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積極性,可考慮“教師引導-學生主導”模式,即在實驗課堂上,始終以學生動手參與為主導,教師起引導作用。學生進實驗室之前必須提前認真預習本次實驗內容,掌握基本理論,了解儀器基本結構和操作流程。實驗過程中在教師指導下,全程親自動手參與實驗每個環節,這樣可有效提高課堂效率,調動學生積極性。在考核方式上,可設置“實驗報告+課堂提問+幻燈片展示”方式,實驗報告占比50%,課堂提問占比20%,幻燈片展示占比30%。除提交實驗報告外,實驗過程中的“提問+回答”或“提問+搶答”成績亦作為考核一部分,而且實驗結果通過幻燈片分組進行演講,并記為期末成績的一部分。采用此種考核方式可激發學生對實驗課的參與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3 結語
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水文測驗實驗顯得尤為重要。實驗課程是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基礎,可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增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應加大實驗課程的開設力度,鼓勵學生走進實驗室,進行綜合實驗和創新實驗的設計與實施。該文以中南民族大學水文測驗實驗為例,在分析實驗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提出適合自身的有效措施,為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實用型人才服務。
參考文獻
[1] 黃月群,曾鴻鵠,李艷紅.整合水文測驗實驗項目,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35(11):144-145.
[2] 康艷,宋松柏,王雙銀.水文測驗類實驗項目教學方法改革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3,290(31):145-146.
[3] 張利平,夏軍,許建民,等.水文實驗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01(4):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