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摘要:隨著《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試行)》的落地實行,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有效執行監督,可以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水平,增強單位的風險管理和應對能力,能更好地實現行政事業單位的公共服務職能,預防腐敗,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本文分析了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現狀,對如何加強內部控制建設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預算管理;資產管理
中圖分類號:F810.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9-0-01
為了進一步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水平,增強行政事業單位的風險管理和風險應對能力,2012年11月29日,財政部正式發布《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試行)》,自2014年1月1日實施。內部控制,顧名思義,是指單位內部為了實現經濟活動合法合規、資產的安全、有效、財務信息真實完整而制定的制度、實施的措施和執行的程序。換言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會從源頭上降低舞弊和貪腐的風險,優化和完善行政事業單位的公共服務職能。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及執行現狀
1.目前,大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這源于單位負責人對內部控制認識片面,重視程度有限,認為內部控制只是財務上控制好資金,記好賬目就可以了,沒有認識到系統而完整的內部控制制度對單位管理的作用。
2.當前,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薄弱,財務人員業務能力不足,日常工作只是收收款,付付款,算算賬,報報表,沒有真正起到給領導決策出謀劃策的作用,也沒有起到對各個業務部門的控制和監督作用;財務人員的崗位設置也不太合理,不相容崗位相分離原則及重要崗位定期輪換原則在實際工作中并沒有很好地執行。
3.當前,各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及執行情況較差。實際工作中,單位領導及財務部門在預算編制時并不全面、嚴謹,只是走形式,因此造成了預算的執行比較隨意,無預算、超預算支出問題較為嚴重。
4.在現階段,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不少問題。面對大量的國有資產,很多單位并未設置專門的資產管理機構負責資產管理工作,而是由財務部門、辦公室、后勤部門、技術部門等部門分別負責。由于這些部門并沒有經過專門培訓,無資產管理經驗,而且分工不清,職責不明,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嚴重,賬實不符;資產因年久失修或技術落后等原因,減值嚴重;資產清理工作不及時不到位;資產的購進、使用、報廢也沒有一整套流程進行約束,有的單位雖有資產管理制度,但執行不到位。
5.單位資金支付的合規性、業務的真實性、單據報銷的審核程序待改善。諸如招待費用、辦公用品購置費用、車輛購進及維修費用等缺乏相關制度約束。
6.合同的簽訂和管理隨意。有的經濟業務不簽訂合同,或簽訂合同并不按合同執行,合同執行情況無人監控。
二、對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幾點建議
1.加強內部控制的宣傳、培訓工作,增強內部控制管理的意識,使人們正確認識內控、理解內控。
2.樹立單位負責人“第一責任主體”的意識。單位領導人要提高認識,主動參加各類財務法規、制度及內部審計法規、制度的學習,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在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中,單位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主體”,重視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創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帶動整個單位的內部控制工作。
3.根據單位的業務情況,梳理有效的業務環節,在關鍵環節上建立內部控制。包括:一是單位內部的關鍵環節應該包括預算、收付款、政府采購、資產管理、建設項目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內部監督等經濟業務活動。在上述關鍵環節上設置內部控制崗位,配備負責任、能力強的人員,明確各崗位的職責及權限,制定審批程序,明確相應責任,確保不相容職位能夠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并且上述崗位工作人員要明確崗位周期,定期輪崗,不具備輪崗條件的崗位采取專項審計,從制度建設上把貪腐的風險降到最低。
二是設置內部審計機構及內部審計人員,內部審計機構應直接向單位領導人負責,單位領導賦予內部審計機構足夠的職權,保證其工作的獨立性。挑選具有職業道德,業務熟練的人員組成內部審計團隊,并經常進行業務培訓,確保內部審計人員能做到熟悉本單位業務,設計出有效的控制手段,以保證單位經濟活動的合法合規及資產的安全有效。
三是設置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配備具有相應資格和能力的會計人員。包括審批管理制度、報銷管理制度、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現金管理制度等等。比如審批制度,單位的就餐、辦公用品、固定資產及材料的購置、車輛維修、會議住宿等費用都需先審批,再執行,審批時需要填制相關的審批單,寫清楚就餐事由、人數、標準、購置物品的名稱、單價、數量、供應商、維修用件名稱、單價、數量、工時、會議邀函、人員、時間、天數、標準等,經領導審批后方可執行。會計人員不具備相應的資格不允許上崗,定期對會計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
四是完善預決算管理制度,讓預算管理貫穿于單位經濟活動的全過程。每年的預算編制,單位要認真對待,對各部門來年的重大開支嚴格審核,仔細核算,確保合理、合法、無遺漏。預算執行時要嚴格,杜絕預算超支。確需追加預算的要經過各部門論證、領導審批。定期進行預算執行分析,通報各部門預算執行情況,解決預算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年終進行決算,通過決算和預算的相互比較,分析預算的執行效果。
五是完善單位資產內部控制管理制度。明確實物資產的歸口管理部門,設專人進行固定資產的賬目登記工作,最好使用固定資產管理系統,錄入所有在賬固定資產,明確資產存放地點、使用人、保管責任人,做到一物一編號、一物一條碼,之后固定資產購進、使用、調撥、報廢都通過管理系統進行。定期進行固定資產清查工作,盤盈、盤虧、老化、落后固定資產經審批后進行賬務處理,做到賬實相符;固定資產隨使用年限的增加會出現一定的磨損和減值,為準確核算其價值,可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4.發揮財政與審計部門的作用,對單位經濟業務活動進行外部監督,經常性地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督促單位去整改和落實。
總之,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而言,內部控制制度要想真正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提高單位的管理水平,就需要內外協同,既要有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也要有效地執行,還要外部有力地監督,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共同努力,單位領導人和全體人員上下一心,才能真正將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制度落到實處,真正將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水平提高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財政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2012.
[2]劉永澤,唐大鵬.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幾個問題.2015.
[3]王芳芳.關于加強和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思考.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