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汝瓊
【摘 要】青春期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飛躍期。進入青春期以后,許多孩子表現出了心理上的不安和焦躁,他們需要有一個能傾吐煩惱、交流思想并能保守秘密的地方。家、家長、家庭氛圍,這些都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章從學習共同體理論出發,倡導建立班級家校共育文化,家校共同努力,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學習共同體理論 家校共育文化 教育
文化,是天地萬物(包括人)的信息的產生融合滲透(的過程),是以精神文明為導向的融合、滲透,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導向。文化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給它下一個嚴格和精確的定義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不少哲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一直努力試圖從各自學科的角度來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為止仍沒有獲得一個公認的、令人滿意的定義。籠統地說,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確切地說,文化是凝結在物質之中又游離于物質之外的,能夠被傳承的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是人類之間進行交流的普遍認可的一種能夠傳承的意識形態。
班級管理中,探索本身就具有教育的價值。因為探索帶給人的是開放的心態、學習的需要、超越的意向和成長的渴望。學習共同體擁有共同的愿景,而班級管理的共同愿景就是促進學生健康的成長。這種共同的愿景能夠創造出眾人一心的良好勢態,能產生巨大的凝聚力和能量。因此,教師在班級管理中要積極倡導創造開放民主的文化,努力營造家長學習分享的氛圍。筆者為家長推薦了維尼老師的《順應心理,孩子更合作》一書,并倡導家長在班級QQ群里分享讀書心得。下面是節選的三位家長的讀書感悟。
家長一:“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在一點點縮小,雖然還有差距,但我知道有差距是正常的,畢竟我們不能完全讀懂他們的世界,但至少她肯為我敞開心扉,給了我了解她的機會,總比關上心門好得多。和孩子一起成長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雖然在生活和學習中,孩子還有很多困難,但人生不就是一件事接著一件事嗎?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也會收獲更多。在這本書的指引下,我會更加關注孩子的言行和心理,和孩子一起成長。”
家長二:“放過自己,放過孩子,我不焦慮他就不焦慮,我不倔強他就不倔強;同理,我陽光,他也就會陽光。我改變了,孩子也在慢慢改變,這個過程可能沒那么迅速,但只要方向對了,什么事情都別慌,慢慢來,一定會有辦法的。”
家長三:“目前我們兩人相處時,孩子還不愿主動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根據維尼老師的指導,慢慢地融化他,讓他能夠把心里話說給我聽。這樣我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以引導他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能健康有序。給他足夠的信任、陪伴、支持,我相信,孩子具備自我成長的能力。教育不必只爭朝夕,可以慢慢來。花朵花苞,哪一朵不好?生命如水,哪一段不美?”
筆者把三位家長的讀書心得及時與《順應心理,孩子更合作》的作者分享,獲得維尼老師的點贊和轉載。我在家長群里和家長分享:“教育路上,我們不孤單。教育不易,我們需要相互扶持,一路前行。歡迎更多家長分享讀書心得,分享之后,就是財富,會影響更多的人,這也是功勞一件。”一名家長看了王奕媽媽的讀后感說:“父母學會用認知療法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去考慮孩子的心理、感受,順應孩子的心理去養育,這樣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孩子對我們有了信任之后,自然會合作,我們再去適時適當幫助孩子,順其自然,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長。成人間的人際交往又何嘗不是如此!”另一名家長表示:“王奕媽媽是用心在讀這本書,寫得情真意切,天下父母愛孩子都是全身心付出,就讓我們都跟著老師的思路走,用對方式,孩子會慢慢愛上我們的。”王奕媽媽回復:“受寵若驚啊!謝謝老師的夸獎,以后在孩子的教育上還要多多向各位老師和家長學習。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進步,我們做家長的一定堅持學習,跟孩子一起努力!”
在筆者心里,一個個鮮活的孩子,他們的生命不可重復,他們既要創造幸福的未來,也要擁有幸福的當下。而作為教師和家長,我們需要學習什么是幸福,有義務培養孩子感受、體悟幸福的能力,并引領孩子用行動帶給周圍的人幸福。這就需要父母和老師面對青春期孩子的問題,都能以開放的心態,在遵循孩子成長規律的基礎上予以智慧的解決。每一個學生,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特點。真正的教育,根本不是發掘人的第一,而是發現人的唯一,這才是成長的意義。我們盡歷千帆,才發現最好的自己就在這里;我們閱人無數,才懂得最該珍愛的人其實是自己。這正應了梁曉聲先生對文化的闡釋:根植于內心的修養;無須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