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陽華
【摘 要】文章立足《牛津初中英語》教材,結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總目標的五個方面,就如何體現學生主體性、教學目標層次性,給出了不同課型的具體教學目標設計詳例。
【關鍵詞】教學目標設計 《牛津初中英語》 不同課型
一、引言
筆者從事初中英語教學13年,親身經歷了《牛津初中英語》教材的三次改版。每一次的改版都融入了新的教學理念,體現了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材與新課程標準越來越默契,使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目標設計時有的放矢。然而,正如很多研究者總結的那樣,教學目標設計的現實狀況并不令人滿意。本文擬以《牛津初中英語》新教材9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例,列出具體的教學目標設計實例,并輔以相關的教學目標設計原則進行解釋。
二、教學目標設計基本原則
初中英語教學目標的設計應從《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出發,充分考慮學情,以學生為目標主體,用規范、具體的語言敘寫教學目標內容。課程標準中說明了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五個方面: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初中學生因其生理心理發展的不同,英語學習的水平和能力出現差異甚至分化。敘寫教學目標時,應明確主體、行為、評價方式,避免籠統、泛化。下面將通過具體的課型論述如何運用這些教學目標設計原則。
三、不同課型的教學目標設計
按照《牛津初中英語》教材的單元安排以及英語學科教學的特點,每個單元大致有以下幾種課型:口語課、閱讀課、語法課、聽力課和寫作課。下面筆者將列出這幾種課型的具體教學目標,并做相應理論聯系,希望能為初中英語教學目標設計提供舉一反三的參考依據。
(一)口語課——Comic strips & Welcome to the unit
1.全部學生能認讀重點語言點,語音正確,并能理解這些重點語言點。
2.90%的學生能用所學詞匯擴展成句子,互相描述自己和他人的性格特點。
3.70%的學生能主動并流利地談論喜歡或不喜歡的職業;30%的學生能比較中美職業偏好的差異。
課程標準對初中畢業生英語說的技能的要求包括:就簡單的話題提供和交流信息,樂于表達個人觀點和態度,逐步掌握傾聽和呼應的技能,有效詢問信息,獲取幫助。在上述教學目標中,目標主體通過“全部”“90%的學生”等得到明確,并通過不同的百分比來體現不同教學目標的層次性。例如最后一個教學目標,考慮到學習程度較好的學生會覺得本課學習內容難度不大,因此增加了教學活動中分析的難度,同時也是對文化意識的滲透。語言知識、說的技能都在上述目標中表達得很明確:“課堂上能讀出重點語言點”,就意味著學生需要課前預習,從而實現課程標準中對學習策略、認知策略的培養;“互相描述”旨在培養學生的交際策略;“主動地談論”則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情感態度方面的培養。Welcome to the unit作為單元的起始部分,通常難度不大,在語言知識、說的技能之外,教師可以結合單元內容做適當的文化意識、情感態度方面的擴展。
(二)閱讀課——Reading
1.全部學生能運用語境猜測出較難或陌生的詞匯,并準確認讀,理解意義。
2.全部學生能通過閱讀新聞報道,以填表形式獲取四位杰出人物的工作及其特點。
3.全部學生能運用課文中獲取的部分語言點描寫自己的性格特征和適合的職業;60%的學生能完整表述,用語準確,并在交流中獲取他人的自我描述和職業偏好。
4.大部分學生能了解愛崗敬業的重要性;40%的學生能對人物及其工作發表看法。
課程標準對初中畢業生讀的具體要求包括:能根據上下文和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能讀懂相應水平的常見體裁的讀物;能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這在上述教學目標1、2中均有所體現。初中英語閱讀課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常用的閱讀策略,如略讀、找讀、猜測詞義、理解細節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大量閱讀幫助初步形成語感從而樂于閱讀。除此之外,根據不同的閱讀內容、體裁,教師可以進行相應的文化意識方面的聯系,如上述目標4中所示。
(三)語法課——Grammar
1.全部學生能通過觀察、歸納,學會并使用并列連詞and、but、or和so連接句子,并意義正確。
2.全部學生能通過觀察、歸納,學會并使用并列連詞both...and...,not only...but (also)...,either...or...和neither...nor...填空和改寫句子,并意義正確。
3.大部分學生能運用本課詞組介紹一位同學,描述其性格特征和能勝任的職業。
語法教學曾是我國英語教學的重頭戲。隨著課改的深入,很多教師越來越注意到兩個問題。一是比起由教師來教授,由學生來發現語法規則會更有效。例如本課語法規則就更適合由學生來觀察、歸納,如目標1所示。二是語法學習重在“用”,在語境中學語法、讓語法為語言表達服務是教師在上語法課時教學設計的側重點,如上述目標3所示。當然,不是所有的語法規則都容易發現,教師也不一定都有充分的語法示例,必要的時候應綜合考慮,選擇最合適的方法來進行語法教學。另外,本課語法內容的局限性,使得文化意識、學習策略等方面的聯系在這個課時不容易展開。因此,教學目標設計主要還是圍繞語法知識、語言技能展開。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需以實際教學為出發點,不必拘泥于將課程標準中的五個方面在教學設計中面面俱到地體現。
(四)聽說綜合課——Integrated Skills
1.所有學生能聽上下文猜測詞義,認讀并理解重點語言點。
2.所有學生能從聽力材料中獲取信息,完成填空練習,至少90%正確率。
3.大部分學生能說出十二生肖、星座和性格的關系,50%的學生能說出它們的區別。
4.大部分學生能運用本課詞匯和信息談論自己和別人的性格。
課程標準中對初中畢業生聽的技能的要求包括: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談話,并從中提取信息和觀點;能借助語境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在聽的過程中用適當方式做出反應;能針對所聽語段的內容記錄簡單信息。聽力教學是幫助學生將聽到的語音符號轉換為有意義的信息的過程,其中既涉及語言知識又涉及聽力技能,如上述目標1、2所示。聽力教學都必須包含這兩部分內容,才能幫助學生通過聽,提高接收、理解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鍛煉英語思維,培養語感,提高英語表達能力。在上述目標2 中,“90%正確率”使教師易于判斷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有助于教學評價和反思。在完成以上教學任務后,教師還可以結合聽力內容,增加文化意識等方面的教學,或適當提升學習任務的難度,體現層次性,如上述目標3所示。
(五)寫作課——Main Task
1.所有學生能準確認讀重點語言點,理解并能用于描述某人的性格和能力。
2.所有學生能列出觀點,并用事實支撐觀點。
3.大部分學生能結合實際寫一封推薦信,在信中運用本單元所學詞匯、并列連詞,書寫符合推薦信規范。
課程標準對初中畢業生寫的技能要求包括:能根據寫作要求,收集、準備素材;能獨立起草短文、短信等;能使用常見的連接詞表示順序和邏輯關系;能簡單描述人物或事件。培養寫的技能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對于聽、說、讀而言,寫的過程既需要充分的詞匯、句型,同時又要將自己的思想進行邏輯整理,組織成文,是較難獲得的一個技能。為了能使學生在初中畢業時達到課程標準中寫的技能要求,教師需要在初中三年的時間里,精心設計每堂寫作課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寫作信心、樂趣和習慣。
【參考文獻】
[1]黨華.對牛津初中英語教材(譯林版)的內部評價[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91-92.
[2]杜芳.淺談譯林版牛津初中英語教材[J].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