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環
【摘 要】當前具有自閉癥的學生數量不斷增多,社會也越來越重視這個特殊群體。文章以此為切入點,首先介紹了融合教育的理念和自閉癥學生存在的現象,然后介紹了目前的教育環境對于教育特殊學生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了自閉癥學生社會交往行為的有效干預措施。
【關鍵詞】融合教育 自閉癥學生 社會交往行為 有效干預
自閉癥和其他障礙有著本質的區別。例如盲聾啞患者雖然身體有殘疾,但還可以從事一定的工作,能夠正常生活,而自閉癥最主要的障礙就是失去了必要的社交能力,沒有人際交往,缺乏正常的成長環境。對于具有自閉癥的學生,應當將其融入普通的環境中去培養,為其創造更多的交流機會,鍛煉其交流能力,促進其走出自閉的誤區。在融合教育環境中,教師的積極輔導,使得自閉癥學生重新煥發出熱情的精神面貌,使其健康成長,對于其自身,對于家庭,對于整個社會都有著積極意義。
一、融合教育的理念和自閉癥學生存在的現象
(一)融合教育的概念
融合教育是指讓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融入正常孩子當中學習與生活,將普通的兒童和特殊的兒童放在同一個空間中培養,讓孩子們在一起學習,一起成長。這種教育方式的特點就是將特殊孩子放在平常的環境下培養,而不是放在特殊的、隔絕的環境下培養。
融合教育的理念是讓所有的人都具有受教育的權利,患有自閉癥的學生同樣具有受到同等教育的權利。融合教育的特點是為自閉癥的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環境,讓他們也可以和普通學生在一起學習。進行融合教育的學校需要為自閉癥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支持,必須對每一個自閉癥學生制定專門的個案發展計劃,使得自閉癥學生和普通學生一樣,可以在一起學習、交流。
(二)中外融合教育的發展狀況
在國外,融合教育的思想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各國對隔離教育進行反思,認為隔離教育剝奪了特殊學生的正當權益;第二階段,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將盲聾啞等兒童統一稱為特殊兒童,在稱呼上尊重兒童的尊嚴;第三階段,20世紀末到今天,特殊教育走出國界,世界范圍內的融合教育正在形成。在國內,著名教育學家周念麗提出了幾種融合教育的理念,分別是“集體-統一”模式、“集體-自由”模式、“個體-統一”模式、“個體-自由”模式;曹婕瓊老師提出了兩種融合教育模式——巡回教師模式和資源教室模式。
(三)自閉癥學生存在的現象
1.語言和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難
很多自閉癥學生都具有語言的呆滯現象,甚至沒有語言或者需要特殊的語言進行交流。例如,重復不停地問同一個內容;背誦聽過的歌詞或者詩句;分不清每個人誰是誰。自閉癥學生即使隨著年齡的增長,語言表達會有所進步,但是還是會存在邏輯推理障礙、理解能力偏差等現象。
2.人際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難
自閉癥學生無法與他人進行正常的溝通交流。他們往往喜歡自己玩自己的,有時會出現發呆的現象。自閉癥學生沒有分離的焦慮,不會和人進行目光直視,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會尋求幫助,在外自己走自己的路,不會和朋友交流,甚至不會和父母交流。
3.玩耍和活動的特征
自閉癥的兒童往往只玩一種游戲,對于有規則的游戲往往會拒絕。
二、目前的教育環境對于教育特殊學生存在的缺陷
(一)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夠
相關政府部門出臺了有關特殊教育的文件,但是執行得并不到位。文件落實到位需要各部門齊心協力、通力合作。此外,上級部門對特殊教育的財政支持不到位,特殊教育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二)教師缺乏專業的教育技能
目前,很多教師都不具備專業的融合教育知識,甚至沒有接受過專門的特殊教育培訓,也沒有接觸過自閉癥學生。在正常的教學環境中,面對出問題的自閉癥學生,教師往往還是采取對待正常學生的教育方法,收效甚微,長此以往,教師就會缺乏教育自閉癥學生的信心,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在實際工作中,一般一個班級會配備兩名教師,加入自閉癥學生之后,由于自閉癥學生有時候會莫名其妙地吶喊,甚至出現暴力傾向,使得原本充足的教學力量變得非常有限。只有加大師資力量,才能滿足特殊教育的需求。
(三)家長的融合理念不強
家長受應試教育的理念影響較深,對自閉癥往往不重視。家長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不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尤其對于特殊孩子,家長只要求其放學后能在家里學習即可,而不讓其與外界接觸,害怕其受影響。自閉癥學生常年處在封閉的環境中,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長。
三、自閉癥學生社會交往行為的有效干預
(一)學校方面
1.結構化教育
結構化教育主要包括這幾個方面:客觀環境的結構化、作息安排的結構化、學習任務的機構化、獎勵的結構化。這種教育法的重點在于培養個體的適應能力,針對自閉癥學生的特點,按照自閉癥學生的喜好,對自閉癥學生進行治愈。
2.感覺綜合訓練
感覺綜合訓練是指對學生的自我刺激。和普通的游戲不同,這種方法必須在專業的教師輔導下進行,按照兒童成長的規律和自閉癥學生自身的發展,設計出適合學生成長的游戲。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增強自閉癥學生動作的協調性、情緒的穩定性,促進自閉癥學生集中注意力。
教師在訓練的時候,先要確定兒童的各種感知能力,對自閉兒童實行強有力的重壓,使其注意力集中,并增加親密感;隨后可以讓兒童進行一些全身運動的活動,如蕩秋千等。感覺綜合訓練是一個促進自閉癥學生自我意識形成的重要方法,可以有效緩解甚至根除自閉癥。
3.藝術治療法
藝術治療法是結合了心理和藝術兩大特征的治療方法,利用人們本身的治療本能進行自愈。藝術治療可以使自閉癥學生有效表達自身的內心世界。其中,繪畫自愈是最常見的自愈方式。
教師在進行繪畫教學的時候,會發現有些自閉癥學生繪畫時敢于用別人不會使用的色彩,這顯示了自閉癥學生不受世俗影響的特點;有些自閉癥學生在繪畫的時候雖然不善于外在表達,但是卻畫出了自己喜歡的車子、風景,這也是內心思想的一種表達;有些自閉癥學生喜歡重復繪畫一種事物,這體現了自閉癥學生具有追求完美的心理特點。因此,教師要善于發現自閉癥學生的一些心理特征,針對這些心理特征進行治愈,促使其擺脫自閉癥。
(二)家庭方面
家長要多與教師聯系,做到時常反饋信息。家長要善于發現自閉癥孩子的閃光點,不要因為孩子做出奇怪的事情而對其責備,有時候固定的標準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家長在向教師反饋孩子在家里的情況時,需要指出孩子的什么行為使得家長無能為力,使得教師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可以找到重點。有些家長在反饋的時候,往往只說自己孩子的優點,對于孩子的缺點往往不給予反饋,這就使得教師在進行教育的時候可能找不到重點。對于這一現象,教師需要和家長加強溝通。
經過學校教育的干預后,很多家長表示孩子有了很大的改觀:從以前不會與人交流、接觸變為會與人交流、接觸;從以前遇到困難悶不吭聲到現在能夠積極尋求他人幫忙;等等。這些都是學生逐步走出自閉的表現。
四、總結
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生患上了自閉癥,出現這種狀況有家庭的因素,也有學校的因素,甚至還有社會的因素。為了使學生更加健康地成長,教師需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干預,其中融合教育最為有效。本文所講述的一些干預方式可以有效地治愈自閉癥學生,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方俊明.融合教育與教師教育[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24(03):37-42,49.
[2]李春梅,林利,姚慶梅.融合教育理念下自閉癥兒童治療方式的分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09,22(05):543-545.
[3]魏壽洪.自閉幼兒融合教育的個案研究[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07(06):56-58.
[4]熊絮茸,孫玉梅.自閉癥兒童融合教育現狀調查、困境分析及家庭參與的探索[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4(04):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