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曉燕
一、理論分析
(一)引導式教育簡介
引導式教育是一套為活動機能失調的人士而設的教育與康復的整合系統,它以使神經系統受損的兒童能過正常生活為最終目標。這一系統不是單純的康復技巧或治療方法,而是一個以教與學互動為本,從而達到功能康復的復雜而完整的體系。
引導式教育的基本理論認為,腦癱兒童最主要的問題是學習困難,學習困難使腦癱兒童不能發展適應或控制周圍環境的能力。腦損傷是客觀存在的,但不能因此認為腦癱兒童是低能兒或存在一系列問題的兒童。腦癱兒童與正常兒童一樣,都是通過同樣的方法學習,存在智力、情緒、社交、性格和體能等各方面同步發展的要求。而人的大腦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要克服腦癱兒童的學習困難,要給他們適當的指引和指導,不應改變環境來遷就腦癱兒童,而是讓他們去努力適應環境。
腦癱兒童的康復需要借助多方面和復雜的經驗。引導式教育就是根據學習的復雜性原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將各方面的功能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復雜、有序的整體。在引導式教育中,要像處理學習問題那樣去處理腦癱兒童的所有問題,教育的目的是以有效的功能替代原有的功能障礙,恢復運動控制,以實現實用功能康復。
引導式教育有別于其他康復方法的根本原理就在于其應用豐富多彩的引導式內容和手段,如節律性意向、音樂和游戲等,調動兒童的興趣,激發他們的主動學習熱情,以適當的目的為媒介,提供意識指令性誘導,通過引導員與兒童的互動,誘發腦癱兒童本身的神經系統形成組織化和協調性,達到功能康復;功能康復的同時,反過來又會促進腦組織的生物學康復。同時,強調良好的心智、性格、人際關系、情緒、決心、意志、意識、經驗和期望等會幫助兒童戰勝自己的行為障礙,促進其全面的功能康復。
(二)小組學習、個體訓練和家庭訓練相結合的康復特點
腦癱兒童由于存在腦損傷,不僅存在肢體運動障礙,而且大多伴有情緒、性格的問題和障礙。運動障礙導致他們的社會活動受限,不能接受正常的教育。腦癱兒童常常受到溺愛或無人關注,缺少自信心和自立性,與正常兒童比較,更易產生自卑感和抑郁的情緒,產生一些心理障礙和學習困難。
引導式教育是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有利于促進兒童的心理發展,有利于正常人格的形成,同時有利于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引導式教育認為:每個孩子都能互相觀察別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從中學習。引導者可以利用小組的積極氣氛激發每個小組成員;小組成員要學會互相問候、互相鼓勵、互相欣賞,為每個人取得的進步而高興。由于面臨的困難不同,引導式教育按年齡、疾病的種類及功能障礙的輕重分組,將年齡和功能障礙相似的分為一組,以便于成員之間互相刺激學習。
個體訓練是為了使每個小組成員都能跟上小組的平均水平。
腦癱兒童的家庭訓練保證了訓練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三)小組學習與社交能力的相互影響
引導式教育強調,在學習過程中,環境的刺激及人際關系對腦癱兒童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學習是一個群體活動。尤其是對于缺乏自主活動能力的腦癱兒童來說,小組形式的學習可以創造自然的群體要求和關系,這為腦癱兒童提供了學習社交技巧的自然環境。在充滿安全感的小組環境中,腦癱兒童開始熟悉周圍的事物,并逐漸產生歸屬感與安全感,他們主動參與,學會分享,學會等待,輪流坐莊,逐漸學會承擔責任,從而形成團隊協作精神。這是腦癱兒童能夠適應正常社交活動的基礎。同時,腦癱兒童在小組中建立起的這種良好的社交能力也成為推動小組內更好地完成各項活動的動力。
二、討論
(一)腦癱兒童并非先天的社交低能兒,更多的是由于他們缺乏學習的機會和環境
通過上述觀察,我們發現引導式教育小組活動對腦癱兒童社交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小組活動的形式本身就為組員之間的交往提供了自然的環境。很多腦癱兒童并非因為智力原因而導致社交能力低下,而是其功能活動的受限制約了他們的活動范圍,他們缺乏足夠的環境刺激來發展社交技能。尤其在福利機構中生活的腦癱兒童,他們的生活環境相對封閉,沒有足夠的機會接觸更多的人,對照顧者的依賴更加嚴重,也很難通過觀察別人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導致社交技能的滯后。但是只要給予他們足夠的環境刺激和引導,他們能很快地在小組中學習到與人相處的技巧。
(二)小組學習與社交能力的相互促進
小組形式的學習為腦癱兒童提供了學習社交技巧的自然環境。在功能及智力水平相當的小組中,腦癱兒童會開始熟悉周圍的事物,并逐漸產生歸屬感與安全感,他們開始主動參與,學會分享,這是在其他康復模式下很難達到的。腦癱兒童在各項集體活動中學會等待,輪流做主,懂得有規則的游戲,逐漸在小組中學會承擔責任,可以漸漸理解和接受他人與自己的意見不同,并從中學習到不同的思維方式。同樣,有了這種良好的社交技能,他們開始羨慕和認同他人的進步和成功,渴望自己也能像那樣。這時小組內就有了一種正面的競爭意識,它成為推動腦癱兒童更好地完成各項小組活動的動力。
(三)小組內的團隊協作精神可減少兒童對照顧者的依賴
良好的小組環境是培養兒童合作互助精神的基礎。小組成員會在這種小組所營造的環境中互相模仿,互相欣賞努力的結果。在這樣的小組中,兒童開始建立健康的自我認知及對他人的認知,進而學會理解他人,互相幫助,培養團隊協作精神,既減少了對照顧者的依賴,又有利于兒童將來成功地融入社會。在福利機構中培養兒童這種小組互助協作的團隊精神,兒童可以在小組內通過合作與互助完成更多的活動,包括很多生活自理的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輕照顧者的負擔,同時能使腦癱兒童能像正常兒童一樣全面地發展各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