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金小林
黨報副刊:如何接好“天線”、續好“文脈”?
□ 文/金小林
本文認為,在當前媒體格局下,黨報副刊應該找準新方位,旗幟鮮明講導向的同時,要根據自身特點,探索讀者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表現形式,讓讀者在“悅讀”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的引導、文化的濡染、精神的陶冶。
黨報 副刊 麗水日報
黨報副刊“接天線”,并不像時政新聞那樣直接說政策、講理論;而是要充分發揮版面限制少、行文活潑、形式自由等特點,采用策劃和深度報道的形式、文學的筆法、講故事的方法,把黨委政府的“聲音”傳達到位,為黨委政府“發聲”并提供積極的輿論支持。
(一)圍繞中心工作,深化主題報道
副刊對中心工作的報道不可缺席,要主動策劃、深化主題報道,當好“喉舌”、傳遞好黨委政府聲音,讓讀者通過豐富的報道理解和支持中心工作。
2015年初,浙江省作出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絕對貧困現象的重大決策。麗水市迅速行動拉網式排查出“4600元以下”農戶,建檔立卡落實“一戶一策一干部”幫扶機制,實施精準扶貧。為更好地助推市委市政府全面打好“消除4600”扶貧攻堅戰,《麗水日報》副刊隨即策劃了“不讓一個家庭掉隊——消除4600新聞幫扶”主題報道,整版推出了《麗水吹響“消除4600”集結號》《每天純收入不到13元的背后》《這個冬天,他們很溫暖》等7篇文章,調查報道全市“4600元以下”農戶現狀,透視致貧原因,追蹤全市各級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幫扶的典型范例,講述貧困戶自強不息告別貧困的故事。
低收入農戶增收問題是動態性、持續性的,“消除4600”后,貧困會不會殺“回馬槍”?為此,2016年8月,編輯部再次圍繞“消除4600”這一重大主題,策劃推出 “鞏固‘消除4600’成果麗水在行動”系列文章,報道全市上下如何積極整合資源、創新方式,對因病、因殘、因災或突發事故而出現返貧的“邊緣戶”精準發力,推動這些家庭持續增收。
連續兩年、同一個主題、兩個系列策劃,《麗水日報》副刊對“消除4600”這一重大主題的深化報道,可讀性強、傳播效果好,得到市委市政府和廣大讀者的肯定。
(二)緊跟決策部署,提供輿論支持
麗水國際車城是總投資近7億元的省市重點建設項目,其主要業務是新車銷售和二手車交易。2014年5月麗水國際車城舉行了揭牌儀式,可是在二手車交易市場招商過程中,卻碰到了麻煩——由于市場剛起步,加上地處偏遠的開發區,二手車經營戶簽約入駐的寥寥無幾,原定2015年10月正式營運的二手車交易市場只得一拖再拖。與此同時,麗水市區二手車馬路市場卻異常火爆。尤其是位于麗水火車站附近的330國道沿線,70多家二手車經營戶長期占道、無證、超范圍經營。2014年和2015年,城管執法、市場監管等部門曾幾次聯合整治,但最終效果都不盡如人意。
2016年9月,隨著麗水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深入推進,二手車馬路市場整治再次成為焦點。《麗水日報》主動策劃制定了詳細報道方案,分五個階段有序推進:第一階段派出記者到臨近的溫州和臺州采訪,報道當地二手車市場規范后帶來的好處;第二階段則對市區二手車馬路市場存在的問題進行曝光;第三階段對麗水國際車城二手車交易市場的優越環境等進行宣傳;第四階段選取前期已進駐麗水國際車城且生意較好的二手車經營戶進行采訪報道;第五階段對市政府相關部門的整治行動進行報道。
終于,麗水市區二手車馬路市場這一存在多年的頑疾得到了徹底整治。2016年10月1日,麗水國際車城二手車交易市場在整整延遲一年后,終于正式營業。事后有關部門總結,媒體的參與、強大的輿論支持是這次整治行動得以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講好百姓故事,傳播社會美善
《麗水日報》副刊歷來重視講好身邊的百姓故事,挖掘隱藏在普通人物身上的閃光點和真善美,平均每周刊發一篇人物報道,他們或助人為樂,或見義勇為,或誠實守信,或敬業奉獻,或孝老愛親……
2015年底和2016年初,《麗水日報》副刊深情講述了“信義孤兒”葉石云的故事:葉石云是云和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一名學生。2009年,雙親在49天內先后因病去世,留下11歲的他和81歲的爺爺相依為命。母親去世前已生病多年,父親為此欠下總計3萬元債務——這些債務沒有一張借條,但葉石云決定替父還債。隨后他挨家挨戶主動上門“尋債”,邊上學邊利用周末和節假日,撿廢品、做來料加工、打短工掙錢還債。6年時間,他終于還清了20多筆債務。
毋庸諱言,當前各地“老賴”頻頻見諸報端,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央文明辦等10多個部門甚至專門為此聯合出臺懲戒的辦法。然而即便如此,失信敗德的事情仍時有發生。和這些“老賴”相比,葉石云的舉動讓人敬佩。
也正因此,葉石云先后榮登2015年第四季度“麗水好人榜”、2016年1月“浙江好人榜”和2016年2月“中國好人榜”。每個道德模范的背后都有一個不同尋常的故事,或許催人淚下、或許轟轟烈烈、或許平平淡淡……但每一個故事都折射了時代的光芒,更書寫著時代的感動。黨報副刊講導向,就是要講好身邊的故事,讓他們成為引領這個社會在道德之路上前行的明燈。
(二)關注社會熱點,加強輿論引導

▲ 2009年4月7日,《麗水日報》3版刊發《頂牛事件引起反思》。
自媒體的迅速崛起,讓普通大眾信息獲取和意見表達都更加容易。這使得一些原本并不復雜的社會事件和并不時興的社會現象,經過網絡發酵后放大成為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社會熱點。
為此,《麗水日報》副刊早在2007年4月就專門開設了每周一期的“熱點互動”版面,積極關注社會熱點。2015年7月,版面名稱變更為“報網互動”,繼續秉持關注、引導社會熱點的宗旨。
在選題上,通過網絡論壇、微博、QQ群和微信群等途徑,向讀者和網友廣泛征集他們所關注的話題。選題確定后,在報紙和網絡上進行預告;在組稿上,專門設立了骨干作者QQ群,每一期選題都引導和啟發他們從正面、積極面去思考寫作。發稿則以這批作者的文章為主,自由來稿為補充。
實踐證明,“報網互動”欄目對社會熱點的輿論引導作用積極有效:一方面,聚集、引導和培養了一批具有正能量的作者。這些作者樂于寫作、善于發言,對社會熱點,他們比一般人更具有發表意見和評論的沖動。另一方面,積極對人民群眾關心的社會熱點發聲,針砭時弊澄清謬誤,能有效占領輿論制高點,及時疏導輿情、引導群眾、引領社會道德風尚。
2007年至今,《麗水日報》副刊已經對近500個社會熱點進行了有效的輿論引導,為麗水經濟社會發展營造出良好的輿論氛圍,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報網互動”也被評為市級品牌欄目,相關文章獲得了省市新聞獎。
當前報紙副刊的文學性,并沒有因為文學副刊版面的萎縮而弱化,實際上它是隨著副刊的發展而演變成為了文化性,這也是當前副刊除新聞性之外的另一重要屬性。如何接文脈,更好地汲取地方文化的“養分”?我們認為,一是要“講特色”,即宣傳地方文化的特色,增強群眾文化自信。二是要“育文風”,即培育健康的文風。
(一)弘揚區域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麗水是一個有1400多年歷史的古城,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美麗的甌江孕育了黃帝文化、劍瓷文化、石雕文化、畬族文化、湯顯祖文化和攝影文化等。
《麗水日報》副刊始終致力于宣傳和弘揚區域特色文化:一是專門開設了挖掘報道麗水人文歷史遺跡的“文史”專版以及宣傳報道麗水攝影文化藝術的“視界”專版;二是不定期策劃推出各類文化名人、文化匠人、文化產業等有關文化的報道。以2016年為例,除每月一期的“文史”和“視界”專版外,我們還先后以整版的篇幅推出了紀念湯顯祖逝世400周年的報道《他們和湯顯祖一起追夢》、弘揚畬族服飾文化的文章《山哈霓裳:變的是潮流,不變的是民族文化》,以及報道麗水地方特有的小戲種“處州亂彈”和“松陽高腔”的文章《戲癡呂圣祥》《松陽高腔:孤獨的堅守和傳承》等。
事實上,區域文化的繁榮興盛不僅可以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更能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麗水日報》副刊就非常注重培育讀者對地方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是全球唯一的陶瓷類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2016年7月,“龍泉窯大窯——金村遺址”被納入我國2018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推薦項目“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跡”首批遺產點名單。
這是龍泉青瓷文化的驕傲,也是麗水人民的驕傲。我們迅速策劃推出關注“‘海絲’遺產點龍泉窯大窯——金村遺址”系列報道,追溯龍泉窯的歷史遺跡、講述人們保護和傳承龍泉窯遺址的故事、追蹤政府為該遺產點成功申遺所做的工作。隨后于2016年9月和11月先后在浙江隆重召開的G20杭州峰會與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龍泉青瓷都在這兩個國際性的大會上大放異彩。我們推出了相關報道,讓讀者在閱讀報道時獲取的不僅僅是新聞資訊,更多的是文化自信和自豪。
(二)把握創作導向,培育健康文風
《麗水日報》“甌帆”文學副刊作為區域文學的重要陣地,在把握創作導向,培育健康文風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總結出“三個引導”:
一是選稿引導。報紙文學副刊是廣大讀者的副刊,而不是一小批文人的天地。為激勵、培養文學新人,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學素養,要堅持以讀者自由來稿為主,盡可能編發一些新人的稿件。但是一定要注意選稿、發稿的導向,以免誤導作者和讀者。2016年3月,我們收到題為《捉鳥》的稿件。初看這是一篇語言簡練、文筆優美的散文,但最終因存在導向問題被棄用。一方面,作者和朋友所捉的竹雞是國家林業局列入保護名錄的“三有動物”,已屬違法;另一方面,文章繪聲繪色描述用機器鳥模擬發聲誘捕的細節,有悖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二是約稿引導。作為黨報副刊,編輯要善于通過主動約稿的形式,傳遞版面意圖,最終達到通過文學作品傳達和展示黨委政府一個時期內宣傳重點和工作成效的目的。“五水共治”是浙江省2013年底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部署,經過兩年全力以赴的行動,效果如何?2015年底,我們聯合麗水市治水辦開展“麗水杯·我家門前有條河”有獎征文,評選出30篇獲獎散文在副刊版面上刊發,很好地宣傳了治水的效果。此外,為配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我們在“甌帆”副刊上還開設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欄,出命題作文向市內作家約稿。
三是寫稿引導。副刊編輯一般具有較高的文學素養和較好的文學功底,同時由于長期在黨報工作,能深刻領會黨委政府的方針政策和相關文件精神。因此副刊編輯要主動拿起筆、下基層,采寫緊扣時代主題,弘揚主旋律的文學作品,進一步提振副刊的精氣神。2016年9月“甌帆”副刊刊發的報告文學《石榴香飄》,就是一篇由副刊編輯深入一線采訪寫就的優秀作品。這篇近8000字的報告文學,從一位維吾爾族護士的角度切入,講述了麗水援疆醫生為民族團結所做的感人事跡。這一作品小切口大主題,具有很強的時代意義,《浙江日報》文學副刊“錢塘江”在2017年1月省兩會召開當天編發。(作者是麗水日報社編委委員)
編 輯 張 壘 leizhangbo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