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峰 季梅娣
(1.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立人中學,315200;2.浙江省寧波中學,315100)
探析體育中考項目-耐久跑的教學策略
楊峰1季梅娣2
(1.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立人中學,315200;2.浙江省寧波中學,315100)
浙江省九城區中小學體育教學耐久跑展示課的現場研討是由杭州江干區和寧波慈溪市兩個地區的參會代表領銜展開討論的,活動圍繞主題《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中課堂教學基本要求的落實與效果、展示課中的亮點和不足、手段和形式、效率和質量等方面展開評、辯、爭、論。這次活動中關于耐久跑的教學重心問題引發了會議現場和網絡直播觀摩的體育教師的激烈討論。為何一堂簡單的耐久跑課會引起如此大的反響?爭辯的核心問題是什么?
從表面上看是對一節課的評論,實質上是體育中考耐久跑項目的常態與展示課教學核心思想之爭。二者間主要存在三方面問題:
問題1:方法差異。針對中考長跑項目的常態課練習方法與展示課中所呈現的練習方法存在較大差異。
問題2:重心模糊。針對中考長跑項目,在體育教學中教學重心落實在哪一點或哪幾點上,還比較模糊。
問題3:地位爭議。在體育中考長跑項目上,是把追求考試分數排在第一位,還是把發展學生的耐久跑能力放在第一位的問題。
基于上述核心問題,還應該追根溯源,從耐久跑項目的本質上找方法。

表1 中長跑項目分類及能量代謝一覽[1]

表2 七至九年級教學內容、課時建議與課時比例表[2]
耐久跑屬于田徑項目,就是中長跑。影響中長跑項目的因素很多,但決定中長跑運動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工作能力,即“心肺耐力”,以及骨骼肌工作中的代謝能力。
1.能量代謝分析
從運動生理學特征看,中長跑分別屬于極限下強度與大強度的肌肉活動,其能量代謝特點是以有氧代謝、無氧糖酵解和磷酸原三種功能系統兼有的混合代謝。現代田徑把中長跑項目根據能量代謝的耗能系統不同劃分為中距離跑、長距離跑和超長距離跑三類,其中中距離跑屬于“高速度”的耐力項目,體能特征主要以速度耐力為主;長距離和超長距離是以耐力為主的運動項目,有氧代謝占有絕對優勢。寧波市2016年體育中考耐力項目是男、女分別為1000m和800m跑,應屬于中距離跑,其耗能方式有氧代謝約占30%,無氧代謝約占70%(見表1)。由此可見,無氧和混氧代謝在中距離跑項目的代謝比重較高,這就說明以速度、速度耐力為主的無氧代謝的練習對中距離跑項目的運動成績的提高起決定性作用。
2.發展形勢分析
縱觀國內、國際中長跑項目發展趨勢,無氧代謝能力是決定中距離跑運動成績的最重要因素,與發展無氧能力相關的速度與速度耐力訓練現已成為中距離跑訓練中的最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提高運動成績,需要大力提升肌體的速度和速度耐力,不斷提高其無氧閾值,盡可能降低有氧代謝比例,提高無氧代謝水平,所以,中距離跑項目能量代謝無氧化發展是必然趨勢(見表1)。
表1中可看到,中距離跑提升運動成績的重心是以發展無氧代謝為主的速度和速度耐力的練習。體育中考的對象雖然是初中生,但已具備一定中距離跑的技術和能力,基礎耐力已經達到一定水平。所以,體育中考長跑項目的發展方向也應該朝著無氧代謝為主的方向發展,把提升學生的速度和速度耐力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3.體育課時分析
《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人教版)中初中教學內容與課時分配比例明確規定:按照七至九年級每學年36周,每周上3課時體育與健康課,每學年108課時制訂比例分配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初中三年跑步教材總的教學課時建議安排30課時,占總課時比例的10.8%,其中還包含快速跑、障礙跑、接力跑等其他跑的內容,用于中考項目的中距離跑教學時數所占比例遠遠低于30課時。而中距離跑是需要長時間、不間斷地持續練習才能取得明顯效果的一個運動項目,在時間不充足的情況下,體育課堂教學更應將教學的重心放在發展中距離跑的核心速度耐力練習上。
4.中考科目分值分析
2016年寧波市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滿分為720分,體育中考分值為40分,所占比例為5.56%,長跑項目滿分10分,所占總分比例為1.39%。體育中考所占比例小,長跑項目所占比例更小。家長、學生以及學校為了追求考試成績效益最大化,不會在長跑項目上投入過多的時間、精力等,這就意味著體育課堂教學要“產出”更大的練習效益,體育教師的課堂教學手段、方法、策略都要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所以,針對體育中考中長跑項目的課堂教學一定要明確教學重心,采用最有效的教學手段,同時要追求中距離跑效益的最大化,也就是主攻學生的速度耐力練習為主,這一點恰恰是本次耐久跑展示課所呈現的教學手段與常態課中教師所采用的練習手段最基本的“矛盾沖突”,其核心問題就是體育中考長跑項目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方向、教學手段和教學質量問題。
綜上分析,體育中考中長跑項目教學質量受到學練時間限制、發展方向影響、學生主客觀狀況三方面因素影響最大,所以,在長跑教學中,一定要確保練習時間,明確學練方向,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內驅力,全面優化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這也是對本節展示課“焦點之爭”的根源所在。
影響體育中考長跑項目的因素很多,但最突出因素是學生、時間、方向三個層面,教學中只要抓住事物矛盾的關鍵點,就能夠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1.每課必練策略
中長跑項目的特點是“上手快、提高難、耗時久”。長跑動作技術相對簡單,初中生已經經過多年學習基本具備一定的運動能力,運動成績已達到一定水平。要想達到中考滿分(男子1000m跑時間為3分25秒,女子為3分10秒)的水平還有很大差距,需要經歷長時間的、不間斷的練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在初一、二年級的課堂教學中每周都要開展速度或速度耐力練習,到了初三階段,每堂課都要有一定強度的速度耐力練習,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充足的連續的練習時間,才能大幅提升學生的速度耐力水平,提高骨骼肌代謝能力,達到提高運動成績的目的。
2.假期行動策略
每年開學初的體質測試都反映出“假期體能下降嚴重”這一現象。這一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學生練習長跑的不間斷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假期長跑,確保學生體能不下降已經成為當前最重要的課題。為了能確保學生假期堅持進行長跑練習,學校層面一定要做好“假期行動計劃”,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比如友伴型長跑小組、陪伴型長跑小隊;可以開發家長陪伴模式,讓家長陪著或督促孩子一起練習;可以開展假期長跑社團模式,鼓勵學生們加入長跑社團進行假期長跑活動等。活動開展過程中要做好記錄工作,記錄練習日期、時間、跑量、參加人員等,一方面可以起到監督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作為研究個體和假期體育開展活動的資料。
3.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學生因遺傳因素、運動經歷和體能情況等方面的不同,在中長跑項目中表現出來的運動水平差異較大,一般情況下初三年級學生都分三個層次,第一層面是基本達到滿分水平;第三層次是長跑成績較差,無法達到滿分;第二層次是介于第一、二者之間。第一、三層面的學生都或多或少出現不愿意繼續練習的現象,前者是因水平較高,達到滿分而心理放松,缺少更高目標追求;后者因努力也無法達到滿分,有放棄的想法。這一點是困擾體育教師的一大難題。在中長跑項目教學中,體育教師還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從“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最近發展區”入手,為每個學生訂制中長跑目標,目標要落實、落小、落細,如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將長跑項目分段,制訂400m、600m的分段式目標,也可將練習時間分段,制訂周目標、月目標等。通過實現一個個小目標,可以激勵每一個學生長足發展,使待進者提升,使優者更優。
4.手段多元策略
因練習時間限制,在中長跑項目教學中部分教師采用了單一的計時跑為主的練習方法,形成了一種“以訓代練”的教學模式。單一的、長期的枯燥的練習讓學生身心疲憊,逐漸產生抵觸、反感心理,被動地練習大大降低了練習效率。體育教學的核心是學生,在學練中,只有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高質高效地達成教學目標。在中長跑練習中,在貫徹以提高學生速度、速度耐力兩方面為核心發展方向后,盡量采用多元的練習手段,如追逐跑、接力跑、領先跑、定時跑、定距跑、變速跑、定向跑、小組合作跑等,不斷變換跑的方式,這樣更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練習效果。同時,也要將各種練習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掌握最基本的中長跑練習方法,便于其自行練習。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使學生自主參與、自主練習、自主監督和評價,從內因上解決學生“疲憊心理”。
5.理論滲透策略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體育教師要多利用課堂的消極性休息時間、理論課時間向學生講述中長跑的理論知識,讓學生能夠“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這對引導學生練習興趣,提高學生對長跑的認識,激發學生練習的積極性有重要作用。例如,在兩組速度耐力跑間隙的消極性休息中講解極點、第二次呼吸的知識;在放松活動中講解長跑的能量代謝知識;在理論課中講解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與長跑的關系;針對體型偏胖的學生講解長跑鍛煉減肥的方法等,理論知識的滲透能夠讓學生認清長跑的本質,了解長跑的特性,這對于學生克服身體、心理對長跑的恐懼有積極的幫助。
[1]孫南,熊西北,張英波.現代田徑訓練高級教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0,12.
[2]耿培新.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體育與健康.七年級.全一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