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加利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初級中學,222500)
巧用往返跑 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
盛加利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初級中學,222500)
江蘇盛加利
往返跑技術是田徑項目的重要內容之一,它不僅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快速奔跑的能力,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和全身的協調能力,從而促進學生體能的全面發展。往返跑練習對場地器材要求不高,便于組織,健身效果好。因此,在體育教學、體能測試時被廣泛使用,如《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50x8米跑測試項目,部分地區將其列為體育中考項目之一、錄用人民警察體能測試也是必測項目之一。筆者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以往返跑練習為基礎,將其貫穿在多個體育項目的體育課堂教學中,通過不同形式的往返跑練習和游戲,激發學生參與體育學習和體育鍛煉的興趣,不但讓往返跑練習不再單調、枯燥,并作為游戲為其他項目技能的掌握和體能補償訓練提供積極作用,現將往返跑練習與游戲的形式介紹如下:
練習方法一:學生成四列或者六列橫隊,聽到哨音后,第一列學生從起跑線處起跑,跑到終點線前2~3步時減慢速度,同時降低身體重心,兩腳成前后開列,用前腳對應的同側手,接觸終點線,然后迅速轉身蹬地,加速跑返回起點線。下一組學生聽教師哨音繼續練習,動作技能熟練后可利用擊掌為信號,下一組學生繼續練習(見圖1) 。
圖1
練習方法二:學生成四列或者六列橫隊,聽到哨音后,第一列學生從起跑線處單腳起跳,跳到終點線處用腳踩一下終點線,然后單腳跳回起點線;或者到終點線時,換一只腳,轉身單腳跳回起點線。
練習方法三:在地面上畫5條線,并將每條線上分別標出0、1、2、3、4,或者借助人造草坪深淺不一顏色差,作為標志線。教師隨機報一組數,如3214,學生從起點線0線處,先跑到數字3線,然后跑回0線,接著再跑到2線,再跑到0線,以此類推。如果學生體力充沛或者運動強度不夠,需要補償體能練習加大練習強度時,可以把5條線間的距離加長;還可以將最遠距離的數字報兩次,如24134,當學生掌握往返跑技術要領時,可以用手接觸或者腳接觸終點線,變換形式從而增加競爭性、趣味性。游戲的練習中,學生在不斷地與同伴比拼趕超時,掌握了技能,提高了體能(見圖2)。
圖2
練習方法四:為了提高練習密度和運動強度,讓學生有更多的練習時間,將學生分成兩大組完成練習,教師站在中間,充分合理地利用場地,并運用哨音指揮,從而有效地提高練習密度和強度(見圖3)。
圖3
練習方法一:行進間直線運球。第一排學生每人一球,聽到哨音后開始行進間直線運球練習,運球到終點線處,迅速轉身運球返回起點線。在學生對行進間直線運球掌握較好的情況下,可以加大練習難度,如,到終點線處換手,然后再直線運球返回起點線。
練習方法二:學生圍繞往返跑的5條標志線,沿“S”型行進間往返運球,學生站在標志線的一端,以右手運球為例,行進間的路線和球的落點正好在標志線兩邊,解決行進間直線運球教學的重難點,由此學生既掌握了直線運球技術,又掌握了往返跑降重心、快轉身的動作要領。
練習方法一:采用腳內側、腳外側、足弓運球等運球方法,將足球運至終點,做急停、轉身、假動作、左右撥球等動作,將足球運回起點。
練習方法二:用正腳背踢球的方式將球踢出去,然后自己迅速跑動,追自己踢出去的球,追到球后,用腳接停住球,然后運球到起點線(或者規定的標志線),將球傳給下一排學生。根據學生的傳球技能和熟練程度,確定傳球距離長短。
練習方法:學生分組站在最近和最遠的標線上,一個學生先跑,跑到對面拉起一個同伴的手(一變二,由少變多),然后跑回起點,換手后,再拉住另一位學生的手(二變三),以此類推,直到所有學生都一起跑動;然后,再逐漸從最先跑的學生跑到原來位置,松手,站立(由多變少),直到最后一名學生跑回到原來位置。利用往返跑設計耐久跑小游戲,優點在于場地小,教師易于組織,學生練習起來不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