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彥
【摘要】“三維五步教學法”是在傳統五步學習法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對傳統五步學習法的完善和發展。本文以七年級(下)第一單元的寫作訓練“寫出人物的精神”為例,具體展示“三維五步教學法”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實際操作和應用。
【關鍵詞】三維五步教學法 初中語文 作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6-0094-02
科學的學習習慣,是有效學習的重要保證。學生成績起伏不定,或停滯不前,很大程度上是學習習慣出了問題。為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保證課堂教學效果,廈門實驗中學結合互聯網時代背景,在傳統五步學習法(即“預習”、“上課”、“復習”、“作業”和“總結”五個環節)的基礎上,提出更為完善、全面的“三維五步教學法”。
所謂“三維”,是指管理者、教師、學生三個維度。管理者對校園教學活動進行指導督查,教師依照教學大綱組織教學活動,學生發揮自我主動性開展自主學習。所謂“五步”,它將日常教學過程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其中,“課前”分兩個部分同時進行:教師明確教學目標,根據學情大膽預設,設計課堂教學方案;學生提前預習,上網獲取各類學習資源,做好預習準備。“課中”具體包括“知識提煉”、“作文練習”、“探究討論”、“釋疑點評”和“小結反思”五個步驟,環環相扣,層層推進,以教師適時點撥、學生主動學習為基本特征。“課后”則讓學生及時復習課堂所學內容,教師就學生課后提交作業的反饋情況,做好教學反思。
本文結合語文學科性質,以七年級(下)第一單元的寫作訓練“寫出人物的精神”為例,依照“三維五步教學法”具體要求,嘗試探討“三維五步教學法”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1. 課題:寫出人物精神——讓筆下的人物活起來
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以本單元三篇現代文《鄧稼先》《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憶魯迅先生》為例,在上學期已學習人物外貌描寫、動作描寫等的基礎上,借鑒課文新出現的人物描寫手法,掌握更多展現人物性格特征或品質精神的寫作技巧。
(2)過程與方法:“三維五步教學法”和“閱讀寫作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在文中滲透或表達自己的褒貶愛憎,展現身邊人物的真善美或假惡丑,傳遞社會正能量。
3.課時安排:1個課時
4.課型:新授課
5.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6.教學難點和重點:溫習借鑒本單元課文所示范的刻畫人物手法(如對比、議論、典型情節、引入詩歌),學以致用,有意識地在寫作練習中加以實踐運用。
7.教學過程:
學生課前準備階段
學生提前上網搜集有關介紹人物描寫手法的學習資料,并按導學案要求,完成如下課前預習作業:
(1)回憶我們剛剛結束的課文《鄧稼先》《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憶魯迅先生》。思考:這三篇課文的主人公各有什么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質?作者是通過運用什么寫作手法,向我們展現他們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質的?請將思考的結果填入下表。
(2)在上學期已學人物描寫的基礎上(提示:如外貌描寫、動作描寫等),借鑒上述三篇課文展現人物品質精神的寫作手法,調動你的生活經驗,選擇你所熟悉的一個人,寫一篇有關他或她的小短文。
要求:①有意識地運用你所學到的有關刻畫人物的基本手法,盡可能地突顯你所介紹人物的性格特點或品質特征;②字數為 500 字左右。
教師課前準備階段
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及本單元教學要求,預設學生在寫作訓練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并于布置作業的第二天,及時收齊、批閱學生習作。批閱的目的,在于通過對照本單元的寫作訓練要求,發現學生在刻畫人物方面存在的缺失與不足,進而對學生的人物寫作提出更富針對性的指導與幫助。教師批閱學生習作,需完成如下四項課前準備工作:①在字句通暢的基礎上,以描寫人物手法運用的多少為標準,將學生交上的習作大致分為ABC三個等級;②選出三種等級的代表作品,提前分析它們優良差的原因;③針對A等級典型范文,提出使之更為完善的修改建議(如有可能);④就BC等級典型范文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修改建議。作文批閱完成后,將習作發還給學生,以備課堂之用。教師只給作文評定等級,但不指出習作存在的具體問題,也不提供相應的修改意見。
課堂正式授課階段
(1)課堂導入。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有關人物描寫的幾種基本寫法,例如: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等等。這一學期的第一單元,我們在原有人物表現手法的基礎上,通過學習三篇課文《鄧稼先》《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憶魯迅先生》,又接觸到了一些新的、有助于展現人物性格特征或品質精神的寫作手法。
這些寫作手法的巧妙運用,使得作者筆下的主人公一個個個性鮮明,栩栩如生:忠厚樸實、身先士卒、富有國家使命感的鄧稼先先生;“說做合一”、廢寢忘食以及滿腔愛國熱情的聞一多先生;愛笑愛抽煙、幽默風趣、可親可敬的魯迅先生。他們仿佛就出現在我們的眼前,生活在我們的身邊,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他們的音容笑貌,以及他們身上散發的特有人格魅力。
為了檢查大家在學習完這三篇課文后,描寫刻畫人物的功力有否大增,老師特地在課前布置了兩道預習題:一是讓同學們回顧溫習楊振寧、臧克家、蕭紅這些大人物在刻畫描寫人物時所運用的寫作手法;二是嘗試有意識地運用大家們的這些寫作手法,選擇生活中你最熟悉的一個人,寫一篇五百字左右的小短文。
(2)知識提煉。本教學環節主要通過課前預習作業的第1題輔助實現。圍繞表格,學生重溫已學知識,找到人物性格精神與表現手法之間的對應關系。在此基礎上,有關人物描寫的表現手法得到有效梳理,有助于寫作知識的系統化和內化,為后面的寫作練習講解做好必要的知識鋪墊。
(3)作業練習。向學生反饋課前作文的整體完成情況,并用投影儀展示ABC三個等級的典型例文。限于課堂時間,每個等級的例文至多提供兩篇。要求學生結合前面“知識提煉”環節中梳理總結的刻畫人物方法,分別對例文進行點評,指出它們的優劣之處,同時給出具體的修改意見。如提示學生:為了讓筆下的人物形象更為生動傳神,人物的性格特征更為鮮明、富有個性,是否可在原文的基礎上,適當地增加對比、夾敘夾議等寫作手法;是否可在典型事件或場面的敘述過程中,加入主人公的標志性動作、神情或語言。其中,因A等級范文的修改空間要小于B、C等級的范文,故教師可與學生一起修改A等級的例文,以此示范學生如何修改、完善B、C等級的作文。
在共同修改完B、C等級的例文后,學生反觀自己課前習作,參考前面對典型范文的修改意見,形成對自己原作的修改方案。修改的重點,落在習作表現人物手法的豐富與運用。
(4)探究討論。學生對原文進行修改,并將自己第一次修改后的作文與同桌交換,然后交流彼此建議。如同桌對修改后的文章,進一步提出更好的修改意見,學生可對習作進行二次修改。修改好后,鼓勵學生上臺分享自己的作品,尤其是要支持鼓勵原本作文等級為B或C的學生上臺展示。臺下學生認真學習,暢所欲言,就臺上同學的習作,補充表達自己的觀點或看法。
(5)釋疑點評。詢問學生是否對本課知識內容尚有不明確或不理解的地方。如有,課堂當場解決。
(6)小結反思。對本節課的授課要點進行歸納總結,強化學習重難點,以便學生明確本節寫作課的學習目標,從而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自我評價。
課后教學追蹤階段
課后,學生在復習本課知識內容的基礎上,將習作的最終修改稿謄寫在作文紙上。教師收齊學生修改完善后的作文。通過對比學生的原作和修改稿,教師自我評估本堂課的教學效果,以及反思教學過程,同時做好教學反思。
“三維五步教學法”的優勢在于教學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長期存在的低效、散亂等問題。就學生課后交上作業的反饋情況看,學生也一改往日上課迷茫不知所云的狀態:在刻畫人物方面,其寫作能力得到較大提升。
參考文獻:
[1]王俊杰.《寫作指導宜“四多四少”》[J]. 語文學習,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