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
【摘要】小學數學是小學階段重要的一門基礎課程,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和家長對這門課程的學習也是十分的關注。所以,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受到學校和教師的十分重視,本人從事教學工作多年,也深刻體會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迫切與重要。本文對此簡單分析個人的想法和做法,以求拋磚引玉,得到廣大教育事業愛好者的重視。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 教學 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6-0158-01
隨著教育部對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數學和語文是并存的主要學科。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小學教學的課堂效果,對小學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如何通過最少的課堂時間和精力,獲取更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效果,引領學生探究知識的樂趣,需要教師應該反復思考和總結的。本文以下對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進行簡單分析。
一、明確教學目標,有針對性的進行課前準備
科學的教學目標體現在對教材和學生都要熟悉,掌握因材施教的法寶,教師課前準備是否充分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一個完整、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會讓課堂教學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對待教材要分清重點、難點,有針對性的區分,簡單的知識簡單講,復雜的地方多花時間,其次對待學生要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接受能力,做合理得安排,爭取在有限的時間內合理分配教學目標,使得學生掌握知識,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二、注重生活實用性與課堂知識結合性教學
1.創設情境,導入課堂
課堂的導入方式多種多樣,要想上好一堂高質量、高效率的課程,我們教師就一定要注意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好奇心強,根據教材的特征,提倡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學習,教師可以創設適當的氛圍和情境,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最大化的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為目的進行教學。比如:在對《圖形的平移》一課的學習中,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現象,如玻璃窗戶的推拉、升旗桿上的國旗、物體隨自動扶梯斜向移動以及物體隨升降電梯上下的移動等,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通過課件的展示,引出問題,引導學生說出這是什么現象?通過鼓勵提示得出結論,這就是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現象。另外,還可以錄制視頻、做微課效果也不錯,例如:《圖形的旋轉》一課的導入,利用在游樂場拍攝的錄像,旋轉的摩天輪和旋轉的風車,讓學生通過生活去感知數學知識的存在,通過旋轉現象,繼續研究旋轉,進一步導入本節課程的學習。
2.合作探究
合作學習是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實效的重要學習策略。由此,我們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與他人合作學習,共同完成學習目標。合作學習可以使得學生有機會分享他人的不同觀點和知識視野,使學生能夠得到與傳統課堂全班一起學習以外更多的練習機會,讓不愛說話,不善于表達的學生在適宜的環境下能夠做到愿意開口說話、愿意分享自己的見解,進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首先,課上針對性格不同的學生進行分組,有的性格內向,沉默寡言不善言辭;有的性格活潑外向,善于表現,分組的時候教師要根據學生特點進行分組。其次,分組討論問題,時間上的合理安排要掌控得當,不要草草了之,起不到分作合作的效果。最后,針對學生層次去分組,比如基礎好的與基礎差的學生,反應快的與反應慢的學生。
3.反饋練習,拓展應用
授課內容結束后,教師如何得知學生的掌握情況呢?這就要求做練習題,通過練習題的及時反饋信息,可以進一步的了解到學生課上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而有針對性的再次講解、拓展應用。由此,讓學生掌握課上的學習知識,為下一步的課堂總結和課后練習奠定扎實的基礎知識。
4.歸納總結、鞏固延伸
教師在課堂結束后,盡量簡單扼要的概括總結下,本節課我們學習到了哪些知識,以及重點、難點強調一下,還要為下一節課的開展做好鋪墊。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教學方法可運用到整個教學環節,比如:問題情境、生活化教學、因材施教興趣培養等,另外,我們教師要反思教學環節,給學生營造和諧、愉悅的教學環境。教師要與時俱進多學習多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比如:多媒體視頻、微課,創建教學平臺,提供更多、更廣的數學學習知識的方式方法。
三、重視課后與課堂的緊密銜接性
小學數學知識點結構系統性強,聯系緊密。課后復習要注意提醒學生多總結知識點,并對知識點進行框架結構的建立,多探索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知識,還要注重開發學生的智力,通過創建教學平臺,課外練習題的練習,最大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明確教學目標,有針對性的進行課前準備,注重生活實用性與課堂知識結合性教學,以及重視課后與課堂的緊密銜接性,從各個教學環節提升教學的實施,這是自身在教學實踐中的一點教學想法和做法,學無止境,我們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數學課堂教學過程評價中的問題與思考[J].周曉麗.中國校外教育.2017(02)
[2]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J].李霞.學周刊.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