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綺,鐘小妮,張 婷
(深圳市龍崗區骨科醫院,廣東 深圳 518116)
優質護理干預對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的作用效果探討
劉文綺,鐘小妮,張 婷
(深圳市龍崗區骨科醫院,廣東 深圳 518116)
目的 探討優質護理干預對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影響和術后髖關節功能恢復的作用效果。方法 選擇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進行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128例,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4例。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干預模式,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護理后觀察組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關節活動度評分、康復效果評分、健康教育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而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下肢靜脈血栓、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而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優質護理對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髖關節功能恢復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可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
優質護理;髖關節置換術;髖關節功能恢復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導致股骨頸骨折的發病率逐漸攀升,臨床上對股骨頸骨折的治療也顯得非常重要。老年人群是股骨頸骨折多發人群,主要是因為老年人伴有骨質疏松、反應遲鈍,導致股骨頸骨折的發生[1]。但是股骨頸骨折的治療難度很大,并且治療后還會伴有嚴重的并發癥,加上老年人在治療過程中配合程度不高,導致治療效果不佳[2],其中多數股骨頸骨折患者采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雖然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是常常并發嚴重并發癥[3]。因此,臨床上開始運用良好的護理措施來保證治療的有效率,同時促進康復速度。鑒于此,本文通過優質護理對髖關節置換術患者進行干預,旨在分析此種護理措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進行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患者128例,其中男性77例,女性51例;年齡在58~83歲之間,平均年齡(68.4±3.6)歲。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4例。其中觀察組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齡在59~83歲之間,平均年齡(68.2±3.4)歲;對照組男性39例,女性25例,年齡在58~83歲之間,平均年齡(68.5±3.8)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干預模式,具體如下:(1)根據患者的情況成立優質護理小組,由富有護理經驗的護士長擔任組長,其他護理人員均為組員。除常規護理外,確保每8位患者由此小組中的1位護理人員進行護理監督,組長對組員的護理工作進行監督。要求護理小組每周召開兩次會議,會上通過頭腦風暴的方式對有代表性患者的病情進行討論,研究科學的護理措施并加以落實,通過表格的形式對護理進行管理。(2)術前護理。首先進行心理護理,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進行深入溝通交流,同時給患者普及髖關節置換術相關知識,并通過列舉成功案例幫助其樹立信心。當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時,醫護人員應該耐心與其交流,幫助其緩解這些情緒。然后進行肌肉護理,需要患者進行肌肉訓練。除了練習髖外展肌以及股四頭肌的力量以外,還要加強下肢的力量訓練。指導患者通過助行器或者拐杖進行不負重的行走,以此防止術后并發癥的發生。(3)術后護理。首先要對患者進行疼痛護理,雖然在使用鎮痛劑后能暫時緩解疼痛感,但是在術后鍛煉中仍會因傷口撕裂出現劇烈疼痛。這種疼痛不僅會對患者造成嚴重的心理、身體傷害,而且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對預后有非常嚴重的影響。這就需要護理人員教給患者正確的鍛煉方式,也可以在轉移其注意力的情況下幫助鍛煉。如果患者在鍛煉過程中無法忍受疼痛,可以適當增加鎮痛劑的劑量。然后實施康復訓練計劃,需要根據患者自身手術情況以及家庭因素進行全面的康復訓練。在與患者家屬溝通后,一起幫助患者鍛煉,克服其內心的恐懼感。最后進行家庭功能康復訓練,在患者出院后需要向患者家屬仔細講解訓練的效果,要求患者家屬配合實施康復計劃。定期隨訪,指導患者改正錯誤的地方。
1.3 觀察指標
(1)在護理前以及護理后3個月對所有患者進行髖關節功能評定(采用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方法[4-5])、關節活動度評定,并在護理后3個月對患者進行康復效果評分以及健康教育評分,同時統計所有患者的住院時間。(2)在護理后6個月統計所有患者下肢靜脈血栓、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3)滿意度:采用自制滿意度調查表對所有患者進行調查,包括心理、生活、情感以及效果等20個問題,統計患者滿意的題數,≥18個為非常滿意,12~17個為一般滿意,<12個為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20.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前后兩組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以及關節活動度評分對比
護理前兩組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以及關節活動度評分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以及關節活動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以及關節活動度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護理前后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以及關節活動度評分對比(±s,分)
0 0組別 例數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 關節活動度評分0 0 0 0 0 0觀察組對照組64 64 t值P值--護理前67.4±6.7 67.6±6.8 0.168 0.867護理后89.6±8.9 81.3±8.3 5.456 0.000護理前2.5±0.4 2.6±0.4 1.414 0.160護理后3.8±0.8 3.1±0.6 5.600 0.000 0 0
2.2 護理后兩組康復效果評分、健康教育評分以及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康復效果評分、健康教育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而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護理后兩組康復效果評分、健康教育評分以及住院時間對比(±s)

表2 護理后兩組康復效果評分、健康教育評分以及住院時間對比(±s)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例數64 64住院時間(天)t值P值--康復效果(分)93.1±4.6 82.3±4.1 4.021 0.000健康教育(分)94.5±17.3 88.1±15.4 2.211 0.029 18.5±2.1 22.6±2.8 9.371 0.000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下肢靜脈血栓、感染以及其他并發癥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2.4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n(%)]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國老年人群所占比例逐漸增大,而老年人是股骨頸骨折的好發人群,需要引起重視。對股骨頸骨折患者的治療,要求在治療后能顯著降低關節疼痛以及提高關節功能的恢復速度,所以在治療方式上的選擇具有多種方案[6-7]。由于股骨頸骨折患者幾乎都有焦慮、抑郁心理,而且常規手術有可能帶來嚴重的并發癥,因此一般會采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這樣可保證患者生活繼續正常進行。但是在實施髖關節置換術后,對髖關節功能恢復存在較大影響,因此,臨床上開始實施各種護理干預來保證手術的治療效果[8],其中優質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主要是對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有更好的促進作用。
本文調查結果發現:護理后觀察組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以及關節活動度評分、康復效果評分、健康教育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而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P<0.05),提示觀察組的護理措施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復預后。優質護理幫助患者及其家屬了解髖關節置換術術前術后鍛煉的重要性,通過患者日常生活習慣的改變,幫助其形成正常的自理行為[9-10]。同時對患者的坐立行走制訂新的規范,保證髖關節功能恢復,減輕患者疼痛程度,促進恢復,縮短住院時間。此外,本文還發現:觀察組下肢靜脈血栓、感染以及其他并發癥的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而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下肢靜脈血栓是指髖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由于血液在深靜脈處無法正常凝結,導致靜脈回流障礙性疾病的發生,是影響手術效果的主要并發癥。髖關節置換術后出現深部感染,在數年內都有發生的可能性,其中早期感染與手術相關因素存在顯著聯系(P<0.05),包括手術環境、創傷情況以及抗感染處理、抗生素使用等。感染可能會危及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臨床上對感染患者的治療非常重視。優質護理讓患者在術前進行適當的肌肉訓練,術后進行多方面的康復訓練,能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11-12]。而醫務人員與患者、患者家屬的深入溝通,可增加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同時也可降低醫患糾紛發生的幾率。因此,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對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髖關節功能恢復有良好的效果,同時可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在臨床上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1]楊玉霞,楊樺,范茹,等.直接前入路微創全髖關節置換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醫正骨,2016,28(3):77-78.
[2]蔡曉云,陸雙雙,李娟,等.高齡阿爾茨海默癥患者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護理[J].浙江臨床醫學,2015,17(3):499-500.
[3]王艷瓊,寧寧,何凌霄,等.1例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前禁食時間的循證護理[J].護理管理雜志,2014,14(11):807-809.
[4]袁立,袁紅,王利珊,等.術前康復護理對老年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刊,2015,17(11):1172-1173.
[5]賴美燕,李建赤,黎凌云,等.護理干預對髖關節置換術后老年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15(3):338-341.
[6]鐘偉瓊,葉漢良,張麗,等.康復護理單應用于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10(9):225-227.
[7]周惠莉,彭建華.優質護理服務在髖關節置換中的應用[J].江蘇醫藥,2013,39(3):370-371.
[8]辛海南,高遠,余黎軍,等.高齡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康復護理干預探討[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25):2846-2848.
[9]尤明蘭.微創小切口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的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20):91-93.
[10]王曉穎.優質護理服務在老齡全髖關節置換術病人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4(7):654-655.
[11]楊妮娜.新型網絡平臺在全髖關節置換術優質護理體系中構建及應用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5,26(6):761-762.
[12]王智峰.優質護理聯合系統性功能訓練在股骨頭壞死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實施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15):123-125.■
R195
B
1671-1246(2017)10-01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