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婁江實驗學校(215300)
錢莉琳●
?
初中數學以學定教的體驗式教學研究
江蘇省昆山市婁江實驗學校(215300)
錢莉琳●
傳統教學的主體地位為教師,學生必須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這種教學方法不能落實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不能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本次研究說明了一套突破傳統教學弊端,應用以學定教的體驗式教學方法.
初中數學;數學教學;以學定教
現代教學理論提出以學定教的體驗式教學理論,這是指教師要充分地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知識,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引導.應用這種教學方法能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積極地學習理論知識.現說明以學定教體驗式教學的實施方法.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如果不能先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充分地學習,學生就不能明白自己在學習的時候可能會遇到什么學習障礙,哪些知識是學習的重點.在教學活動前,教師通過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可以找到以學定教的方案.
以教師引導學生學習《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為例.有一名教師是這樣開展教學活動的.他在開展課堂教學以前,給學生推送了一個教學PPT.教學PPT開始展現了一架飛機的三視圖.很多學生對飛機有興趣,他們想了解飛機的整體結構是怎樣的.學生在觀察飛機的時候,發現不同的視圖,呈現的效果是不一樣的.這時,學生開始思考,看一件物體的時候,不能只是看物體的一個側面,而要從多種角度去看物體;在看幾何圖形的時候,也不能僅僅只是觀看一個幾何圖形的側面,而要觀看多個側面.在學生對幾何圖形的視角產生興趣時,教師給學生看下一個學習案例:看圓柱形三視圖的畫法,在這一個案例中,學生能初步理解三視圖應該如何畫.在學生掌握了理論知識以后,教師給學生看一個外型如“L”字型的幾何圖并引導學生思考:這個立體幾何圖形的三視圖你會畫嗎?如果不會畫,要不要親手做個立體圖形來試試?
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以前,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學習引導工作.第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或生活,為學生創建一個學習情境,使學生愿意自主地學習.第二,要給學生一個典型的學習案例,學生在研究這個典型的學習案例時,可以去探索、去體驗,了解這則學習案例要表達的意思.第三,要為學生布置一道經典的數學習題,使學生通過做習題來評估學習的水平.當學生做出了數學習題,將習題交給教師后,教師便能通過學生做的預習作業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合理地設計課堂教學的內容.
學生在學習時,有時會遇到綜合性較強、較為復雜的知識,這些知識往往為教材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重點,也是教師教學的難點.部分學生不能通過課堂預習克服這些學習難點.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優化課堂設計,引導學生交流的方法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重點和難點.
依然以教師引導學生學習《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為例.有部分學生通過理論學習,能夠正確畫出較為復雜圖形的三視圖;有一些學生只能畫簡單的柱形、球形、錐形等的三視圖,卻不能畫出更為復雜圖形的三視圖;還有一些學生不能理解三視圖怎么畫,他們只能憑感覺亂畫.引導學生繪制標準的三視圖,是教師的教學難點.有一名教師是這樣克服教學難點的.教師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每一個學習小組要繪15幅三視圖.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高效、準確地繪制三視圖.教師會隨機抽選一個學生,讓學生以一個三視圖的案例說明三視圖的繪制理論.有一個學習小組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每一個成員各畫15幅三視圖太浪費時間,于是分配學習任務,每一名學生各畫三幅三視圖.當小組成員都畫出三視畫后,學生們發現學生繪制的三視圖質量參差不齊,有的學生繪的三視圖非常標準,有的學生繪制的三視圖就是胡涂亂抹,很不標準.此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哪種三視圖的繪制方法是正確的?經過教師的引導,一部分小組成員意識到了如果要繪制三視圖,就要注意到繪圖比例的問題與標準的問題.小組繪制完后,學生們開始討論三視圖繪制對錯的問題,共選出了5幅繪制方法不一的三視圖,共同討論三視圖的畫法.教師引導學生應用輪流發言的方法提出繪制三視圖的理論,如果其他的學生有疑意,可以舉例提出自己的疑問.學生通過共同討論,找到了正確的三視圖繪制方法.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剛才的學習經驗,總結繪制三視圖的理論,學生們經過討論,認為主視圖與俯視圖反映幾何物體的長度、主視圖與右視圖反映幾何物體的高度、俯視圖與左視圖反應幾何物體的寬度.當確定了物體的三個面后,就能確定幾何物體的真實面貌.
教師要應用小組合作的方法讓學生克服學習障礙.教師要意識到,如果一味地為學生灌輸理論知識,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主體性.為了落實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開辟一個共同探索數學知識的平臺.教師是這一個平臺的引導者,需要引導學生掌握討論的規則、引導發現學習的重點和難點、給予學生探索的啟示.教師只要做好這方面的引導工作,學生就能在這一平臺上共同探討數學知識,才能在共同體驗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能取長補短、相互啟發,克服學習的困難.
雖然學生在課前預習及合作學習的環節能夠學習到數學知識,但是學生的知識結構可能會出現缺陷,教師可以應用為學生設計習題的方法幫助學生繼續體驗數學知識,使學生發現知識結構存在的問題.有一部分數學教師曾提出,應用數學習題是一種能引導學生自我檢驗知識結構的方法,然而很多學生不喜歡做習題,假如學生不愿意做習題,又怎么能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知識呢?現應用三道數學習題說明數學教師為學生布置習題的方法.
習題1:參看圖1.請結合題目的要求選擇對應正確的視圖.
學生在學習三視圖的時候,可能沒有全面地討論各類立體幾何圖形的三視圖,教師應用五個立體圖形的三視圖檢驗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生在做這五道習題的時候,能夠了解自己還未掌握哪種圖形的三視圖,并思考如果做錯了習題,數學理論知識缺陷在哪里.
習題2:請發揮你的想象力,應用五個大小一致的立方體拼出最多的立體圖形,并且繪制它們的三視圖.
習題2是一個開放型的習題,學生的想象力越豐富,就能用五個大小一致的立體圖形拼出最多的圖形.教師布置這道習題,有以下幾個目的.第一,學困生可以通過這道習題掌握基本的繪三視圖的原理.第二,學中生及學優生可以盡可能地發揮想象力,拼出更多的圖形,繪制出立體圖形的三視圖.學中生和學優生做這樣的開放型習題,可以激發想象力,培養空間想象能力.第三,這種開放型的習題能夠激發起學生探索的興趣,能滿足好奇心強、想象力強學生的學習欲望.
習題3:參看圖2,請在圖2的A、B、C、D四個立方體中,選擇既能堵住左邊立方體,又能堵住右邊立方體的圖形.
很多學生在做習題3的時候,會錯誤的選擇D.如果學生選擇了D,會發現球體不能同時堵住圓柱型的孔和方柱型的孔.如果學生深入地理解了三視圖的知識,就會發現,只有B,即圓柱體,它的圓型能堵住圓柱型的空、側面的方柱體能堵住方柱體的孔.這一題,能引導學生從生活實踐的角度理解數學知識,使學生更深入地體驗.
教師要意識到,為學生布置習題時,不需要布置太多,只需要精選兩三道經典的習題,就能讓學生從體驗的角度整合知識結構.教師要為學生布置綜合性強的、開放性強的、實踐性強的習題,讓學生深入地體驗知識,根據學生的學習結果給予引導.
在開展以學定教體驗性教學活動的時候,要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充分地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知識,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引導.
G632
B
1008-0333(2017)14-0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