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黎 韓宇琦 郭斐

[提要] 隨著“互聯網+”在各行業中的應用,為實體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國家開始高度重視農村電商發展,相繼出臺扶持農村電商發展的政策。電子商務與傳統農業相結合,為農村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本文通過分析渝東南地區農村電商發展狀況,指出渝東南農村電商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提出發展對策。
關鍵詞:渝東南;農村電商;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4月12日
渝東南地區位于渝鄂湘黔四省結合部,指的是重慶黔江、武隆、酉陽、秀山、彭水、石柱等六大區縣,幅員面積約1.9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360萬人,分別占重慶市總面積、總人口的20.6%和9.4%。渝東南地區是重慶少數民族聚居地,其中主要以苗族、土家族為主。作為一直以來的國家級貧困地區,近年來在重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電商的發展下,渝東南地區依托豐富的農產品特產資源,以及不斷發展農村網民基礎規模和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在電商發展上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渝東南發展農村電商有利于傳統農業經濟模式轉型,推動農業信息化;有利于拓寬農產品銷售與購買渠道,整合產品市場;有利于渝東南地區經濟文化建設。
一、渝東南地區農村電商發展現狀
(一)服務體系規模。服務體系指的是各級服務站、特色生活館、電子商務產業園等各色服務站點以及第三方物流合作主體。其中,渝東南縣村級服務站點總計約800多個,基本各區縣的服務站都能覆蓋到全區縣的鄉鎮地區。武隆和秀山還在電商平臺發展了獨具特色的“武隆館”和“武陵山生活館”。特色生活館主要是以地區特色農產品為主,通過電商平臺,整合區縣特產商品,集中銷售。發展電子商務特色產業園建設的主要是黔江和彭水,產業園由于自身基礎設施完備、資源共享等特點,形成了電商企業抱團發展的勢頭,利于電商集中資源,節約了生產成本,共同推進電商發展。服務站點作為物流配送的集中地,為電商發展起到了輔助作用,渝東南地區在未來幾年里還會繼續大力發展電子產業園的建設。在物流配送方面,渝東南地區加強與國內知名第三方物流企業合作,如:郵政、申通、韻達等快遞公司,在快遞物流資源整合、農村快遞配送路線等方面做到了合作共贏。
(二)產品交易規模。電商銷售額度與區縣地區經濟的發展以及區縣電商發展程度直接相關,電商起步較晚的地區則呈現出迅速發展的趨勢,如石柱縣在2016年前8個月,電商交易額度同比增長300%。彭水縣2016年全年電商交易額同比增長達到228.2%,這些農村電商起步較晚的地區,所擁有的前景是十分廣闊的。對于渝東南電商發展比較靠前的區縣,增長幅度較小,但總體來說整個渝東南地區電商交易額都保持著增長的趨勢。(表1)
(三)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狀況。自2016年以來,渝東南地區先后開展了各類電商培訓,建立定點人才培訓機構,受訓人數達幾千余人次以上。接受培訓的主體如:黨政機關干部、企業負責人、農村電商帶頭人、電商企業、電商平臺。其中還有一部分有意愿開設網店的、想從事農村電商行業的農村貧困人口也接受了專業的培訓,村民通過培訓之后走上創業發展道路的不在少數。在人才培養方面,不少區縣通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來培養一批本土的電商人才。如彭水縣的“1+N+3+4”(1個電商運營平臺,N個培訓團隊,3個培訓層次,4個方面的主體)的人才培養模式,重點扶持一批本地的電商人才,來推動農村電商的發展。又如秀山縣的培訓+孵化+培育模式,引進專業的電商團隊,對人才進行專業的、配套的培訓計劃,自行培養,以老帶新。
二、渝東南農村電商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基礎設施不完善。沒有完善的網絡設施和物流交通體系農村電商就缺少了發展的基礎。由于渝東南地區是典型的山區地理環境,復雜的地形地貌造成了對外交通閉塞、經濟發展落后的狀況。目前,渝東南地區鐵路、高速公路、二級公路等主通道皆已過境,但片區公路、鄉鎮公路、村級公路的建設都明顯處于滯后狀態。部分更為偏遠的山區,道路通鄉率不足60%,還有一部分鄉鎮不通客運汽車。村級道路有30%以上難以實現真正的通達。其他基礎設施,如:智能電話、有線電視、互聯網絡的發展都不完善。移動電話覆蓋率不到80%,有線電視覆蓋率30%以下,互聯網絡開通率50%以下?;A設施的欠缺,直接加大了產品的生產成本與運輸成本,制約了農副產品的對外宣傳和銷售,也讓很多想發展農村電商的村落有心無力?;A設施成為渝東南地區農村電商發展的首要問題。
(二)相關服務體系不夠健全。因為交通的問題,導致很多農村地區的物流配送問題成為了一個難題。對于這些交通通達率不高的地區,農村服務站成為了主要的快遞配送集散地,再通過為數不多的快遞聯絡員,進行逐村逐戶的分撥。雖然渝東南地區現有農村服務站已達數百個,但這個數量完全不能夠滿足現有的發展水平。地方政府在電商產業園的建設上行動還較為遲緩,推進進度較低,缺少了產業園的抱團發展,地區電商企業還處于零零散散的狀態。在快遞配送方面,區縣與知名第三方物流企業合作不緊密,加大了物流成本。除此之外,還存在著物流配送費用較高、送達時間較慢、商品保存完好度較低的問題。另外,服務體系還包括政府對于市場的公務服務問題,由于市場自身的信息機制,自我調節機制不完善,政府進行的干預和監督在覆蓋程度和執行強度上都存在迫切需要。雖然相關政府部門對農村電商產業鏈進行了監督,但未能實現產業鏈鏈條全程監管以及城鄉區域監管全覆蓋。在農村電商數據的調查統計上,還易造成數據的重復交叉錄入與缺漏的問題。
(三)電商人才缺失。由于渝東南地區經濟比較落后,教育資源和人才的缺失也成為了農村電商發展的問題。渝東南絕大部分農村地區生活條件比較艱苦,當地政府、企業難以籌集多余資金引進電商人才,特別是高素質的領軍型電商人才。一方面專業的電商人才所需的高額薪資、待遇要求都讓企業無法接受;另一方面政府對電商人才重視程度不夠,開展電商知識培訓與電商推廣活動的頻率較少,再加上政府內部的領導干部普遍存在大齡化的問題,對于電商知識的了解僅在于皮毛。因此,在農村無法接受專業的人才培訓,使真正有市場意識和創業能力的農民在電商的轉型之路上寸步難移,由于自身不懂電腦技術、電商管理和結算方法等必備知識,渝東南地區的大部分農戶止于準備階段。
(四)農產品品牌化發展困難。首先,區縣城的農戶缺乏集體意識,各自為營,你賣你的,我賣我的,渝東南區縣之間又缺乏合作交流,導致無法進行產品整合進而塑造品牌。有的區縣即使建立了自身農產品的特產品牌,也由于沒有打出廣告大力宣傳,產品知名度和品牌號召力也微乎其微,在此情況下,使得農產品競爭力低下,產品無法外售,大量產品滯銷,囤積倉庫,最終損害的還是農戶自身利益;其次,因為農產品自身采集方式原始和保存時效較短等特點極易導致不可控的腐爛變質,所以生冷鮮等農產品沒有一個可以衡量的質量標準,很多農產品在交易市場上摻雜水分、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等問題屢見不鮮,因此在最終面對城市市場時,本地優質的農產品成為了人們口中的殘次品,直接損害了品牌的公信度,農產品品牌化發展困難。
(五)政府扶持力度不夠。渝東南地區很多地方鄉鎮干部對農村電商的知識比較陌生,單純的以為做電商就是開網店,把電商貿易單獨作為一個獨立的產業,與實體經濟相分離?;蛘咧皇前央娚套鳛橐粋€營銷手段,不與現有企業相結合。雖然地區扶持政策已經陸續出臺,但是下級地方政府對政策的理解程度和執行力不夠,一些鄉鎮單位還停留在喊口號,單靠農民自身發展的階段。而且部分扶持政策的惠農區域比較狹窄,還有很大一部分農民電商享受不了政府的政策優惠與扶持。另外,對于電商發展保障體系的建設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夠,電商發展基金保障、農村的公路建設、自然水利等工程還有待改善。
三、渝東南電商發展問題解決對策
(一)大力發展基礎設施。渝東南地區農村電商發展的首要問題是落后的基礎設施。首先,應該充分研究了解各區縣地理環境的獨特性和建設難點、詳細調研各村鎮產品的流量需求、嚴格道路建設質量、細化交通接駁管理,在因形制宜、因需制宜的原則上結合專家考量達成交通設施的規范化。對于一些交通特別落后的農村地區應該予以優先發展,提高補助標準的水平。政府可以與企業合作,發展PPP模式,轉變政府職能,節約成本,興修公路、橋梁和鐵路等公共設施。就目前而言,渝東南大部分農村地區,網絡基礎設施較為落后,地方政府應加強與國內三大手機通信運營商的合作,制定惠農通訊套餐,減少通訊資費,完善農村地區的網絡線路鋪設、通訊基站、衛星信號塔建設,加強網絡覆蓋率。渝東南六大區縣應該支持建設渝東南商貿物流快速通道,支持渝東南出境通道建設,按照“建設黔江—秀山地區級物流樞紐及專業市場集聚區”、“黔江—酉陽—秀山民俗生態旅游”產業規劃,在不影響黔江作為渝東南交通樞紐集散中心的基礎上,統籌考慮其他四縣的出境通道建設。比如支持渝湘高鐵進入規劃,支持規劃建設秀山—湖南龍山(湖北來鳳,形成貫通國家行政版圖的南北大通道)、秀山—貴州印江(貴州省主動對接)、秀山—益陽鐵路(湖南省主動對接)等出境通道建設,加強區縣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二)完善服務體系。(1)加強各級電商服務站特別是村級服務站的建設,打造服務設施完備的物流集散地。發展具有專業素質的快遞聯絡員,便捷高效的將快遞分撥到下一級地區。發展電商平臺,為區域電商用戶提供服務,提高農戶的信息應用能力,提高網站開放程度,促進資源共享,打造具有可操作性的電商平臺,切實發揮推動產品銷售的作用。以黔江電商平臺宅天下為例,宅天下以黔江區為中心,發展電商業務范圍遍布周邊區縣10余個,推動了黔江的電商發展;(2)近年來,電商產業園的建設越來越受到區縣政府的重視。以黔江區為例,黔江區聯合三磊集團打造的電商產業中心,集特色產品展示、電商人才培訓、電商微小企業孵化扶持等功能于一體,完善產品存儲配送、線下交易等功能。電商產業園整合電商企業,資源共享,政府應大力發展電商產業園建設,建立電商發展統籌機制,提供公共服務,整合資源,抱團發展;(3)打造具有渝東南地區特色的生活館,如:武隆縣的“中華特色·武隆館”、秀山縣的“武陵山生活館”。生活館的建設方便電商貿易線下展示,線上交易。在館內能夠購買到當地具有特色的產品,感受少數民族地區的風俗文化;(4)在物流配送方面,應該加強與知名第三方物流主體的合作,開通物流專線。政府應該給予物流公司政策優惠,減少運送成本;(5)由于市場的缺陷,自我調節機制不完善。政府應加強對電商市場以及產品的監督,政府的監督體制要完善到各個產品重要的產業鏈條,保證產品的質量。在地區電商數據的調查上,要避免重復調查,缺項調查。
(三)培養專業電商人才。渝東南農村地區的文化知識水平與電商發展要求的不匹配成為電商發展的短板。培養專業的電商人才需要科學有效并以及時應對當前農村電商的發展問題為依據,具體對策為:(1)政府應加強引導專業電商人才到渝東南地區就業工作,政府與企業應加強對人才的崗位適應性調整,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讓專業的電商人才樂于來到農村發展電商產業,傳播電商知識;(2)政府應組織定期定點的電商人才培訓會。對各級領導干部、各地區電商發展帶頭者,進行專業的培訓,組織干部領導班子對電商知識進行學習,領導階層對電商知識足夠了解,才會明白電商對農村經濟推動的重要性,才會積極地去發展電商,向村民們宣傳電商的好處,起到帶頭作用;(3)農村居民大部分對電商知識了解甚少,不懂電子交易,不懂網絡購物,所以農戶對于網絡市場和互聯網交易信任度極低,造成人們不愿意用甚至不敢用電商平臺進行商業交流和交易。政府及企業可以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免費下鄉培訓。對有意愿從事電商行業的人們進行集中重點培訓,讓這一部分人掌握電子交易、網絡結算等專業知識,然后來帶動更多的農戶從事電商行業。村政府可設置電商咨詢管理辦公室。組織已經成功的電商人才作為指導員,用以解決農戶在電商應用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尤其以市場中存在的溝通不暢、客戶投訴等關鍵問題進行集中整合和采訪調查。
(四)加強農產品品牌化建設。渝東南地區農產品資源豐富,六大區縣各有特產農產品。差異發展,突出特色,是渝東南電商發展的主要思路之一。(1)整合小規模農戶,讓地區農產品形成規?;?,節約運輸成本和管理成本。以經濟發展作為合作共識,用有力的經濟發展能力提升農戶信心,增強農戶生產積極性,與此同時,要制定科學公平的合作合同避免在整合過程中產生利益分配矛盾;(2)發展農產品品牌化,首先要解決農產品標準化、質量化問題,就需要加強政府對市場監管,規定市場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裝標準,讓人們能夠分辨出質量產品與偽劣產品。首先從農產品本身提高質量,其次才是對于電商的應用,無論是品牌初創期還是成熟期,產品質量達標都是最低底線,以用自己的農產品質量留住客戶,以自己品牌的信任度發展客戶。如秀山縣采取的“一品一碼”原則,每一個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都能夠追溯到產品源頭,保證農產品質量。
(五)加強政府扶持,引導發展。政府應加大對農村電商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農村電商發展政策保障體系,主動跟進電商平臺建設和產品規模發展,及時成立專項小組,調整各時期政策,保證政府的前瞻性,時刻確保政策走在發展之前。(1)進一步出臺農村電商發展的優惠政策,就新產品開發、物流配送、納稅等方面給予政策指導與支持;(2)建立農村電商發展基金。專門用于農村電商發展規劃、宣傳營銷、基礎設施建設,賬本做明,賬目做細;(3)設立特色產業引導專項資金。通過直接補助、貼息、股權引導等方式,支持發展特色產業。
(六)大力宣傳農村電商,營造電商氛圍。(1)農業生產者作為農村電商的主體,我們應該加強對農村地區的電商宣傳活動,鼓勵和幫助農民上網,讓農民了解電商并引導農民積極參與電商行業。大力開展電商宣傳活動,設置電商宣傳講座,組織相關人員進行駐點宣傳,為村民們答疑解惑,普及電子商務知識。運用其他地區成功的電商發展案例,委派專業電商人才在各區縣進行宣講,傳授一些網上交易支付的經驗;(2)組織農民群眾到電商發展示范地區進行實地考察,體驗先進的購物模式或銷售模式,讓他們認識到電商的發展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有推動作用,從而帶動更多的農民轉變觀念,營造良好的電商氛圍。逐漸轉變并加入到新型的電商交易活動中去。
(七)建立安全的網絡支付體系。一個安全的網絡支付體系,是老百姓在電商平臺放心支付和銷售的基礎。(1)要讓人們信任網絡支付,就需要相關部門對網絡支付平臺進行監督,對欺騙和虛假行為進行處罰;(2)大力宣傳安全支付觀念,增強農民在從事電子商務活動中的風險防控意識和技能,還應宣傳如何有效抵制或防范木馬程序,妥善保管好自己的網絡支付賬號密碼,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保護自己的財產安全;(3)電商企業專業技術團隊可以結合農村地區的本地環境,創新創建專屬于農村用戶的網絡交易平臺或者手機軟件,特別是手機軟件應該更加簡潔實用,給予農村網民更多的便利,讓人們樂于及放心使用交易軟件。
主要參考文獻:
[1]羅麗莎.渝東南農村電商加快發展對策研究[J].市場觀察,2016.2.5.
[2]朱品文.農村電商發展困境及對策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6.10.
[3]黃曉暉.論新農村建設中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戰略[J].商場現代化,2007.1.
[4]張超,劉媛.新農村建設中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研究[J].學周刊,2012.4.
[5]龔琳琳.淺談農村電商發展的新形勢[J].河北企業,2015.11.
[6]阿里.阿里巴巴100億“殺入”農村市場[J].新農村(黑龍江),2015.2.
[7]鄭燕偉.阿里巴巴集團農村電子商務戰略評論[J].電子商務,2016.2.
[8]葉煜,鐘佩蕓.阿里巴巴“村淘”項目發展中來自農村的制約因素[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6.
[9]趙萍.阿里巴巴開啟農村電商“大戰”[J].決策,2014.12.
[10]吳舟,毛云鶴.農村電商:正在開墾的處女地[J].金融經濟(市場版),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