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整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興盛的階段,會遇到各種法律問題,第三方支付的發展也不例外,它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快捷的同時,也面臨著各種問題,比如消費者數據信息、網絡犯罪等法律問題,我國也不斷的頒布相關的一系列法律來規范互聯網第三方支付的發展,本文旨在對第三方支付的法律關系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 第三方支付 性質 特征 法律關系 問題
作者簡介:王杉杉,廣西師范大學法學院。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183
一、第三方支付法律研究的基本理論分析
(一)第三方支付的概念
第三方支付在我國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一個新概念,由于每個人研究的角度的差異,其名稱也不同,如互聯網支付、創新型支付平臺、第三方支付平臺、第三方支付機構等等,央行在2015年的新規中則規定第三方支付為非銀行機構。
(二)第三方支付的特征
1.第三方支付是依附互聯網科學技術、為交易雙方提供支付服務的平臺,整個交易過程是通過在互聯網上建立支付聯系和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實體機構與消費者完成支付的,也就是所謂的線上和線下的結合。
2.在電子支付領域中,我國出臺了相關法律規定,要求第三方支付的發展積極尋求與銀行建立合作關系,將消費者在支付機構的賬戶與其所在銀行辦理的銀行卡綁定,消費者在支付時僅僅利用一個支付軟件就能實現支付。
3.在支付方式上,第三方支付發展出現了更加多樣化的趨勢,消費者在利用第三方支付進行操作時,既可以選擇在電腦上完成支付,又能在手機上支付,多樣化的支付方式大大方便了消費者的交易。
4.第三方支付能夠給交易雙方帶來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務體驗,具體來說,在傳統的商業貿易中,買賣雙方一般的交易方式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但是,現實生活的復雜性決定了實際上往往并不能以這種方式交易,由于時間、空間的差異存在消費者先付款、賣家后發貨的交易方式,這就給交易帶來了潛在風險,而第三方支付的出現之后則能夠解決這個交易風險。
5.第三方支付表現出提供增值服務并有不斷擴大的趨勢,以支付寶為例,支付寶在移動客戶端的app中添加了各種增值服務,手機充值、水電費的繳納、出租車信用卡還貸、股票等等,涵蓋了日常資金交易的方方面面。增值服務的提供為消費者的生活帶來了更加輕松、方便、快捷的體驗。
(三)第三方支付的法律關系
1.第三方支付的流程。第三方支付在交易中正如字面意思,第三方支付與消費者和經營者的關系是建立在買賣合同關系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互聯網支付關系。整個交易過程是這樣的:先由消費者和賣方在第三方支付平臺注冊賬戶,填寫各自真實個人基本信息,綁定個人的銀行賬戶,這個是交易的基本前提;然后消費者在賣方商業網站上挑好所要購買的商品,點擊商品網頁上通往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連接,進入第三方支付平臺,登錄之前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上注冊的賬戶,利用自己在第三方支付綁定的銀行卡付款或者在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存留資金付款,之后第三方支付平臺通知賣方發貨,賣方在接到通知后給消費者發貨,消費者收到商品之后滿意后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上確認收貨,最后,第三方支付機構將保存在賬戶的資金轉賬到賣方的相應賬戶中。在整個交易過程中,第三方支付提供了信用擔保的功能作用。
2.第三方和銀行的關系。國家則出臺相關政策,禁止了第三方支付提供的具有銀行業務性質的服務,為此,第三方支付的發展就要與銀行建立合作關系。對銀行來說,二者建立合作關系能夠為銀行節省由于開拓市場而投入的大量資源,銀行能夠借助第三方支付機構擁有大量的消費者群體的優勢,帶來更多的業務量。
3.第三方支付和買賣雙方的關系。第三方支付在整個交易中起到的是一種中介擔保的作用,第三方支付充當買賣合同的第三人,履行保管資金義務和督促經營者及時發貨的義務,它的存在恰好滿足了買賣交易過程中的雙方不同的交易訴求,解決了消費者錢貨兩空的風險負擔的同時,也有利于經營者的擴大交易范圍,更加有利于第三方支付自身的進步與發展。
二、我國第三方支付現存的一般問題
(一)市場準入規則要求過高
市場準入制度是第三方支付市場經濟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制度之一,2010年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規定了最低限額注冊資本數額,很多第三方支付機構都不得不增加資本,這對于大的支付機構來說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卻可能對大多數中小企業機構帶來不小的負擔,有很大的可能將它們拒之門外,而留下來的則是資本雄厚的大型支付機構,進而容易形成第三方支付市場的行業壟斷現象。門檻過高不利于整個第三方支付市場的公平競爭,破壞市場的自然平衡,對整個行業來說,由于競爭對手的減少,企業缺乏創新動力,不利于我國的第三方支付市場的快速發展,對消費者而言,壟斷形成之后,消費者的利益將會受損,各種弊端也會隨之而出。
(二)消費者在第三方支付的各種信息安全存在風險
第三方支付的出現為消費者的生活帶來了便捷的服務,提高了消費者的消費生活水平的同時,也帶來了個人信息安全隱患。雖然現在市場上第三方支付機構采取了各種加強交易安全的措施:獨立支付密碼、各種安全插件、交易驗證碼,但是,在面對部分狡猾的高科技盜竊犯罪團伙,現有的交易安全措施就顯得相形見絀了。經常有新聞報道,犯罪分子利用免費公共無線網絡的廣泛覆蓋平臺,盜取消費者的一系列支付信息,可以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迅速的完成盜竊行為,作案手段可謂先進高科技化。除此之外,各種手機病毒感染、漏洞的安全風險都會危及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和資金安全。一旦不法分子獲取消費者個人信息和賬戶信息等隱私,可能會販賣消費者的信息和盜取消費者的銀行存款,而更為頭疼的是,當消費者的權益遭受損害時,沒有有效的辦法進行維權。
(三)第三方支付存在成為洗錢犯罪沃土的隱患
如今,我國第三方支付發展迅猛,一些不法分子也在更新犯罪的手段,利用第三方支付工具轉賬支付達到洗錢的目的,這種新穎的犯罪手段在最近幾年頻頻出現,一般的洗錢流程是這樣的:犯罪分子先注冊虛假店鋪信息,在網上尋找買家,然后在其他聊天軟件中與客戶通過暗語交流,躲避檢查系統,談妥之后進行虛假交易,獲取買家貨款,以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交易方式達到洗錢的目的,擾亂了市場上電子商務的運營秩序。由于第三方支付沒有嚴格的身份審查制度,這就為犯罪分子提供了便利。
三、我國第三方支付法律制度的完善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場準入制度
兼顧公平與安全的同時,降低最低資本限額,保持中小第三支付機構的活躍性,促進行業的自由競爭發展,還能夠促進提高整個支付領域的技術水平,從而促進我國第三方支付市場的發展。政府應該加強對第三方支付的監督,建立完善的第三方支付市場監督體系的同時做到細化監督指導,讓第三方支付有規可循。
(二)加強消費者信息的安全保障
消費者在第三方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一旦爆發消費者資金信息泄露問題,后果必然嚴重。雖然第三方支付機構在消費者注冊賬號時與消費者簽訂了格式合同,但是仍不能排除第三方支付機構由于對消費者的賬戶信息和資金信息的不法利用或疏忽而給消費者造成個人信息泄漏的損失。對第三方支付來說,要保障消費者的信息安全首先就要加強自律,加強企業內部監管制度的管理,不斷促進安全技術手段的更新升級、加強網站安全維護的措施,形成完善的企業制度監管、人才管理措施來履行企業對消費者信息安全的保障義務。對政府來說,政府應該及時出臺第三方支付法律規范,細化相關法律規則,要求第三方支付保護消費者的個人隱私信息的安全,對違反規定、給消費者造成經濟損失的第三方支付機構相應的處罰和整治,規范第三方支付應該履行的法律義務和責任,從而在法律制度上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三)打擊非法交易
我國應該加快完善頒布相關打擊反洗錢的法律規范來打擊市場上存在的非法交易。頒布更加細化的消費者識別制度,嚴格審查消費者的真實信息,防止虛假信息的出現是當務之急。只有身處市場交易的關鍵主體來完成實質的消費者身份審查工作,才能真正預防非法交易的出現。除了加強法律的監管外,建立統一的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行為規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統一行業自律行為規范,向政府傳達市場訴求的作用,也是值得考慮的事情。
四、結語
隨著互聯網的深入發展,第三方支付已經在整個金融支付領域中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并仍然持續快速發展。在這樣的發展過程中必然需要提高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自律監管、完善法律制度以及加強行政監管才能使我國的第三方支付市場發展走向繁榮的未來。
參考文獻:
[1]劉洪林.互聯網平臺第三方支付民事法律關系研究.華東政法大學.2014.
[2]安從容.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法律監管研究.山西財經大學法學院.2015.
[3]何永明、潘麗嬌.國內第三方支付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商品與質量.學術觀察.2012(4).
[4]陳雷.第三方支付平臺法律規制研究.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法學.2015.
[5]王娜.互聯網第三方支付法律風險監管制度研究.中國政法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