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丹+王瑞
北京市海淀區探索開展學習品質評價已有近十年時間,通過學習品質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施,在轉變教育評價觀念,構筑教育質量評價新生態;發揮評價的診斷激勵功能,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提升學習品質;促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特色發展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轉變評價觀念與方式,優化教育評價文化
伴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教育綜合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教育評價發生著重大變革。評價范式的不斷轉型,教育教學的不斷變革以及社會的發展都要求構筑新的教育評價生態與評價文化。以往,在教育資源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相對緊缺的情況下,評價常常被當作教育資源分配的主要工具,主要發揮的是分等鑒定的功能。現在,評價不再僅僅強調對學生進行鑒別分類,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成功達到學業標準。考試分數不再是評價的唯一標準,而是從多方面綜合考查學校的情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結果。
在海淀區很多學校,通過學習品質評價的不斷推進,學校評價觀念正在發生著變化,評價生態和評價文化進一步優化。例如,很多學校在低年級采用闖關游戲的方式來進行學習評價,北京實驗學校(海淀)小學部、培星小學、花園村二小、中關村四小、東升實驗小學、石油實驗小學、臺頭小學、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等都積極探索趣味游戲、快樂答題、親情互動等形式豐富、內容多彩的評價方式,把讓學生害怕的考試變成了有趣的游戲。這種新的評價方式既考查到了每一個學生的學業情況,也考查到了學生學習品質方面的具體表現,有助于全面了解和評價學生的學習以及學校的教育質量。
豐富改進依據,促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特色發展
學習品質評價結果的使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全面、科學地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結果,為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了解學業質量提供實證依據,為教育決策提供重要參考;另一方面是為學校因材施教,提升學生學業質量提供改進建議。
海淀教育致力于滿足每個學生的個性化成長需求,努力為每個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海淀教育面臨著差異大與高質量的矛盾。海淀區是北京市16個區中基礎教育辦學規模最大的區,規模與質量、有學上與上好學的矛盾依然是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難題。在生源不斷增加的情祝下,怎樣更好地關注每個學生,提供最適合其生命成長的教育,使學生和家長有更多的滿意度和獲得感,這是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2007年的調研顯示,不同學區、學校的學生學業成績存在顯著差異,成績不良的學生主要在學習方法、技能、態度、習慣等方面存在不足。一些學校對學困生缺乏應有的關注與指導。提高教育質量不僅需要硬件方面均衡配置,更需要從“減負增效”、提高質量著手。關注學生的學習認知、情感、態度、動機、能力、意志力、學習投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是以人為本和因材施教的具體體現。通過十年來的不斷努力,最新數據表明,學校之間學業質量的差距不斷縮小,海淀各小學已基本實現高位均衡。
根據規定,小學五、六年級學生作業時間不得超過1小時。2008年對小學五年級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能在1小時之內完成作業的學生比例為73.8%。針對這一結果,海淀區加大了“減負增效”工作力度,從學校監控制度、作業研究、教學改進等方面落實解決。到2016年,學校已經能按要求合理安排學生時間,實現小學低年級學生時間安排達標率100%,初中98%。海淀區目前的學習品質評價在監測學生品質行為的同時,也能具體監測到各個學校學生作業負擔等有關學習的信息,為海淀區各學校的管理改進提供直接依據,真正地把教育質量的監測建立在科學數據的基礎上。通過把信息反饋給教育行政部門,及時為政府決策和學校改進提供依據,提高教育決策的科學性,為科學評價教育質量、提升教育質量服務。
提供針對性建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通過對海淀區中小學生進行學習品質評價,了解學生在學習品質方面的情況,不僅為教育行政部門提供了全面、科學的教育質量信息,使教育質量評價建立在數據支撐的基礎上,也為中小學因材施教,加強中小學學段間的銜接,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提供數據支持。
我們以學習品質為抓手,既關注學業評價,又關注非學業評價;既關注學習過程,又關注學習結果。在將結果反饋給學校的同時,我們還為學校提供診斷性建議,指導學校進行教學管理、資源利用、活動安排、教學指導等方面的改進;指導教師跟進研究,進一步分析學生發展情況,關注教學實踐中的評價活動,對學生進行科學考核和評價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學習認知、情感、態度、動機、能力、方法,促進教師因材施教和學生全面發展。
比如,我們通過調研發現,學生對學校生活的興趣隨著學業成績的降低而減少,增強學生對學校生活的認可度,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業成績。因此,我們建議學校一方面提供更豐富的教育資源,開展更豐富的活動,激發學生主動性與主體性,讓學生更加認同學校,通過提升學生對學校生活的滿意度來增強學習動機,提高學業成績;另一方面,教師要改進教育教學,特別是加強個別指導,對不同需求的學生提供不同的指導和幫助,通過幫助學生提高學業成績來提升對學校的認同度。這些措施都極大地改善了師生關系,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再如,2015年我們對七年級學生的學習意志力狀況進行了調研。在結果分析中,我們既分析了全區七年級學生的學習意志力狀況,也深入分析了不同學校學生學習意志力各維度的具體情況以及各學校學習意志力的差異化情況,并對不同學校提出培養學生學習意志力的針對性建議,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通過學習品質評價,區域和學校教學質量管理不再僅僅盯住學生學業成績的波動和排名,而是更加關注過程,關注學生和學校的進步程度。在實施學習品質評價的過程中,學校積極探索,構建了校本化的學習品質評價指標體系,從改善影響學業質量的因素入手,全面考慮教學和學習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改進計劃。教師不僅關注學生的認知方式和已有經驗,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感受和校園生活質量,從學習動機、情感、態度、成本和意志力培養等多個角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質量,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學會學習與創新,學會自主學習,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學習品質評價使評價的診斷、激勵與導向功能得以發揮,是區域教育質量評價的積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