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勇飛
地理探究性教學主要是指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自主參與一系列多種形式的開放探究性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能力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生活化教學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理念之一,是教的過程中把握主體(教師)的客體化,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師作為實施新課程的主體,在地理教學中應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這一課程的基本理念,用準確的教學目標定位,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課本知識與學生豐富的生活經驗有機地聯系起來;用智慧的教學方法施教,使知識變枯燥為生動;用優化的教學媒體呈現,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責任感,從而使其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用到位的語言文字表達,啟發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地理知識,許多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結合發生在身邊的地理現象及時地進行地理教學讓學生認識到發生在身邊活生生的地理知識,并能夠做到學以致用,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讓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并能將理論聯系實際,在這基礎上爭取創新、不斷進步。下面結合臺風莫蘭蒂在福建登陸,談談地理探究性教學。
一、地理教師可以根據發生的地理事件適時靈活地調整地理課程
許多地理現象會成為我們生活的熱點,如地震、寒潮、臺風等。當這些地理事件發生時我們教師就可以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將這部分知識提前講授,投其所好,學生對這部分知識也是十分渴求的,這時進行教學,學生參與意識高,往往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這次當我看到天氣預報臺風莫蘭蒂在海面上生成,而且極有可能在福建登陸時,及時調整了地理課程教學順序,將氣旋天氣系統這一節內容提前講授,就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新聞報道中的內容,學生有一種新鮮感,閱讀與了解其中內容的欲望比較強,因此,從中選取相關的內容,創設情境,非常方便,而且教學效果好
教師要結合地理事件和課文的相關內容設計相關的地理問題進行探究。就地理教學而言,通過探究性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處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想象能力,分析、歸納、推理等綜合能力,以及地理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例如,臺風莫蘭蒂影響我省期間,我讓第一組學生觀察操場上國旗的飄向,以確定風向、風力的變化,再通過溫州臺風網查詢臺風中心的位置,得出了觀測第一天建甌在臺風中心的西北方位盛行北風,第二天建甌在臺風中心北側盛行東北風,第三天建甌在臺風中心東北方位盛行東風的結論。第二組學生根據天氣網上獲取的實時氣壓分布圖結合地轉偏向力學會分析風向、風力的相關知識,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第三組學生根據天氣網上獲取當天的福建省降水分布圖,分析臺風南北兩側降水量的差異,發現北側降水量明顯大于南側,再研究風向發現北側風從海洋吹向陸地會帶來大量降水,而臺風南側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則降水較少。
三、通過收集到的地理相關新聞內容。對學生進行有關地理的思想教育
通過探究式教學,可以使學生對一些地理問題理解得更深刻,但這絕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我們的目的歸根結底是要培養更高素質的人,而聯系生活實際結合學生切實的生活體會進行思想教育往往效果特別明顯。臺風莫蘭蒂給福建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學生通過身邊的新聞媒體及時了解了許多防災減災的相關措施,感同身受。這時教師要及時總結歸納好災前準備要做哪些工作,災害發生時要如何安排合理應對,災害發生后要采取哪些合理的救助措施。這對學生進行防災減災方面的思想教育則是再合適不過的絕佳良機。
四、探究性教學將課本內容學“活”
新課改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學會學習。課本的知識即使是案例也不一定是學生身邊的,可能學生還缺少活生生的感性認識。探究性教學學生通過切身體會、觀察,獲得知識。通過周邊大量圖片、電視新聞,以及微信上的內容,自己去感知獲取知識,印象特別深刻。例如,臺風莫蘭蒂登陸時,福建啟動了臺風Ⅱ級應急響應。許多孩子的父母親被迫取消了周末假期積極抗災。災后部分學生家長被派往受災嚴重的部門進行災后電力搶修。“強風、特大暴雨、風暴潮”在學生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時我們及時地進行臺風相關知識的探究式教學,讓學生深入地了解臺風。許多學生說自己第一次如此全面地關注臺風,大大提高了對地理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盡量結合生活實際,給學生動腦、動手的機會,培養學生獨立、突破、探究、發現的意識和能力,培養他們對知識的重組和應用能力,全面提高其綜合素質。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探索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