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華
摘要:一直以來,多媒體設施落后,師資力量薄弱,學生學習基礎不扎實等都是農村高校面臨的問題。作為一名農村高中英語教師,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式,使用什么樣的手段,能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學習效率顯著提高,使英語課堂更加活躍,成為教師必須思考并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主體;高中英語;教學效果
比起重點高中,農村高校的學生綜合素質可能不是很高,有限的硬件條件更影響著學生的英語專業水平,再加上教學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等問題,都嚴重困擾著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為此,我們應反思如何能有效增強課堂英語的教學效果。這與老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法有很重要的聯系,只有不斷反思,不斷總結經驗,才能從根本上改善這一情況。
一、了解課堂學習的主體
農村學校的學生入學年齡大,開始學習英語的年齡也晚,年齡越大,對英語的模仿能力和學習能力越差,所以很多農村的學生英語基礎較差。一直到高中,學生的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都不是很好。所以在課堂上,我們要逐個認識學生,了解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況。有的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很差但是寫作水平很好,有的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很高但是聽力不好。面臨參差不齊的英語水平學生,我們要牢記每個學生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為學生打造獨特的學習方案。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對教師講解的知識已經掌握了,我們就安排這部分學習自學難度高一級的知識或者練習視聽說寫中其他方面的內容,對理解能力和基礎較差的學生,我們多講解、多滲透,鼓勵學生多問多練。時刻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了解他們的學習需求。教師為了班級學生的整體進步,需要在課前課后多做不同程度的課程安排,在課堂上研究學生,關注學生,這樣才能整體提高學生的英語專業水平,增強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是學科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生個性的塑造者。作為一名農村高中英語教師,學生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師更需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傳道授業,為學生解惑,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學習道路,這都與教師自身的素質息息相關。所以,在日益發展的社會條件下,老師要具備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充電,不斷開闊自己的文化視野,鞏固專業知識,堅持不懈地學習,隨時代的更新而更新自己的英語思維方式。在自身素質提高的同時,還要研究學生提高英語專業水平最合適的方式,及時和學生交流溝通。教師也要定期反思,不斷總結過去的經驗,探索高效的益于學生接受的方式,從而實現教學課堂的高效化。
三、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教育要體現以人文本的教學目標,即使學生的基礎差、專業水平低,我們也不能挖苦,甚至言語侮辱學生,我們需要做的是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豐富課堂教學形式。首先需要教師表現出真誠的親和力,親和力體現的是教師對學生的關心與愛護,對學生自尊的保護,更決定了學生喜不喜歡跟這位老師學習知識。所以,教師具有親和力能為老師的個人魅力加分,教師具有親和力是學生課堂學習英語知識的內在動力。其次,教師要用風趣幽默、通俗易懂的語言授課,這種授課語言貼近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易于學生學習。教師在課堂上應盡量使用英語教學,這樣能鍛煉學生的聽力水平,利于學生培養語感,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然后,學習的方式講練結合,多給學生機會張口練習,這樣能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能讓學生在平時的課堂中得到鍛煉。還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和接受能力,及時調整英語教學內容的難易順序。通過對教學內容的調整讓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最后我們要分課型教學,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動性。每個課型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一味地“以不變應萬變”,應該使用多元的方法來分課型教學。例如,精讀課可以采取語法翻譯法、任務型教學法,口語課可以采取交際法,綜合課可以采取情景教學法等,總之,不同的課型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各種課型中,強調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由組合學習,取長補短,融會貫通,綜合提高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增強課堂的教學效果。
四、做好全面學習工作
課堂上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我們充分利用好課堂上的每一分鐘,讓學生在課堂上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全面掌握英語專業的知識。我們不提倡學生在課堂上做多少練習題,只是定期對學生的學習知識進行檢測,找出學生的短板,加強訓練,及時查漏補缺,才會有質的飛躍。做到課前、課堂、課后的安排工作,才會使學生形成完善的英語學習習慣。
總之,農村英語課堂的教學形勢不容樂觀,但是只要我們了解教學的主體,提高自身素質,豐富課堂形式,做好全面教學的工作,就一定會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改善農村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探索出高效的課堂教學方式。